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生物科学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抗原表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间接免疫荧光与中和试验筛选出来的抗脊髓灰质炎2型与3型不同毒株的12个单克隆抗体,其中3个仅有免疫荧光活性,9个具有中和与免疫荧光活性。用免疫荧光活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试验,发现它们在识别特异性抗原表位方面与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相似,显示出株特异的、几个毒株共同特异的或型特异的抗原表位。根据表位分布关系及特征,可以用来鉴别型内毒株的特征、毒株的抗原分析、抗原变异的研究以及疫苗相关病例的鉴别。所得结果与中和性单克抗隆抗体及T1-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一致。而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表位的活性范围比中和性单克隆抗体更广。另外还发现某些兼有荧光与中和两活性的同一个单克隆抗体,用不同方法(IF与NT)进行试验时,与相同毒株出现不同表位反应,这点是值得引起注意需待进一步证实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戊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恒河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用戊型肝炎(Hepatitis E, HE)病人粪便悬液感染恒河猴后的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与免疫学以及病毒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结果.三只实验猴在感染后第3~4周均出现ALT异常;粪便以及肝脏与胆囊组织超薄切片中电镜观察到27~34nm大小的病毒样颗粒;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表明,肝脏组织有典型的急性炎症病灶;粪便与血清经RT-nPCR扩增到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特异性片段,粪便排毒从感染后第7天持续至第50天左右,病毒血症迟于粪便排毒,出现于感染后两周左右,维持1~2周;ELISA检测发现,实验猴血清中HEV 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3~4周阳转,4~5个月后转阴.这些实验结果提示,恒河猴作为HE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是理想的,建立系统的恒河猴实验模型对探讨HEV感染发病机理、机体免疫应答以及临床诊断与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根据大肠杆菌遗传密码的偏爱性 ,人工合成人血纤维蛋白溶酶原 K5全基因 ,并在原核系统中以硫氧还蛋白融合蛋白的形式实现了高效表达 .重组蛋白通过 Ni2 +金属螯合层析得到初步纯化 ,通过肠激酶切割去除了融合标签 .应用鸡胚尿囊膜实验检测切割后的 rh K5的生物学活性 ,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rh K5能明显地降低血管管径、血管总面积以及血管总面积与视野面积的比值 ,表明切割后的产物具有显著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活性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抗血管生成药物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5.
用人骨髓瘤细胞株和人脾脏细胞在PEG促进下进行人—人杂交,育选出能分泌抗链球菌溶血素O单克隆抗体杂交瘤S_1—19和S_1—22两株,共传了50多代,历时五个月,单克隆抗体分泌稳定,抗体为IgG型,杂交瘤染色体为68—76条而亲代细胞株仅为43条,证实杂交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自从淋巴细胞杂交瘤1975年创立以来(Kohler et al.,1975)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Sikora et al.,1982),从其发展看来,前景广阔,针对恶性肿瘤,白血病和组织移植等提出了崭新的疗法。由于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上往往引起过敏反应和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危险性,激励着科学家们去开拓人—人杂交瘤,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但人们还是不屈不挠地前进。目前,世界上共有三个人—人杂交瘤系统。(1)0lsson和Kaplan等培育的SKO—007人骨髓瘤细胞系统。(2)Croce等培育的GM 1500细胞系统。(3)Clark等的RPMI8226细胞系统。并且都进行了人—人杂交瘤的研究,但是多数杂交瘤阳性率低和分泌抗体量少。国内北京、上海、西安和昆明等都正在开展本项研究。我们从1984年8月,开始人单抗的研究,也碰到许多困难,深深体会到建立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人—人杂交瘤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们的工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病毒DNA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方法获得1 163 bp的戊型肝炎(Hepatitis E Virus,HEV)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ORF2之3’大片段和369bp ORF3的完整片段,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两种含有HEV主要抗原表位的质粒DNApcE2和pcE3,分别或混合免疫Swiss小鼠三次(0时,第2周,第4周),观察其在小鼠体内诱发的体液免疫应答。ELISA检测结果表明,pcE2和pcE3在小鼠体内均可诱导出一定水平的HEVIgG抗体,且在第三次免疫接种两周后,100%的小鼠抗体阳转。与两种质粒单独免疫相比,两者同时注射的抗体水平较高。本研究为HEVDNA疫苗的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两种pUC18高效T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载体是用于直接克隆PCR产物的线性载体.在此之前,克隆PCR片段时一般先用Klenow片段酶或T4DNA聚合酶削平PCR产物两端,克隆过程中又大都不能使用碱性磷酸酶为载体片段脱磷,因为绝大多数PCR引物5’端未磷酸化,T载体的诞生使分子生物学工作者摆脱了这一窘境,而且,T载体的3’端突出的T碱基与PCR产物3’端由于Taq酶非模板依赖的末端转移酶活性而添加的A碱基[1]互补,使载体与PCR产物的连接效率大大提高.由于具有上述优点,T载体从一产生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很多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T载体系统,并运用该技术改造了很多传统载体.本…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细胞核和质这两个主要部分的各自独立又相互协调的作用,人们常设想把细胞核从细胞质中分离出来,或者用再重新加以组合的方法来进行此项研究。这样就需要一种在生理条件下进行核质分离的技术。自从1939年Commandon等最先成功地进行去核和核移植实验以来,一直是倚仗显微操作术进行这样的工作。这种去核方法所能进行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