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0篇
生物科学   1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作为核苷酸与氨基酸的纽带,其多样性介导了核糖体扫描速率,同时扩充了基因的遗传信息存储量。随着新型技术的应用,发现特异性密码子和密码子结合力可调节核糖体扫描速率并影响蛋白质构象。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在不同环节影响着核糖体扫描速率,同时还影响着自身mRNA的稳定性。本文简述了密码子使用模式如何在核糖体扫描翻译mRNA的过程中实现对多肽链翻译延伸的调控,为今后生物工程学领域如何优化蛋白高效表达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与理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究含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美登素的滑桃(Trewia nudiflora)种子中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以及从内生放线菌中寻找萘醌类化合物产生菌。【方法】利用放线菌富集筛选培养基对经消毒处理的滑桃种子进行内生菌分离,根据菌落形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的分类鉴定。通过对所分离到的内生放线菌拮抗模式病原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物病原真菌(小麦赤霉菌、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等)活性检测,以及萘醌类化合物合成关键基因为探针定向筛选萘醌类化合物产生菌。【结果】从分离到的100余株滑桃种子内生菌中鉴定出66株以链霉菌为主的放线菌,发现Streptomyces sp.HTZ27菌株含有目标基因,经固体发酵、化合物分离纯化、鉴定后,发现该菌发酵产物中有呋喃萘醌I,得率接近5 mg/L。【意义】本研究采用的化学遗传学方法可有效提高筛选目标化合物产生菌的效率,所筛选到FNQ I产生菌为深入研究呋喃萘醌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与调控、抗肿瘤分子机理以及产业化应用等创建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多种免疫相关机制参与其中。B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介导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被认为是ITP经典的发病机制。T细胞亚群以及相关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免疫失衡在ITP中也逐渐被证实。此外,抗原提呈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免疫细胞失衡、基因表达异常、感染、代谢等因素造成的免疫微环境失调在ITP发病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该文拟就ITP免疫机制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16S rDNA测序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2型糖尿病(T2D)及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的肠道菌群特征, 分析上述疾病肠道微生物的异同。

方法

以SPF级C57BL/6J雄鼠为对象, 分别采用高脂饮食制备NAFLD模型,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模型, ApoE-/-小鼠高脂饮食诱导AS模型, 另设对照组, 每组10只。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收集粪便样本, 以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 采用QIIME2软件对肠道菌群的可分类操作单元(OTUs)数量, Alpha、Beta多样性和菌群多样性指数以及差异菌门、菌属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并对肠道菌群代谢功能进行预测。

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 T2D组、NAFLD组、AS组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 菌群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F=14.33, P < 0.01), Firmicutes/Bacteroidetes比值逐渐升高;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在AS组、T2D组中显著增加(F=12.15, P < 0.01), 在NAFLD组中显著下降(F=12.15, P < 0.05),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在NAFLD组、AS组中著降低(F=9.35, P < 0.01), 在T2D组中显著降低。关联分析表明LactobacillusAkkermansia等与血脂呈负相关, FaecalibaculumBlautia等与血脂呈正相关。肠道菌群参与代谢性疾病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等通路。

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NAFLD、T2D、AS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变化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为靶向调控肠道微生物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XT11在黄原胶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基因,预测黄原胶降解通路,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该菌株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的转录本进行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T11以葡萄糖为对照组,以黄原胶为碳源时可获得上调差异基因213个。显著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在聚糖降解、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ABC转运、苯丙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五个KEGG途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 CAZymes)功能注释表明,位于同一基因簇上的4个CAZymes基因和黄原胶降解直接相关,其余的CAZymes基因具有潜在的黄原胶降解活性。此外,预测到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 PTS)和ABC转运途径(ABC transporters)参与了胞外黄原胶降解中间产物的跨膜转运。挖掘了菌株XT11中黄原胶降解过程中的功能基因,并阐述了菌株XT11的黄原胶降解通路。  相似文献   
6.
体外观察汉防己甲素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防己甲素(简称汉甲素)是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治疗矽肺有显著的效果,但其作用机理至今不明。本文观察汉甲素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汉甲素的作用机理。采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SL_7),染色体为二倍体值。观察内容有三:(1)形态,(2)细胞存活率,(3)对DNA合成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2(gametogenetin binding protein 2,ggnbp2)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等生殖相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家蚕Bombyx mori为模型,探究驯化基因ggnbp2的生物学功能,为鳞翅目昆虫中该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在NCBI GenBank数据库通过...  相似文献   
8.
以构建好的大肠杆菌工程菌BL21(DE3)/xylanase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以IPTG和乳糖作为诱导剂时重组蛋白的表达规律。在摇瓶发酵条件下研究了诱导剂浓度、诱导时机、诱导培养时间和诱导培养温度对目标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糖作为诱导剂时,重组菌产酶活力33.9 U/mg略高于IPTG作为诱导剂时重组菌产酶活力28.10 U/mg,这为乳糖作为诱导剂应用于重组大肠杆菌生产木聚糖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辽河油田某采油废水处理厂外排水中石油类污染物为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条件下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特征,估算了石油类污染物不同归宿途径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条件下,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浓度的减少与迁移距离呈显著负相关,但各族组成(烷烃组分、芳烃组分、极性物质)的浓度与比例变化的季节差异显著;冬季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主要归宿途径为沉淀作用(39.5%)与迁移输出(60.5%);以冬季沉淀作用为参考,夏季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主要归宿途径贡献率分别为39.5%(沉淀作用)、42.4%(降解作用)18.1%(迁移输出),且污染物族组成的各归宿途径贡献率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筛选。从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2Z,4E)-γ-ionylideneacetic acid(1)、phellinulin E(2)、phellinulin F(3)、phellinulin G(4)、phellinulin J(5)、phellinulin L(6)、phellinulin M(7)、phellinulin N(8)、elgonenes D(9)、咖啡酸(10)、hispidin(11)、3-hydroxyhispidin(12)、原儿茶酸(13)、4-(3-ethoxy-4-hydroxyphenyl)but-3-en-2-one(14)、丁子香酚(15)、亚油酸甲酯(16)、硬脂酸(17),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瓦尼桑黄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13表现出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