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6篇
地球科学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福臣  金杰  王文 《城市地质》2011,6(1):56-59
以某建筑基坑为例,探讨了不同观测时间对沉降的影响、不同位置观测点的沉降变化规律和地下水位升降对沉降的影响。为避免温度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沉降观测时间选择在上午进行,不宜选择在中午;在观测顺序上,先进行建筑物阳面测点观测,后进行阴面测点观测,尽量减少温度对沉降的影响;地下水回升引起地基回弹,沉降变化速率为负值,累计沉降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锑矿床研究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余金杰  闫升好 《矿床地质》2000,19(2):166-172
锑矿床研究的重点包括:锑矿床分类;不同构造环境下锑矿庆的成因模式;锑的来源。今后锑矿床分类将以锑矿庆形成的构造背景为主,结合锑矿床成因方式和容矿主岩特点来进行。文章介绍了几种典型构造环境下(大型走滑、造山挤太和造山崩坍)锑矿床形成机理和成因模式。现有的资料表明锑矿床受壳幔相互作用所制约(如拆沉作用,delamination),这无疑会成为锑矿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3.
四川赤普铅、锌矿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普铅、锌矿床的矿体中发育大量沥青,铅、锌矿化形成与沥青密切相关。应用族组分分离和定量及饱和烃色—质分析等方法对铅、锌矿中的沥青族组分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铅、锌矿床内有机质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其次来自页岩,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加入;这种混合来源特征受到不同来源成矿流体作用的影响。(2)矿区内有机质反映了热液流体经历了还原、高盐度的物理化学过程。(3)矿区内有机质成熟度高,主要为炭质沥青,反映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高;矿体内有机质与围岩内有机质成熟度类似,反映它们经历了类似的地质作用过程。(4)有机质还原碳酸盐岩中的硫酸盐岩,产生还原硫,为铅、锌等硫化物的沉淀创造条件。(5)成矿流体中烃类含量比较高,推断已经演化到高成熟阶段的有机质可能以古油气藏的形式参与了成矿作用;有机质在与含矿流体混合过程中扮演着还原剂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柳金杰 《地下水》2014,(6):108-110
通过分析临城县地质构造、水资源补给方式、水资源供需能力及水资源污染方式,利用经验法和水质模型法计算分析出临城县水源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等划分范围、水资源监测频次等,并对水源保护区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中的钛矿化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1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m的岩心、矿心的观察、编录揭示主要有经济价值的舍钛相是金红石.其次是钛磁铁矿。主要含矿岩石是普通金红石榴辉岩和石英金红石榴辉岩,其次有多硅白云母金红石榴辉岩,蓝晶石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黑云绿帘纤闪石岩(退变的石榴辉石岩)和金红石-含钒钛磁铁矿榴辉岩。划分了四个矿化层位。金红石在矿层中的含量一般为2%~5%(体积),多高达8%~10%。金红石的TiO2含量在95%(重量)以上,多产于石英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钛磁铁矿的TiO2含量在49%~55%(重量),钛磁铁矿多见于黄铁矿-金红石-钛磁铁矿榴辉岩(546~608m岩性段)中,含钛磁铁矿5%~25%,石榴单辉橄榄岩(608~683m岩性段),含钛磁铁矿达5%~10%和第三含矿层中局部黑云绿帘角闪岩夹层内,舍钛磁铁矿可达6%。30个榴辉岩和超铁镁质岩中8种主要造岩矿物148个点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揭示:榴辉岩可分为壳源和幔源两大类,钛磁铁矿富含V、Ni、Cr说明来自幔源,大部分金红石则来自壳源榴辉岩,它们的原岩是曾经居留地表的基性火成岩,在深俯冲的过程中经超高压变质成为含柯石英的榴辉岩。岩石薄片中金红石和柯石英的假像共存于同一石榴石或绿辉石晶粒中,也见金红石粒内有“柯石英”假象,这清楚说明金红石结晶于超高压的峰期变质阶段,在后继的变质地体隆升过程中,钛磁铁矿和金红石都有退变质成为钛铁矿和榍石的种种岩石记录,因此,退变质作用势必导致钛矿品位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苏北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苏北地区三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Cr和Zr含量,在Zaek et al.(2002)的金红石Nb-Cr图解中,三类榴辉岩的原岩均为镁铁质岩,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即(1)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8ppm,而其它两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较高,平均值介于192~255ppm;(2)蓝晶石榴辉岩具有极高Cr含量,均值6106ppm,而许沟P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Cr含量也较高,均值1233ppm,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Cr含量最低,均值为183ppm。利用Zaek et al.(2004)提出的金红石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出许沟P类榴辉岩的金红石形成温度介于600~751℃,平均温度689℃;演马厂M类榴辉岩的金红石温度介于507~641℃,平均温度557℃;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的形成温度介于541~673℃,平均温度613℃;新扬昌G类蓝晶石榴辉岩的金红石形成温度介于541~655℃,平均温度603℃。