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0.5%高氯·啶虫脒乳油防治苹果黄蚜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5%高氯·啶虫脒乳油对苹果黄蚜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使用10.5%高氯·啶虫脒乳油6000~8000倍液,在蚜虫发生期喷雾防治,施药后7d,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系统地评价新药剂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环境因素对其应用效能的影响,在室内,建立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幼虫的敏感毒力基线,测定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卵的活性,测定了温度、龄期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持效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高的触杀毒力,48hLD50为0.45μg/头。用64mg/L丁烯氟虫腈药液浸渍,对小菜蛾卵的孵化抑制率为46.24%,且初孵幼虫存活率明显降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1~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3龄以后随虫龄增大,敏感性降低;温度对丁烯氟虫腈毒力发挥有显著影响,表现明显的正温度系数效应,温度从15℃上升到32℃,毒力增强15.49倍。持效性试验表明,64mg/L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84%~95%之间,持效15天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以5%丁烯氟虫腈乳油1200倍液施药,药后1天防效达76%以上,药后7天在88%以上,与相同用量的同类药剂氟虫腈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是我国草地贪夜蛾入侵地之一,为明确本地潜在自然天敌资源及其在玉米田的控害作用,2020年8—9月,对江苏省8个市县主要玉米种植区的草地贪夜蛾为害及其天敌资源开展了实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对各调查点玉米植株的为害率均在50%以上。天敌种类主要有寄生蜂(棉铃虫齿唇姬蜂;姬蜂科1种;小腹茧蜂亚科1种)、病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莱氏野村菌)、瓢虫(异色瓢虫、黑襟毛瓢虫),另外还有寄生蝇、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在0%~24.55%,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在2.33%~56.41%,表现出良好的防控潜能。江苏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虽然发生为害严重,但也拥有丰富的自然天敌类群,能为利用本地天敌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可靠资源。  相似文献   
4.
采用7种苦豆子生物碱单体对黄瓜炭疽病菌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筛选出对炭疽病菌有效的生物碱单体苦豆碱,与对该病菌高效的常规药剂多菌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豆碱对灰霉病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88.28mg/L,与多菌灵相当。  相似文献   
5.
通过4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种制剂、5%氟铃脲乳油及20%NNI-0001水分散粒剂均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防治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遗传力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敏感品系进行室内抗性筛选,饲养15代,汰选13代,平均成活率为35.12%,获得抗性品系(R),与敏感品系(S)比较,抗性指数为90.27倍。应用域性状分析法,研究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连续筛选前7代(F0~F6),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332;不连续筛选后6代(F7~F14,8代中有2代未筛选),现实遗传力为0.0203。整个13代筛选期间,现实遗传力为0.2206。假设遗传力为室内筛选估算值的一半、死亡率为50%~90%,预计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抗性增长10倍,需要约22.8~10.3代。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有效防治褐飞虱的病原微生物,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从感病死亡的蔷薇蚜虫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褐飞虱具有较高致病性的菌株JSA1;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JSA1进行了初步鉴定;采用盆栽法和稻苗浸渍法,对其杀虫活性进行了测定。鉴定结果显示菌株JSA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SA1对褐飞虱具有杀虫作用,且致死率随菌液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致死率低于40%;菌株JSA1发酵液的上清液和沉淀破碎液对褐飞虱3龄若虫均具有致病力,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0.72%和82.53%,表明铜绿假单胞菌JSA1在褐飞虱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选育及生物适合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敏感品系在室内经7代次药剂汰选,获得了抗性品系(R),与敏感品系(S)比较其抗性指数为77.58倍。抗性汰选前后,采用点滴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灭多威、杀虫单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并无明显变化,其抗性指数为0.80~1.36,均不存在交互抗性。通过构建种群生命表,观察比较了小菜蛾抗丁烯氟虫腈品系和敏感品系的一系列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结果表明,抗丁烯氟虫腈品系较敏感品系幼虫期和蛹历期延长,低龄幼虫龄期转换时的虫口死亡率增加,蛹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在繁殖上表现为产卵量增加,而孵化率和雌雄比降低,雌成虫的数量、寿命减少。抗丁烯氟虫腈种群相对于敏感种群的相对适合度为0.84,抗性种群在繁殖能力上存在明显的生存劣势。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温度下毒死蜱抗性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采用生命表构建技术比较在15、20、24、27、30℃下毒死蜱抗性和敏感灰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等种群生命参数,计算在5个温度下抗性灰飞虱的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抗性灰飞虱在24℃时的适合度最高,在15、20、27、30℃的适合度不同程度下降,尤其15、30℃的适合度下降幅度较大。若以24℃的相对适合度为1,在15、30℃的相对适合度仅为0.02、0.03。在相同温度下,与敏感品系相比,毒死蜱抗性对若虫死亡率、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但若虫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繁殖力等在某些温度下变化明显。尤其是繁殖力在20、24、27℃时低于敏感品系,15、30℃时高于敏感品系。与此一致,抗性品系在20、24、27℃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敏感品系的0.4、0.8、0.4倍;15、30℃时为1.5、1.3倍。说明毒死蜱抗性影响灰飞虱对温度的适应性。在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毒死蜱抗性导致灰飞虱的相对适合度下降;但在不适温度条件下,其相对适合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50%毒·氯乳油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50%毒·氯乳油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其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室内毒力测定LC50= 44.42mg/L;田间防治效果理想,且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其中3 000g/hm2剂量, 药后3d的防治效果达到79.26%,药后20d防治效果仍然可以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