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生物科学   3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繁殖群体的环境条件、形体特征、卵巢发育与繁殖力方面对广东从化地区溪流、池塘、农田3种不同生境的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种群展开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流动水体溪流还是静水水体池塘和农田,食蚊鱼的繁殖期均在3~12月份,繁殖群体中雌鱼占比明显高于雄鱼(Chi-Square test,P0.01)。雌鱼周年平均体长及体重,池塘生境的显著大于农田和溪流生境。农田生境中雌鱼的个体怀卵量(24.1±12.1)粒,体重相对繁殖力(57.5±31.0)粒/g,二者均明显高于溪流生境[(16.6±11.6)粒,(40.8±15.5)粒/g]与池塘生境[(18.9±16.3)粒,(35.7±19.1)粒/g],但农田生境雌鱼成熟卵子的卵径显著小于溪流和池塘生境。结果表明,在环境稳定的池塘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策略偏向k-对策特性;在人为干扰较大的农田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策略偏向r-对策特性。不同类型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与其栖息环境的稳定性和饵料生物的丰富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株海洋藻类的分子鉴定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藻类种类繁多,由于形态的易变性和生活史的复杂性,传统的形态分类往往十分困难.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使DNA分子成为区分物种的有效手段,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疑难藻种的分类鉴定问题.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一株海洋藻类ST3的18srDNA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为1733bp,通过与GenBank中序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藻株ST3属于硅藻门海链藻目,与骨条藻属的亲缘关系较海链藻属为近,但与骨条藻属遗传距离远大于骨条藻属种间差异,说明ST3可能是硅藻门海链藻目新的藻属.18srDNA可用于海洋藻类分子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3.
澳门路氹湿地芦苇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生长规律及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澳门路毡湿地芦苇氮磷含量变化进行了6次调查。结果表明:芦苇地上部分和地下茎的氮、磷含量都在秋冬达到最大值,在春夏达到最低值,其中叶氮、磷含量最高值分别为37.5和4.0g·kg^-1,最低值为28.0和3.5g·kg^-1;茎中部氮、磷含量最高值分别为14.1和2.0g·kg^1,最低值为11.5和1.6g·kg^1;地下茎氮、磷含量最高值分别为10.2和0.9g·kg^1,最低值为6.6和0.8g·kg^-1。各季节芦苇不同部位的氮、磷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叶〉地上茎〉地下茎。氮、磷没有在芦苇体不同器官或部位之间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4.
许忠能 《生态科学》2016,35(3):189-194
结合相关文献, 从生态、进化、信仰与伦理的角度分析了有害生物的生存权利的依据。面对人类各种技术水平的灭害行动, 有害生物一直在顽强生存发展。以生态学的角度分析, 它们有生存的条件, 但时刻与人类竞争。并且有害生物与人类总是有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 两者在对抗中共同进化。在信仰方面, 属于生灵的有害生物有生存的权利, 人类的灭害活动在一定程度下受戒律的制约。而从伦理学的观点出发, 有害生物是否应有生存权利的问题受到了质疑。文中认为有害生物的生存权利要靠斗争去获得, 而人类生存的一个前提就是限制有害生物的生存权利。  相似文献   
5.
切鳍标记对唐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测定完全切除背鳍、臀鳍、尾鳍或双侧胸鳍后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临界游泳速度来评价切鳍标记对游泳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速度增量(ΔU)为36 mm/s,持续时间(Δt)分别为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的条件下,唐鱼临界游泳速度会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鳍组织完整的唐鱼〔体长(24 ± 1)mm〕,在不同持续时间(Δt)条件下,其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crit)为(251.98 ± 11.04)mm/s ~(333.78±12.44)mm/s;同等条件下,切除唐鱼的背鳍或臀鳍均不会对唐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造成显著影响(P>0.05),但切除唐鱼的尾鳍或胸鳍后其临界游泳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切除尾鳍后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平均下降47.20%,切除胸鳍后平均下降22.98%,两者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图2)。