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51篇
生物科学   8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变形虫对细菌、藻类、某些原生动物和各种有机碎屑等食物的摄取,是以吞噬作用来实现的;对环境中的一些液体性质的食物则以胞饮作用进行获取。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相互协调,是受细胞本身调节的。在消化过程中,不同阶段食物泡的变化特征,与许多纤毛虫是一致的,但整个消化吸收过程较长,大约要2—3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脊髓灰质炎病毒三个血清型的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全基因序列业已测出,有学者比较发现,疫苗株病毒在减毒过程中有许多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本文用单向肽图谱分析法,对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Mahoney株)和减毒株(Sabin Ⅰ株)的外壳蛋白VP1,VP2,VP3分别作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四个有差  相似文献   
4.
钆和镱对人红细胞膜脂及膜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荧光偏振,自旋标标顺磁共振波谱和激光拉曼技术研究了钆和镱对人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Gd3+(0.5μmol/L)对(Na++K+)-ATP酶和Mg2+-ATP酶有轻微的激活作用,而随着其浓度的增大,则明显抑制酶的活性,Gd3+与Yb3+和人红细胞膜作用后,降低膜脂流动性,并使膜蛋白酰胺I'-α螺旋振动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5.
莱氏衣原体膜上Mg~(2+)-ATPase用DOC溶解后,经Sepharose-6B和DEAE-CelluloseDE-52离子交换柱,得到了部分纯化的Mg~(2+)ATPase,并将此ATPase与不同极性头部的磷脂和膜糖脂重组,研究了不同的极性头部的磷脂和膜糖脂对ATPase活性的影响。此酶的活性不依赖酸性磷脂,PG、DPG、大豆磷脂等明显抑制酶活性,中性磷脂DMPC、PE、PC则能增加酶活性,其中尤以非双层脂PE的作用最为明显。从莱氏衣原体膜上提取的糖脂(MGDG,DGDG)单独和ATPase重组时,酶活性增加并不明显,当MGDG和DGDG以等比例混合时,能大大地增加酶活性。这表明Mg~(2+)-ATPase的活性很大程度上与磷脂的表面电荷及磷脂的组成相关。  相似文献   
6.
噪声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也使野生动物接触到人为噪声的机会增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为噪声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以及野生动物的生存。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噪声会改变动物的生理状态,使其处在较高的应激水平,进而影响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甚至使雏鸟的端粒缩短。人为噪声的存在还会影响动物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干扰动物觅食、交流等行为。这些因素累积就可能会降低动物后代的存活率,改变物种丰度,对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对人为噪声带来的非听觉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噪声的潜在危害,采取更为积极的缓解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层理鞭枝藻藻胆体在不同浓度磷酸缓冲溶液中解离过程中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和光能传递。完整藻胆体的77K荧光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5nm它是末端发射体(核心-膜连接多肽和别藻蓝蛋白-B)的荧光峰。部分解离藻胆体的荧光光谱的主峰位移至652nm:次峰位于685nm;660nm为一弱荧光发射肩。它们依次为C-藻蓝蛋白,末端发射体和别藻蓝蛋白的荧光。严重解离藻胆体的荧光主峰移644nm;次峰由685nm移至682nm;660nm荧光发射肩消失。这表明C-藻蓝蛋白所捕获的光能已不能传递给别藻蓝蛋白,但可传递给末端发射体洞时又表明C-藻蓝蛋白不仅与别藻蓝蛋白相连接而且还与末端发射体相连接。提出该藻胆体光能传递链如下:核心-膜连接多肽藻红蓝蛋白→C-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B  相似文献   
8.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毛膜内的现象。毛基体中周围三联体微管的中央形成微管形结构聚合体,基体附属结构仅存在基体间连接及纤毛器托架的残余物;非纤毛区皮层表膜下未见微管层。纤毛区皮层含纤毛器腔周围微管层  相似文献   
9.
前言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较多采用的切除人体足部第二跖骨,游离移植到手拇指部位的矫、整形外科手术的开展,使伤残手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但对供区足术后功能评价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促使人们去加以探索和研究。以往的研究工作仅限于定性的认识和分析,随着生物力学这门学科的崛起,使人们能运用新的观点和现代检测手段获取定量或半定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本文试图对跖骨在站立姿势和步行中某一瞬间的应力分布和模拟切除Ⅱ跖骨后的应力变化对游离移植Ⅱ跖骨后足的负重功能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包囊游仆虫包囊形成和解脱过程中纤毛器的分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顾福康  张作人 《动物学报》1991,37(3):287-292
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形成包囊时,各类纤毛器中的纤毛杆被部分地或全部地吸收,毛基体被保留下来。休眠包囊中,背纤毛器的定位无明显变化,但原腹面纤毛器中的口围带和波动膜、额腹棘毛和横棘毛,以及左、右尾棘毛都按序陷入在细胞质内深处,并相互汇聚在一起。脱包囊时,纤毛结构在原毛基体上再分化,新纤毛器按口围带、横棘毛、额腹棘毛和左、右尾棘毛的顺序从细胞内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