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业科学   10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关中地区番茄黄萎病病原研究初报杨家荣,吕金殿,吉冉中,赵小明,张念茹(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杨陵712100)(陕西省咸阳地区农科所)番茄黄萎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在欧洲、北美、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均有发生,研究较多,而国内尚少报道。近...  相似文献   
2.
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以叶片面积、叶片日龄和叶片数量为依变量建立苹果叶片生长模型。该模型包含有效积温子模型、单叶面积子模型、单枝叶面积子模型、单枝叶片日龄子模型、单枝叶片数量子模型和单树叶片生长子模型。通过D e lph i程序将各子模型联接,逐日计算单树叶片总面积、单树叶片日龄和单树叶片总数量。对田间实测数据与模型模拟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检验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72和0.974,说明该模型结构合理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有效的防治该病害,并防止其扩展蔓延和远距离传播,笔者对紫荆叶枯病进行了研究。由受害紫荆上成功的分离和鉴定了紫荆叶枯病的病原,回接引起了相同的症状。通过对17个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及形态鉴定,确定它们分别属于Wl群的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p.)和Bl群的紫荆生茎点霉(Phomacercidicola P.Henn)真菌。  相似文献   
4.
在土壤垂直分布中,棉花黄萎病菌主要分布于0~40cm耕作层中,占总菌量的90%多,而40cm以下土层中仅占总菌量的10%;在土壤水平分布中,棉花黄萎病菌随病害的加重,由聚积分布型转变为均匀分布型。在病株中,病菌分布也不均,叶脉>主茎>果枝。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pH和有机质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40、30和0℃对微菌核土壤存活影响较大,10和20℃影响较小,尤其以10℃影响最小;土壤含水量越高,对微菌核存活影响越大,在含水量低于15%时,对存活影响较小,尤其以5%的含水量影响最小,表明  相似文献   
6.
白粉寄生孢寄生黄瓜白粉菌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AQ)接种离体条件下赛璐酚上黄瓜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Poll.]和活体条件下黄瓜白粉菌后,通过棉兰染色和显微观察分析,初步明确了白粉寄生孢的侵染寄生过程。白粉寄生孢分生孢子产生芽管可入侵黄瓜白粉菌的分生孢子、菌丝、分生孢子梗;有时黄瓜白粉菌串生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可被2~3条白粉寄生孢的菌丝寄生,随着寄生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黄瓜白粉菌的分生孢子梗基部膨大成无色的椭圆形或球形,其上逐渐产生由黄色至褐色的白粉寄生孢的分生孢子器,器内含有大量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7.
加强棉花黄萎病防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利用渭北旱塬7年(1997~2003年)的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苹果黑星病流行程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流行的因子,求得最优回归子集,包括4月和8月份的降水量、前1年12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1月和7月份的平均温度,建立苹果黑星病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以残差绝对值<0.5为统计标准,对1997~2003年苹果黑星病的流行程度进行回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回测准确率高,可用于指导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采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处理棉花黄萎病抗病和感病品种的棉苗后,测定棉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陕7191对病菌毒素的抗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中棉19;接种毒素后2品种棉苗叶片SOD活性都降低,感病品种降幅高于抗病品种;感病品种POD活性升高较快,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而抗病品种POD活性持续上升;2品种PAL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接种后抗病品种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2品种MDA和木质素含量均增多,感病品种MDA含量的增幅和增量高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大丽轮枝菌VdLac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漆酶基因VdLac在大丽轮枝菌中的功能,克隆该基因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对VdLac进行敲除和功能回复,获得敲除和互补突变体。以野生型JY为对照,对敲除突变体和互补突变体进行生物学功能测定。结果显示,VdLac基因全长1 978bp,cDNA序列全长1 713bp,编码57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VdLac基因缺失突变体(△VdLac)对硝化压力更敏感,其在CM培养基上仍可产生漆酶,但产生漆酶的能力降低;表明大丽轮枝菌漆酶基因VdLac不影响菌株的营养生长、产孢、致病力以及黑色素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