研究表明背鳍切除可作为野外唐鱼短期标记-重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营养盐因子对细基江蓠繁枝变种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营养盐因子对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营养盐浓度与温度双因子试验,氮磷比与荧 浓度双因子试验肽不同化合态氮比例单因子试验。(1)氮、磷的吸收速率随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氮的吸收速率在21℃,总氮浓度为100μmol/L时最大,达2.58μmol/(g.h);磷的吸收速率在31℃,总磷为6.3μmol/L时最大,达0.17μmol/(g.h),温度与营养盐浓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效应。(2)当氮浓度一定时,环境氮磷比对氮的吸收率无显著影响,但对磷的吸收速率有显著影响,藻中收的氮磷比随环境氮磷比的不同而变化,(3)对3种不同化合态氮的吸收速率与培养液中各种氮占总无机氮的比例呈正相关,当三比例相同时,对NH4^ -N、NO3^--N格NO2^-析吸收分别占总吸收氮的40.7%、28.5%和30.8%。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唐鱼两性异形及其与游泳能力关系,检测了性成熟阶段唐鱼躯干部和鱼鳍形态特征以及爆发游泳速度(Uburst)和临界游泳速度(Ucrit)在雌雄之间的差异,旨在从形态适应角度探究长期进化中雌雄唐鱼各自面对选择压力所产生的游泳能力差异及其机制,从而为野生唐鱼保护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 雌性唐鱼的体长、头高、头宽、尾鳍面积以及吻端至枕骨后末端、腹鳍起点至背鳍末端等长度均与雄性无显著差异.而体高、体宽、腹鳍起点至背鳍起点等反映腹腔大小的形态参数以及吻端至背鳍起点、吻端至臀鳍起点、枕骨后末端至背鳍起点等反映躯干部大小的形态参数均显示为雌性显著大于雄性,但头长以及胸鳍面积、腹鳍面积、背鳍面积和臀鳍面积均显示为雄性显著大于雌性.对所有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74.2%,负载量较大的是体长、头长、头高、体高、头宽、体宽以及各鳍之间距离等主要反映唐鱼躯干整体特征的参数;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5.7%,负载量较大的是胸鳍面积、腹鳍面积、背鳍面积和臀鳍面积等主要反映鱼鳍特征的参数.唐鱼性别在第1主成分上无法区分,但在第2主成分却可以明显区分.根据体宽、胸鳍面积、腹鳍面积、背鳍面积和臀鳍面积等建立的性别判别方程对雌雄判断准确率达到91.8%~92.5%.唐鱼游泳能力测定结果显示,雌性Uburst与雄性无显著差异,但Ucrit显著小于雄性.以上结果表明,雌雄唐鱼两性异形主要集中在与游泳能力相关的鱼鳍特征上.相比雄性,雌性唐鱼虽然胸鳍等鱼鳍面积较小导致其Ucrit小于雄性,却具有更长的躯干部以保证其同样具有较高的爆发游泳能力,从而有利于在流速波动很大的溪流中躲避捕食和进行其他应急活动;相比雌性,雄性唐鱼则具有较大的鱼鳍面积保证其Ucrit高于雌性,以利于日常活动及在繁殖过程中追逐雌性等相对持久性游泳运动.  相似文献   
8.
英德西南旅游区水源河流水质与浮游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采样及实验室分析,调查了英德市西南旅游区水源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质状况及浮游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英德市西南旅游区上、中、下游河段亚硝酸盐、氨、硝酸盐、总氮、镉、铅、铬、镍、铜、锌的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铝、钙、钴、铁、钼、硒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而总磷、砷、镁、锰的含量在部份区段已超过国家标准;(2)浮游动物种类的个体数在整条河中以桡足类最多,上游通天岩中浮游动物个体数最多,下游碧落湖浮游动物多样性最低;此次调查总共发现68种浮游植物,其中主要集中在下游碧落湖,在中游碧落洞绿藻、蓝藻、硅藻总个体数最低,上游通天岩绿藻及甲藻总个体数最多,而下游碧落湖的蓝藻和硅藻的总个体数最多;(3)总氮、总磷、铅、钙、浮游动物Shannon-Weaver指数与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指数从上游向下游增加,而锰与镍含量则成相反趋势。文中探讨了水中元素之间、元素与生物之间、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对风景区水源的生态环境的研究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长春和北京地区连续12年(1976年冬至1988年春)引起小儿肺炎的3、7型腺病毒102株标本,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核酸电泳图谱分析。56株7型腺病毒经BamHⅠ、BclⅠ、BglⅠ、XbaⅠ、SmaⅠ、HindⅢ分析后,表现为两个基因组型——Ad7 b和Ad7 d。46株3型腺病毒被Bg1 Ⅱ、BamHⅠ酶解后,表现为 3个基因组型——Ad 3Ⅰ、Ad 3Ⅱ、Ad 3Ⅲ。各基因组型的分布情况是:56株7型腺病毒中,43株为Ad 7 b(76.8%),流行于1976年冬至1986年春;13株是Ad 7 d(23.2%),出现于1982年,与Ad 7 b共同流行;1986年~1988年分析的5株病毒都是Ad 7d。43株3型腺病毒中,Ad3Ⅰ42株(91.0%),分布于12年中;Ad 3Ⅱ、Ad 3Ⅲ各2株,散在分布。此结果表明,国内这12年中引起小儿肺炎的3型腺病毒至少有3个基因组型,7型腺病毒至少有两个基因组型。Ad3Ⅰ和Ad7 b是流行优势基因组型。但自80年代初开始出现Ad7 d以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最近两年的标本又都是Ad7 d,很可能它将取代Ad7 b而成为流行的优势基因组型.  相似文献   
10.
实验选取了江苏、上海和广东3个养殖种群和1个越南野生种群的罗氏沼虾幼体进行急速升温实验,对其耐受力进行比较,测定不同种群罗氏沼虾的环境适应力。实验结果表明,广东种群和越南种群的罗氏沼虾幼体对高温的耐受力明显高于上海种群和江苏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