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生物科学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泌尿外科泌尿系感染住院患者的消毒中段尿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尿培养菌株的鉴定、药敏分析和统计分析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仪。3 a中泌尿外科泌尿系感染住院患者共分离到细菌1 23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72株,占62.61%,革兰阳性球菌353株,占28.63%,真菌82株,占6.65%。菌株数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假丝酵母菌属和变形杆菌。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66.18%,粪肠球菌中未发现VRE菌株,屎肠球菌VRE为0.8%。未发现对美洛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肠埃希菌耐药率在10%以下的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呋喃妥因。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氨苄西林耐药的粪肠球菌。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及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超过20%,不容忽视,病原菌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蒎烯合成酶(α-pinene synthase, APS)是α-蒎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及基因组步移法从思茅松中克隆得到一个α-蒎烯合成酶基因,命名为PkAPS (GenBank登录号为KX394684),基因全长3 523 bp,含有10个内含子,其c DNA全长1 956 bp,编码651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kAPS属于萜烯合成酶家族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kAPS与马尾松α-蒎烯合成酶亲缘关系最近。基因表达分析显示:PkAPS在高产脂思茅松个体各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低产产脂思茅松个体;而在高产脂思茅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中,PkAPS在小枝中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思茅松α-蒎烯合成酶调控机理及培育高产α-蒎烯思茅松新品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植物钾营养高效分子遗传机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王毅  武维华 《植物学报》2009,44(1):27-36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不同种类植物的钾营养效率存在差异, 已有证据表明这种差异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植物细胞依靠细胞膜上的各种钾转运体和通道蛋白吸收和转运钾离子, 这些膜蛋白的活性调控是植物钾营养效率调控的关键和基础。本文对植物钾营养高效性状分子遗传机制以及相关基因的分子功能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 并讨论了改善作物钾营养高效性状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5.
王毅  周旭  毕玮  杨宇明  李江  王娟 《广西植物》2015,35(5):721-727
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HDR)是甲基-D-赤藓醇-4-磷酸(MEP)途径中的最后一个酶,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中起主控作用。该研究根据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树皮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首先获得了思茅松HDR基因片段,然后根据所获得的基因片段设计特异引物,提取受伤后的思茅松树皮的RNA,并运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思茅松树皮中克隆得到完整的HDR基因(Pk HDR)。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克隆获得的Pk HDR1基因c DNA全长序列为1 876 bp,含有1个1 46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8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HDR蛋白与赤松(Pinus densiflora)HDR蛋白的相似性高达99%。亚细胞定位及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Pk HDR氨基酸序列中包含转运肽序列(A1-A61)及植物HDR蛋白多个保守的功能位点(A143,A234,A288,A37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k HDR蛋白与赤松HDR蛋白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半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树皮的创伤促进思茅松HDR基因的表达。该研究成功克隆获得HDR基因,并确定其与松脂代谢密切相关,为阐明思茅松松脂生物合成机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根瘤中分离到一种孢囊放线菌。其菌丝分枝、有横隔、末端膨大形成谷穗状孢囊,孢囊破裂后释放出球形或椭圆形孢囊孢子;菌丝断裂可形成多种形态的拟类菌体。回接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对沙棘幼根具有侵染能力。接种8天后即可结癌,6个月届结瘤率达100%,平均每株结瘤88个。固氮酶活力达到36.23mol C2H4/g.鲜重.Min。接种植株与对照相比,地上部分干重增加近3倍,含氮量增加77.9%。试验证实了这株孢囊放线菌确属沙棘根瘤内生菌。  相似文献   
7.
赵能  原晓龙  华梅  李苏雨  王娟  王毅 《广西植物》2017,37(2):242-247
地衣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药物,能产生多种具有活性的物质。该研究对地衣型真菌(Xanthoria elegans,Myelochroa indica,Ramalina peruviana,Cladonia macilenta,Nephromopsis pallescens,Cladonia coccifera)进行液体培养,2个月后,培养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后获得初提物。该研究采用抑菌圈法评价地衣型真菌初提物对7种致病细菌(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cereus,Vibrio parahaemolyticus,Str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Pseudomonas aeruginosa,Staphylococcus aureus,Micrococcus luteus)的抗菌活性,并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6种地衣型真菌的初提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不同培养基对地衣型真菌产生抗菌物质有显著影响。其中,R.peruviana在MY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铜尿假单胞菌具有抑制效果,但在YMG培养基中所得初提物对供试7种致病细菌不具有抑菌效果。X.elegans在YMG培养基中所得初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可达17.77 mm。该研究证实不同地衣型真菌液体培养初提物具有抗菌活性,不同的培养基也直接影响地衣型真菌抗菌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地衣型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及民族药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促进髁突形态恢复。方法:收治的80例单侧髁状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B组行髁状突游离复位术,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髁突形态及下颌骨运动功能变化。结果:A组治愈率为90%,高于B组的70.00%(P0.05);术后3个月A组髁状突吸收、张口受限、开口偏斜、咬合关系紊乱、关节弹响发生率分别为12.50%、15.00%、15.00%、7.50%、12.50%,均低于B组的32.50%、35.00%、37.50%、25.00%、35.00%(P0.05);术后6个月A组张口受限、关节弹响发生率为5.00%、2.50%,均低于B组的20.00%、20.00%(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保留髁状突骨折患者骨折断端血运,髁突形态及下颌骨运动能力恢复良好,疗效优于髁状突游离复位术。  相似文献   
9.
转移性肾癌(mRCC)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疾病,以进展快、病死率高为特点,且一直以来临床上对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联合化疗和(或)放疗也不能显著提高反应率或改善生存.在分子靶向药物诞生之前,临床上应用以细胞因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作为mRCC的一线治疗.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彻底打破了传统细胞因子免疫治疗mRCC的局面,使mRCC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系统阐述mRCC的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进展,详细介绍目前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mRCC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已经发展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将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COVID-19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COVID-19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有学者认为,避免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治疗COVID-19感染患者的关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可能对预防或减弱细胞因子风暴、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作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2月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