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环境安全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超级基金制度及其污染场地环境管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美国超级基金制度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污染场地管理制度,是多数国家建立土壤污染管理制度的范本.超级基金制度对于解决美国的污染场地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使工业界认识到,他们必须对曾经污染的场地承担责任.从美国超级基金制度建立的起因、基金经费来源与使用,污染场地的污染源、污染介质类型及场地管理程序与策略等方面,对该制度及其场地管理办法进行介绍.分析了超级基金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经费缺乏日趋严重、场地的修复耗时过长、缺乏评价超级基金实施效果的全面指标.通过分析超级基金制度的成功与不足,探讨其对我国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热脱附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场地修复,但其对多环芳烃(PAHs)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选用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土壤,探究热脱附温度(220~400 ℃)和停留时间(5~60 min)对土壤中PAHs的影响,分析空气与氮气气氛下热脱附温度(310、340和370 ℃)对土壤中重金属Cu、Pb、As和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脱附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土壤中PAHs去除率显著增加;低环PAHs占比逐渐减少,而高环PAHs占比逐渐增加。在2种气氛热脱附后,Cu、Pb和As弱酸提取态占比略有增加,而Cd弱酸提取态占比显著降低;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转化趋势具有差异性。随着热脱附温度的升高,Cu、Pb、As和Cd 4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占比均逐渐增加,说明热脱附有利于4种重金属的固定。相较于空气,氮气条件下4种重金属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均增加;Cu和Pb可还原态占比显著降低,而As可还原态占比有所降低,Cd可还原态占比变化不大。氮气更有利于Cu、Pb和Cd的稳定;相反,空气更有利于As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PHBV表面疏水改性用作吸油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种表面改性剂对生物可降解材料PHBV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改性剂改性后PHBV的吸油率以及温度对其吸油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改性剂对PHBV的改性效果有所差异,从疏水和吸油的共同效果来看,最佳疏水改性剂为添加量5%时的硅油,温度对未改性PHBV和改性PHBV的吸油率及吸油速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港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张倩  陈宗娟  彭昌盛  李发生  谷庆宝 《环境科学》2015,36(11):4232-4240
在前期调研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在天津大港工业区周边采集128个表层土壤样品,测试和分析了其中10种重金属(As、Cd、Cr、Co、Cu、Pb、Ni、V、Zn和Hg)的含量,分别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地统计方法研究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最后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As、Cd和Co超过天津背景值的比例最大,分别为100%、97.66%和96.88%;各种重金属的含量与2004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以Cd和As的污染情况最严重,其余重金属多为中度及以下污染水平.不同用地类型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存在较大差异,西南部农业用地或与工业用地周边区域表层土壤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综合生态危害指数最大可达1 437.37.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可能是该研究区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周边的工业活动对区域内重金属的累积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土壤气相抽提去除红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污机理,建立了一维稳态条件下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传质的总微分方程,分别求出了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并用实验结果对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实验结果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在描述污染物在土柱通风过程中的传质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阶段.在通风初期平衡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实验结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衡模型的预测曲线逐渐偏离数据点,到了通风中后期,只有动力学模型才能够较好地描述和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工程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30年的污染场地修复实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修复理念存在很多不足。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欧美各国积极倡导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全面考查污染场地的修复行为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所有影响,从而使修复行为的效益最大化。本文介绍了绿色可持续修复的概念与发展情况、评估指标和方法,并分析了一个从多方面贯彻绿色可持续修复原则的工程实践案例。最后,从加强行业和公众的教育培训、构建基于国情的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框架、强化场地前期调查、提高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参预性等几方面,对我国推进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钾为氧化剂去除水和土壤中的苯胺,考察了反应温度、氧化剂浓度、初始pH等因素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 ℃、过硫酸钾浓度为103.0 mmol/L,初始pH为5~11时,水中苯胺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94.1%。当反应温度为40 ℃,过硫酸钾浓度为1.2 mol/L时,土壤中苯胺的降解率达到98.9%。表明过硫酸钾能够有效去除水和土壤中的苯胺,可作为苯胺污染物应急处置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热脱附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存在能耗高的问题,采用添加Ca(OH)2实现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强化热脱附重质石油污染土壤,以降低能耗。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热脱附温度、停留时间和Ca(OH)2添加量对重质石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TPH)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脱附温度为400 ℃、停留时间为30 min、加入1% Ca(OH)2时,石油污染土壤中TPH的去除率相比无Ca(OH)2热脱附的土壤提高了23.6%;土壤中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7.3%、29.3%、18.1%和46.7%,对沥青质的去除效果最佳。Ca(OH)2能够降低热反应活化能且增加活性位点是其显著促进土壤中重质石油烃的热脱附去除的主要原因。Ca(OH)2强化热脱附后土壤粘性降低,分散性增强,粒径变小,且在表面生成一层类焦炭的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热脱附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热解吸对土壤中POPs农药的去除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土壤热解吸修复技术对POP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修复后土壤可耕作性,选择北京某农药厂旧址的POPs农药污染土壤,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热解吸处理后土壤中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各组分的去除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热解吸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土壤中POPs农药,其中,p,p’-DDE与α-HCH组分去除率受热解吸温度的影响比其他组分更为明显。∑HCH与∑DDT在310℃、340℃时分别达到97%、99%的去除率,且此时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低于我国《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此后去除率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热解吸温度对修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温度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分别由0.78%、0.0352%降至0.14%、0.0107%;pH波动幅度较小,由7.80变至8.25;阳离子交换量变化存在波动,但呈整体下降趋势,由7.87 mg/kg降至5.00mg/kg;土壤中速效磷显著增加,由7.59 mg/kg升至21.8 mg/kg。而在最优温度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受热解吸温度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说明,热解吸技术可以用于POPs污染土壤的修复,选择适当的热解吸温度对土壤的可耕作性影响有限,因而是一种潜在的绿色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修复土壤和地下水时氧化剂因释放过快而导致的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熔化成型法制备过硫酸钠缓释材料,分析石蜡、硅砂和过硫酸钠不同配比对材料成型度和释放性能的影响,研究缓释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探讨其在水溶液中的缓释行为及其对2,4-二硝基甲苯(2,4-DNT)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当固定过硫酸钠质量为6 g、硅砂质量为18 g、蜡砂比(石蜡、硅砂质量之比)为1:4~1:8时,过硫酸钠缓释材料成型度适中,且过硫酸钠的累积缓释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第31天时过硫酸钠累积释放百分比为74.67%~88.40%,可实现过硫酸钠的持续可控释放.当硅砂质量为18 g、蜡砂比为1:1~1:6时,过硫酸钠累积释放百分比随着过硫酸钠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溶液中的pH呈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规律.缓释材料缓释前后实物图和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过硫酸钠缓释材料的释放是一个由外到内、速率由快变慢最终趋于平稳的过程.过硫酸钠质量为12 g、硅砂质量为18 g、蜡砂比为1:4的缓释材料对2,4-DNT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第16次置换浓度为0.2 mg/L的2,4-DNT水溶液时,2,4-DNT的降解率为56.38%.研究显示,改变制备材料的配比可有效实现缓释材料中过硫酸钠的缓慢释放及对污染物的有效降解,可为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土壤和地下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