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15种,透射电镜对2种国产酸模属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与研究。本属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5~40×18~40μm。具3孔沟、4斜孔沟、散孔沟、散沟等;沟或外沟狭长,几达两极,内陷或不内陷,内孔圆形、稍横长或纵长;表面具皱波状纹饰;外壁厚1.0~3.5μm,外层明显厚于内层。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分3层:覆盖层最厚,具穴状或穿孔,颗粒状或刺状纹饰,内面均匀;柱状层明显,厚,小柱为钝圆锥体或圆柱状,基层和内层不分,最薄,但在萌发孔处明显增厚。根据花粉形态,本属花粉可以分成7个组,它们是:小酸模组、滨海酸模组、酸模组、土大黄组、荒地酸模组、巴天酸模组和钝叶酸模组。对萌发孔分布规律的研究,基本支持Wodehouse(1931)的观点,同时据花粉萌发孔演化的规律,认为本属花粉可能是蓼科花粉由少数萌发孔向多数萌发孔演化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2.
雄性不育系在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其花粉败育过程有利于了解败育机理,并为化学杀雄和化学保雄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3.
陈昌斌  倪兵  徐寿彭  马庆海 《植物研究》2003,23(4):T006-T008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自然生长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vat.nana(Roxb.)Keng f.)营养体各部分及生长发育各时期叶片的硅酸体进行观察研究。凤尾竹营养体各部分硅酸体形态分别为:叶片竹节形;叶鞘鞍形、钝方形;箨叶哑铃形;箨叶鞘鞍形;杆的表皮部位有少量椭圃形硅酸体,而内部来见成形的硅酸体;地下茎及根皆来见成形硅酸体。成熟硅酸体均沿脉横向排列。硅酸体在叶片、叶鞘、箨叶和箨叶鞘中基本上是按生长发育顺序从不成形到成形,由小到大变化的,分布由不规则到沿脉横列。同一叶从叶鞘到叶片呈现出由鞍形→钝方形(椭圆形)→竹节形渐变的趋势。光镜下,硅酸体内一般有折光率不同于其它部位的l到多个细小颗粒聚在一起形成的核状结构。凤尾竹不同生长发育期各部分硅酸体的晶核存在状况、硅酸体的形态和大小的演变趋势体现了硅质在植物器官表皮细胞上的连续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4.
真核生物的小G蛋白Ran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它可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过程,它的缺失突变可以影响很多细胞生理进程.我们已经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Jingdong No.1)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个新的RanGTPase的同源基因TaRAN1.在此基础上利用裂殖酵母模式系统研究了该基因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TaRAN1基因超表达可产生缺陷的纺锤体微管,这可能是导致我们以前观察到的异常染色体分离现象的原因.反义TaRAN1基因表达的酵母细胞,微管系统受到破坏.我们推测TaRAN1蛋白在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组装和维持微管系统的完整与稳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结果显示,超表达TaRAN1的酵母细胞具有异常的核膜结构,反义表达TaRAN1的酵母细胞有异常的液泡结构和紊乱的膜结构,由此推测,TaRAN1在整个核质运输事件中可能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姜彤  陈昌斌 《菌物学报》2020,39(11):2131-2148
作为人体微生物菌群中真菌菌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念珠菌通常定植于人体的众多生态位,在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中与宿主保持共生状态。为适应宿主体内复杂多变的环境,拮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以及应对其他微生物菌群的竞争等诸多生存压力,念珠菌进化出一系列极为有效的应对机制以维持其在宿主体内的共生。本文总结了念珠菌通过形态转换、环境适应、免疫调节以及与其他微生物菌群相互作用等策略应对宿主环境生存压力的分子机制,重点阐述了念珠菌、宿主免疫系统以及微生物菌群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平衡对于念珠菌实现成功定植和共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王园园  陈昌斌 《菌物学报》2018,37(10):1364-1377
白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性致病真菌之一,主要定植于人体粘膜表面。在白念珠菌与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分泌型蛋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分泌蛋白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白念珠菌致病分子机制,并为诊断、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提供新的理论策略。本文综述了白念珠菌分泌型蛋白在介导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概括了分泌蛋白在组织侵入损伤、营养获取、细胞壁维持以及免疫逃避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对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