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环境安全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降雨过程中红壤团聚体粒径变化对溅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团聚体粒径动态变化对溅蚀的影响,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第四纪粘土、泥质页岩发育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酒精预湿润后的2~5 mm团聚体在降雨过程中粒径动态变化及溅蚀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60 mm/h雨强下,团聚体受雨滴机械打击破碎主要发生在降雨的最初阶段,团聚体>0.25 mm百分含量(P>0.25)及平均重量直径(M)均随降雨时间(T)增加呈幂函数减小,溅蚀率(Dr)随降雨时间(T)增加呈幂函数增加,而溅蚀率(Dr)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减小呈幂函数增大。为揭示不同土样在降雨溅蚀过程中溅蚀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参数-机械破碎指数(R)及降雨时间(T),建立了不同团聚体稳定性土样溅蚀率随降雨时间变化的经验方程,且方程可决系数较高(R2=0.82),揭示出团聚体稳定性越好,其破碎过程越缓慢,溅蚀率越小。研究结果为红壤区土壤侵蚀的防治及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因火区封闭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通过采集某矿井1 d内3个不同监测点的大气压力变化情况,建立大气压力波动模型并分析计算,同时建立火区内外压差100,750 Pa情形下的氧浓度模型进而获得火区内侧氧气浓度因呼吸效应,在不同压差、体积大小火区、风阻、瓦斯涌出量、封闭时刻等多因素耦合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评估火区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井下大气随地面大气周期波动,封闭火区内、外侧之间的气压差因外界大气波动呈现16 h的余弦波动和8 h的线性波动周期变化;密闭质量好的火区具有更好地抗干扰性,内侧氧浓度的降低主要依靠瓦斯稀释;密闭质量差的火区,内侧氧浓度易受到火区涌出瓦斯、外界涌入大气双重影响;火区氧浓度在2%~12%之间波动,以至火区存在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性;火区内外压差较大时,氧浓度波动变化幅度更大,危险作用持续时间更长。结合火区氧浓度波动模型,可有效地对矿井火区采取安全的防范措施,避免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对国防工程内部众多电气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防护,达到国防工程对电磁脉冲的整体防护要求;以人防工程为例,分析人防工程内部电气设备的功能特点,确定其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人防工程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模糊聚类,通过对模糊聚类结果的分析,探讨对不同种类的电气设备的防护策略。通过模糊聚类模型而实现的分类防护,可以提高人防工程对电磁脉冲的整体防护效率。采用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国防工程的电磁脉冲分类防护中去。  相似文献   
5.
庞晓蝶  陈来国  高博  王硕  赵伟  刘明  陆海涛  梁小明 《环境科学》2023,44(10):5418-5430
关中地区大气臭氧污染近年呈加剧趋势,研究城市不同功能区VOCs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至关重要.夏季在宝鸡市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对照点)设置4个采样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联用(GC-MS/FID)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了11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了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特征,通过臭氧生成潜势(OFP)、·OH消耗速率(L·OH)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评估其环境影响,并计算毒性VOCs的危害指数(HI)和终生致癌概率(LCR).结果表明,采样期间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的φ(TVOCs)平均值分别为(59.63±23.85)×10-9、(42.92±11.88)×10-9、(60.27±24.09)×10-9和(55.54±7.44)×10-9,其中交通区烷烃占比最高,其它功能区均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最高;不同功能区乙醛、丙酮、正丁烷和异戊烷等均较为丰富.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的甲苯与苯比值(T/B)的均值分别为1.84、2.39、1.28和1.64,同时还存在较多低于1的时段,异戊烷与正戊烷比值(i/n)多数集中在1~4之间,表明宝鸡市VOCs受到机动车尾气和油气挥发、生物质和煤燃烧以及工业涂装和铸造等工业源的影响较大.4个功能区的间/对-二甲苯与乙苯的比值(X/E)均低于2,风景区最小为1.79,表明宝鸡市VOCs一定程度上受到区域传输的影响;根据甲醛与乙醛比值(C1/C2)和乙醛与丙醛比值(C2/C3),表明醛酮类VOCs存在较明显的人为排放源且受到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各功能区OFP为:工业区>风景区>交通区>综合区,OVOCs和烯烃贡献大;各功能区L·OH的范围为8.77~15.82 s-1,工业区乙醛贡献最大,其它功能区异戊二烯贡献大;各功能区SOAFP为:风景区>综合区>交通区>工业区,甲苯、间/对-二甲苯和异戊二烯为关键物种.根据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各功能区的毒性VOCs的危害指数(HI)均低于1,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工业区HI>1的天数占总采样天数的42.86%,存在较大风险;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的终生致癌风险(LCR)分别为1.83×10-5、1.21×10-5、1.85×10-5和1.63×10-5,均处于评价体系的第Ⅲ等级,表明有较大可能的致癌风险,LCR超过10-6的物种有:甲醛、乙醛、1,2-二溴乙烷、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和氯仿.