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榴辉岩在拆返过程中退变质作用明显,流体活动强烈,导致金红石中Zr扩散丢失,金红石中Zr含量不同程度地受到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再平衡作用的影响,致使计算的温度偏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人口的不断发展,用水需求大大提升,导致地下水开采量远远大于其供给量.由于地下水的超采给我国部分地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灾害,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结合实际推算建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制定相应对地面沉降的治理对策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苏东海水晶以其晶体粒大和产量巨大而闻名,在地质上也因其产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而独具特色。在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和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心进行编录的过程中,认识到超高压带存在着超低压成矿现象,包括中国最主要的水晶矿床成矿带在内的许多矿床都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之后退变质结束阶段的超低压环境中形成的,对水晶进行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代学研究,获得208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该年代可视为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并经历了退变质之后而“稳定”下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Skeletonema tropicum is regarded as a species with an affinity to warm waters and it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in seas where temperatures drop below 11°C in winter. Previous studies in China reported that S. tropicum was restricted to subtropical and warm temperate seas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but the species was recently found during August cruises of 2009 and 2010 in Jiaozhou Bay, Yellow Sea, located several hundred kilometers to the north. Here, winter water temperatures often drop below 5°C. Identification of S. tropicum was confirmed under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 and maximum cell abundance in Jiaozhou Bay was estimated as 1.73×10 4 cell/L. This record of S. tropicum in Jiaozhou Bay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northward expansion in the geographic range of the species. Ship ballast water was identified as a possible carrier of S. tropicum from southern places along Chinese coastline, and in addition, thermal pollution from local power stations and seawater desalination plants may provid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species over-wintering.  相似文献   
10.
刘畅  陈天虎  周跃飞  金杰 《矿物学报》2011,31(4):742-749
探讨了固定床除Cr工艺以油菜秆为微生物生长的缓释碳源,含SRB的混合微生物和油菜秆对Cr(Ⅵ)的还原和固定的共同作用。动态实验分2阶段开展:初始2周的驯化阶段和梯度增加Cr(Ⅵ)浓度的除Cr实验阶段。除Cr实验中,间歇对固定床出水pH、氧化还原电位、SO42-及硫化物浓度、DOC、Cr(Ⅵ)浓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束后对固定床中固体产物进行SEM、EDS和XPS等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秆固定床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效果明显。当进水Cr(Ⅵ)浓度ρ[Cr(Ⅵ)]〈19.52 mg/L时,出水Cr(Ⅵ)和Cr(Ⅲ)浓度均低于排放标准(0.05 mg/L);Cr(Ⅵ)被还原为Cr(Ⅲ),Cr(Ⅲ)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附着于油菜秆和其它固体物质之上。分析认为,油菜秆在固定床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3方面(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缓释碳源;吸附Cr(Ⅵ),降低其对微生物的毒性;作为Cr(Ⅲ)矿化产物的沉淀附着界面);Cr(Ⅵ)主要通过SRB的直接作用及H2S的作用被还原为Cr(Ⅲ);以油菜秆为碳源的固定床处理Cr(Ⅵ)的浓度上限介于15.05~19.52mg/L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