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生物科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梧桐属(Firmiana)在世界梧桐属中占比较大,且除梧桐外其余种均为中国特有且分布范围狭窄的植物种,灭绝风险大,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梧桐属树种的影响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多时期第六次国际气候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气候变量数据和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的分布数据,基于R语言kuenm程序包优化的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分析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在多尺度下的潜在适生区,得出梧桐属最适宜的模拟尺度、潜在适生区的面积变化和迁移方向、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及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梧桐属最适宜的模拟尺度为亚洲;(2) Maxent模型的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表明模型对梧桐属潜在适生区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度;(3)气候变化影响下除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外其它树种的潜在适生区都将在未来有所扩大;(4)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潜在适生区迁移方向主要为东西向,南北向大跨度迁移较少,纬度变化不大;(5)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稳定潜在适生区最小;(6)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7)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空缺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及海南省北部;(8)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正在为人造地表所侵蚀。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的影响及其潜在适生区变化、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状态,可为中国梧桐属建立多样性保护廊道提供相关建议,为制定多样性保护规划及相应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在野外调查、搜集文献和整理植物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与周边相邻3个研究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为研究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共统计到蕨类植物28科51属84种,科属结构单一,分化水平不高,以寡种科属居多,但区系起源古老,进化关系连贯。(2)该区蕨类区系地理联系广泛,在科、属水平上与热带亲缘程度较高,以泛热带分布、亚热带分布为主,在种水平上以热带亚洲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呈热带向温带过渡渗透性质。(3)在与邻近区亲缘关系上,与观音岽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冠豸山,与丹霞山的关系较疏远。该研究区与观音岽的属、种相似性系数均在0.83以上,区系同质性明显,与两者现代自然条件相似的事实相吻合。该研究结果为探讨丹霞地貌地带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梁胜  陈存友  胡希军  张伟  刘路云 《生态学报》2022,42(9):3759-3770
城市湖泊对于缓解调节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湖滨建筑空间形态对城市湖泊的降温潜力影响作用仍不明晰。以长沙市梅溪湖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与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湖泊的热缓释效应规律,重点探讨了建筑后退湖岸距离、环湖建筑围合程度、临湖建筑高度对高密度建成区湖泊热缓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所用CFD计算模型对再现高密度建成区湖泊缓释效应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具有较强的拟合优度,可以有效地作为湖泊水体降温潜力的评价工具,梅溪湖对其下风向550 m范围内的热缓释作用显著。(2)优化湖滨建筑空间形态对于湖泊下风向区域的热缓释作用影响最为明显,最大降温幅度达1.86℃,对湖泊下风向的最大缓释距离可达622 m范围内。(3)不同湖滨建筑空间形态下的湖泊热缓释效能存在差异,其中降低建筑高度和缩小环湖建筑围合程度对湖泊热缓释的积极影响强于增大建筑后退湖岸距离。结论能够加深对城市湖泊水体热缓释效应的认识,有助于规划设计者从整体热环境感知的角度规划建设城市湖滨空间,使得城市湖泊水体的生态效益得到最大优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湖泊水体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大意义。采用定点实测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以相对湿度为小气候要素重点讨论了建筑因子(建筑后退湖岸距离、建筑高度以及建筑间距)对夏季城市湖泊增湿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1)湖泊周边建筑是影响湖泊湿度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湖泊湿度效应受城市主导风影响较大, 在上风向1 km以及下风向3 km区域范围内湖泊的增湿作用明显; (2)在建筑密度较大时, 仅增大建筑后退距离或增大建筑间距均能使湖泊周边热湿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但对上风向区域影响效果有限, 其相对湿度变化为0.1%-1.2%; (3)建筑高度的改变对城市湖泊湿度效应影响最大, 在下风向区域尤为明显, 其相对湿度变化为2.1%-4.1%。综上, 只有充分考虑湖泊周边建筑因子对湖泊湿度效应的影响才能使得城市湖泊的增湿效应达到最大的优化, 该结果能加深对城市湖泊湿度效应的了解, 对于城市生态空间的整体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丹霞梧桐是中国丹霞地貌的特有种,识别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可为保护丹霞梧桐及其生境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广东南雄丹霞梧桐县级自然保护区与广东丹霞山旅游风景区(核心景区)为研究区,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丹霞梧桐空间分布与两地生境因子的相关性(用q值衡量),分析要素包括地理要素(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土壤亚类、高程、坡度、坡向)和气候要素(年均降水、年日照时数、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风速)。