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开展了不同培养方式下絮状污泥颗粒化特性研究.选取3种培养方式:人工配水培养、海藻酸钠强化培养和农村模拟污水培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3种不同培养方式下,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系数,筛选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人工配水培养方式下经过40 d成功出现好氧颗粒污泥,投加海藻酸钠强化培养方式下经过20 d出现好氧颗粒污泥,农村模拟污水经过55 d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3种培养方式下出现的好氧颗粒污泥均具有密实的结构和较好的沉降性能,同时可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利用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DPS)对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培养方式下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并非唯一,水力停留时间和胞外聚合物在各培养方式中均具有较高的关联度系数,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配水成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针对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的理化性质、污染物去除效率、胞外聚合物和信号分子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在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中,污泥对污染物去除能力明显提高.与接种污泥相比,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对COD、NH4+-N和PO43--P去除率分别提高20%、36%和57%.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16和31mg/gMLVSS.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接种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进行空间表征,发现后者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说明蛋白质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磷酸二酯酶活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第二信使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ic,c-di-GM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与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变化规律相似.通过SPSS软件进一步分析得知,c-di-GMP与蛋白质相关系数R2=0.92871,呈极显著相关性;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相关系数R2=0.89025,呈显著相关性,推测c-di-GMP可能是通过指导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中的蛋白质合成以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低温条件下运行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信号分子可通过传导作用引起各层物质之间的组分变化,通过研究胞外聚合物及污泥相关疏水性的变化规律,并观察此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群落演替特点,揭示环二鸟苷酸(c-di-GMP)在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与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接种污泥在颗粒化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含量从48mg/gMLVSS增长至139mg/gMLVSS,其中以TB层蛋白质增长为主,在颗粒化过程中,c-di-GMP含量由62μg/gMLVSS增至600μg/gMLVSS,始终影响微生物运动及生物膜形成,促使具备胞外聚合物分泌功能的菌群加快分泌胞外聚合物,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各个阶段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存在较大差异,在反应器运行初始阶段与c-di-GMP合成相关的菌群占据优势,同时在后期表现出较好的脱氮除磷能力,在低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发生演替并最终形成稳定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述了漆酶的来源及性质、催化氧化机制、催化氧化有机物的作用方式及影响其活性的因素,并分析了其在有机污物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现状。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发新型的漆酶磁性纳米固定化材料及构建高效产漆酶基因工程菌是实现漆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成都“申奥成功与西部投资机遇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开宗明义阐述了中国股市发展面临的几大机遇:其一,政府对发展股市十分重视;其二,中国入世在即,既要提高国际竞争又要发展资本市场;其三,产业结构需要进行大调整,现在的调整并非昔日的那种简单“关、停、并、转”,而必须采取企业购并、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来进行;其四,目前居民个人存款已达7万亿元,这些闲散资金需要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