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5篇
  免费   1988篇
  国内免费   3111篇
地球科学   13584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690篇
  2021年   773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754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635篇
  2016年   691篇
  2015年   709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727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737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517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介绍,揭示了该技术在现代数字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利用CPLD对时统设备IRIG-B码产生器进行集成,其实验结果表明,集成了的B码产生器不但简单、可靠,而且便于调试,克服了以往硬件电路复杂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单辉  葛磊 《海岸工程》2001,20(2):34-39
根据土力学原理 ,推导出一种在不考虑渗流力的情况下 ,确定斜坡临界滑动面和计算斜坡稳定系数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在若干土石方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年(1993~1999)月平均的SS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锋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锋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1999年2月与流套入侵较弱的1998年2月的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锋的强度,对温度锋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地表温度的遥感时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Landsat TM/ETM+和Terra ASTER数据,对北京市1990~2007年夏季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并对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作出了分析。对Landsat TM/ETM+数据的温度反演采用了普适性单波段算法,ASTER数据的温度反演采用了劈窗算法。通过对地表温度数据的直方图均衡处理以及综合对比分析,总结出北京地区历年来夏季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该格局随北京城市发展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了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GPS RTK常规PDL电台与GPRS通讯模块在外业测量过程中效果,并从施工组织、生产效率与精度评定等方面进行比较,证实GPS测量技术具有快捷、精确、操作简便等优点,因而在长距离输油管道中线测量中,应用GPS RTK配合GPRS通讯模块的方法,可以取得提高作业效率及节省外业测量费用等效果.  相似文献   
6.
万磊 《山东地质》2008,(11):38-39
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土地供给日渐紧张,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将土地利用由平面趋向立体化发展的趋势日渐成熟。青岛市崂山区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出让,不但垂范了法规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海北部的ODP 1148站岩芯600 mcd以上(约30 Ma以来)的沉积物中自生富集Mn、Cd和Mo等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的研究,并结合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探讨了岩芯内部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以及相关元素的活动特征,反演了相应沉积时期的环境演变.结果显示,岩芯387 mcd以上,自生Mn富集明显,代表氧化的环境;387~485 mcd之间,自生Cd含量明显富集,Mn含量显著降低,代表少氧的环境;485 mcd以下,Mn和Cd含量极低,自生Mo明显富集,代表缺氧的环境.随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Mo存在明显的向下迁移并在缺氧界面的缺氧一方达到最大值的趋势,而Cd在少氧环境形成的固相态则可能在缺氧环境下不稳定,溶解态的Cd有向上迁移的趋势,并且在少氧/缺氧界面的少氧一方富集.这些过渡金属元素记录的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反映出ODP 1148站所在海区的沉积环境变化:早期有较丰富的陆源输入,表层海水生产力较高,随着南海不断扩张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该海区表层海水生产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粗糙集的K--均值聚类算法在遥感影像分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粗糙集理论和K——均值聚类算法,提出一种遥感影像的粗糙聚类分割方法。根据遥感影像中特征属性的相互依赖关系,应用粗糙集理论的等价关系。求出K——均值聚类所需要的初始类的个数和均值。然后采用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随机选取聚类的中心点和个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分类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云南矿业支柱产业建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矿业发展现状尤其是磷化工和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的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矿业已成为云南工业的主体产业群体,影响云南矿业发展的难点主要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国有企业困难面大,地质勘探投入少,矿山建设落后等,并据此讨论了矿业作为云南省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A series of super large‐scale and large‐scale Pb and Zn, and Au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China. Gold deposits were generally ascribed to Carlin‐type originated from circular meteoric water. Visible and coarse‐grained gold (up to over 3mm in grain size) was recently identified in some gold deposits in the Fengxian‐Lixian area, Qinling. Au‐bearing quartz lodes related to magmatism were discovered in the Xiaogouli gold deposit. Two types of Au‐bearing quartz veins, i.e., NW‐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NE‐trending quartz veins cutting strata are widely present in the Baguamiao gold deposit. Both are spatiall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The former is generally snake–like, S‐shape or zigzag, which was resulted from plastic deformation by ductile shearing, being generally cut by the latter. The latter is generally linear with widely developed bleaching alteration zones in its adjacent wall rocks, which symbolizes the superimposition of brittle deformation and filling and metasomatism of magmatic hydrothermal solution in ductile shear zones after uplifting of the shear zones near the surface. The NW‐trending quartz veins contain Au of lower than 3ppm. The NE‐trending quartz veins contain Au of more than 3 ppm, so that NE‐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the adjoining altered rocks are important ores. The NW‐trending Au–bearing quartz vein was dated as 210.61.26 to 232.581.59 Ma by 40Ar–39Ar method, i.e., late Indosinian epoch (Triassic). The NE‐trending Au–bearing quartz vein was dated as 131.910.89 to 197.451.13 Ma by 40Ar–39Ar method, i.e., Yanshanian epoch (Jurassic). The 40Ar–39Ar age of the NW‐trending Au–bearing quartz veins represents the age of the ductile shear formation. The isotope data of the NE‐trending quartz veins indicate that gold mineraliza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ndosinian and Yanshanian granite intrusives not only in time and space, but also in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