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2篇
生物科学   1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当前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进展研究,分别从消化系肿瘤,小肠疾病和慢性肝病三个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阐述,旨在推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为消化领域的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幼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几种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在封闭式循环系统中投喂不同的微生态制剂进行30 d刺参养殖实验。结果投喂液态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和粉状复合微生态制剂组的刺参体壁的粗脂肪、总糖、粗蛋白含量最高,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添加微生态制剂的3个实验组刺参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实验组刺参的肠道、体壁、体液过氧化氢酶活力均比对照组高,其中投喂液态复合微生态制剂实验组活力最高。实验组刺参组织的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改善幼刺参体壁营养成分,促进机体消化活力,提高刺参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用纯化的抗IBDV IgG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在聚乙二醇(PEG)作用下融合,ELISA法检测筛选,经有限稀释法克隆3次,获得2株(5F4株,2B6株)分泌抗IBDV独特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能诱生Balb/c小鼠产生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1∶12 800和1∶25 600的含抗IBDV独特型抗体的腹水。用此独特型抗体与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制备成抗IBDV独特型抗体疫苗,免疫接种SPF鸡和普通京白公鸡,然后用IBDV强毒株(SD株)2000 ELD50攻毒,SPF鸡免疫组50只,有5只发病、2只死亡;对照组10只全部发病,8只死亡。普通京白鸡免疫组30只,有7只发病, 1只死亡;对照组10只全部发病,6只死亡。经X2检验,SPF鸡X2=34.15,普通鸡X2=16.68,查X2值表得X2(1)0.01=6.63, SPF鸡X2和普通鸡X2均大于X2(1) 0.01P<0.01),由此表明抗IBDV独特型抗体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对易感日龄的SPF鸡和普通鸡均具有极其明显的保护作用。从而证实了抗IBDV独特型抗体疫苗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及对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胱抑素C(Cys C)及NADPH氧化酶2(NOX2)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5例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3)和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试验组给予罗沙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SAT、Cys C、NOX2、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及铁调素(Hepc)水平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SAT、Cys C及NOX2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SAT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Cys C及NOX2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减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RBC、Hb、Hct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RBC、Hb、Hct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SF、TRF及Hepc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SF、TRF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Hepc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76%、8.06%(P>0.05)。结论:在肾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罗沙司他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血清TSAT、Cys C及NOX2水平有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赵静  金壮  李丽伟 《蛇志》2009,21(1):48-49
我院自引进高氧液以来,现已应用于临床650例,涉及病种10余个,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脑钠肽(BNP)与患者心脏超声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35例为研究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研究组分为Ⅰ级组26例,Ⅱ级组34例,Ⅲ级组42例,IV级组33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血清标志物、炎症因子、心功能超声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T-proBNP、BNP与炎症因子、心功能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BNP、NT-proBN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低于对照组(P0.05)。BNP、NT-proBNP、IL-6、TNF-α、hs-CRP水平及LVEDD、LVESD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降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F患者BNP、NT-proBNP与IL-6、TNF-α、hs-CRP、LVEDD、LVESD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NT-proBNP、BNP与CHF患者的心脏超声参数及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可考虑将其作为临床诊断CHF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复杂疾病,基于分子网络的多靶点药物发现理念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而中药整体、辨证、协同的用药观再一次引起了药物发现领域的极大兴趣。中药在治疗复杂慢性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中药网络药理学从分子网络调控的水平上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为多靶点药物发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并有可能从临床有效的中药反向开发现代多组分、多靶点新药。针对基于生物分子网络的中药药理学研究路线中的4 个步骤,介绍近年来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SLC30A8(solute carrier family 30,member 8)基因rsl3266634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对222例内蒙古地区汉族人(其中T2DM组125例,正常对照NC组97例)rsl3266634进行基因分型。结果:T2DM组中rsl3266634的C等位基因频率、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1.2%和28.4%,均显著高于NC组的53.1%和24.7%(P值均<0.05);而T2DM组的TT基因型频率为6.4%,显著低于NC组的18.6%(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64倍(OR=1.64,95%CI=1.125-2.402)。结论:SLC30A8基因rsl3266634多态性位点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风险等位基因,该位点C/T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T2DM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内蒙古地区汉族人T2DM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50株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缺失菌,寻找出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进一步探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培养生物被膜的方法筛选50株基因缺失菌;利用XTT法验证所筛选出的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生物被膜形成缺陷;进一步观察ORF19.2500基因缺失菌生长、菌丝形成。结果用XTT法证明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生物膜形成缺陷,且生长曲线和滴琼脂平板的方法均提示其生长速率减慢。在spider培养基上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不能诱导菌丝形成,但在YPD+10%小牛血清则菌丝形成正常。结论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可利用spider培养基缺陷而影响其酵母、菌丝二态性的转化,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重度烫伤后引起全身多处米根霉感染。患者,男,50岁,全身大面积热液烫伤4 d伴创面异味,散在霉斑。斜面培养呈:灰白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粗大较短无隔菌丝,多呈直角分支。根据典型的菌丝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初步诊断为:米根霉。烫伤后出现全身多处米根霉感染合并全身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不全,给予手术清创、积极抗真菌及改善循环、增强免疫力等支持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最终死于全身严重感染及多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