结果表明: 影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为土壤亚类、年日照时数、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其中,丹霞梧桐生境的各因子相关性分析中,土壤亚类、年日照时数和地貌形态成因类型的q值大于所有因子q值的均值,具有较强相关性;丹霞梧桐生境因子的两两组合中,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年日照时数和土壤亚类∩年日照时数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且q值大于所有组合q值的均值,具有较强相关性;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相关性的生态探测中,与其他各因子相比,土壤亚类、年日照时数以及地貌形态成因类型的q值具有显著差异。丹霞梧桐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土壤亚类、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年日照时数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也表明,地理探测器为植被生境因子分析、预测物种分布等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福建、广东两省中4个纬度相近区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基本组成、地理成分、区系相似性等进行分析,比较丹霞地貌与非丹霞地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差异。结果显示:(1)研究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8科80属206种,其中丹霞山35科65属134种,冠豸山31科51属103种,观音岽31科57属103种,南雄丹霞梧桐31科57属96种,优势科明显但属种分化程度不高。(2)在区系丰富性上,非丹霞地貌区丰富性较高于丹霞地貌区,具体表现为丹霞山(0.74)>观音岽(无丹霞地貌)(0.14)>南雄丹霞梧桐(0.07)>冠豸山(0.02)。(3)在区系地理成分上,科属水平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占84%以上),与热带亲缘程度较高;在种水平上,热带成分占比均为59%以上,呈热带向温带过渡特征。(4)在地理亲缘关系上,南雄丹霞梧桐(丹霞地貌)与观音岽(非丹霞)亲缘关系明显,科、属、种水平上相似性分别为0.88、0.97、0.8,两者同质性明显。该结果为探讨丹霞地貌地带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植物的起源和发育提供重要依据,对丹霞地貌的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上杭县为例,对县城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在ArcGIS和Fragstats景观指数分析软件的支持下,选取了破碎度、连接度、均匀度、聚集度、景观多样性和分维数等指数对上杭县城城区2009、2013和2018年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8年,上杭县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对于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公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给区域生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23个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结合模糊评价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得分72.54分,属于Ⅱ级优良生态旅游资源.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岳阳市乡村旅游点为研究样本, 聚焦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探寻监测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岳阳市生态环境变化等级, 并将乡村旅游点的地理位置与遥感生态指数分级图进行GIS叠加, 分析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变化区域分布特征及幅度。研究表明: (1)岳阳市乡村旅游点的生态环境保持较好, 质量等级未发生变化、下降一级和下降两级的乡村旅游点分别为74、40和3个, 分别占乡村旅游点总数(117个)的63.2%、34.2%和2.6%。(2)岳阳市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明显的区位性和异质性, 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显著变差区域集中于乡村旅游点密集区, 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明显变差区域分布在平原水网地区, 丘陵山地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不明显。(3)岳阳市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旅游点管控级别、开发规模、旅游收入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作为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判定依据,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可控性预警, 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关系, 自然资源开发强度过大会限制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明晰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的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采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Tapio弹性脱钩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2009—2018年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的生态足迹时空特征、脱钩状态进行定量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2009—2018年间, 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量整体经历了“上升-下降”趋势, 人均生态足迹深度远远超出生态足迹广度, 各城市足迹深度、广度空间分异显著, 以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促进经济发展是主要的发展模式; 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是主要的足迹来源, 娄底市是人均生态足迹最高的城市; 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脱钩关系主要为强脱钩和弱脱钩, 各城市之间脱钩状态差异较大, 城市群处于环境压力缓慢增长的状态。研究结果可为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进行“生态足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