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2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克新13为材料,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缩节安(Mepiquat chloride,简称DPC)以及烯效唑(Uniconazole,简称S3307),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显著增加了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其中,以DTA-6调控效果为最佳,单薯重、淀粉产量、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比CK分别增加了10.40%、40.26%、26.56%和11.32%,块茎还原糖含量比CK降低了20%。此外,调节剂处理均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加快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各指标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的叶片淀粉和蔗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淀粉酶活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调节剂对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的调控效果呈不同规律的变化。总体而言,调节剂均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改善了块茎品质,其中DTA-6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利用蛭石为基质,采取发芽盒培养的方法,综合评价了不同锰水平对大豆(垦农18号)的形态及物质积累的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适宜浓度的锰(0.0001~0.1mg·L-1)具有促使大豆根系发达和促进地上部生长的作用;缺锰或施锰过多均抑制大豆的苗期生长。  相似文献   
3.
低温早播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分期播种,研究低温早播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筛选耐(抗)低温的玉米品种。结果显示,播期、品种及两者互作对生理指标影响效果差异显著(p0.05),产量互作不显著。在5月2日低温早播条件下,玉米苗期丙二醛(MDA)增加,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降低,可溶性蛋白质降低和可溶性糖增加,赤霉素/脱落酸(GA3/ABA)比值减小,产量相对适宜播期减产5.89%。5个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耐(抗)低温品种排序为郑单958京单28先玉335德美亚2号绥玉7。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半干旱地区,研究植物生长促进型和延缓型调节剂作用下,大豆花荚发育过程中存留和脱落荚生理效应差别,探讨调节剂减少大豆脱落作用的生理效应,为提高大豆产量寻找途径。【方法】试验于2012-2013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始花期(R1)对3个大豆品种绥农28(SN28)、垦丰16(KF16)、合丰50(HF50)分别叶面喷施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和烯效唑(uniconazole,S3307),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从喷药后第35天(R5)开始第1次取样,每隔7 d取样1次。采集存留和脱落的花荚,并将荚皮与籽粒分开,液氮速冻30 min,取出置于低温冰柜中(-40℃),待全部样品收集完毕,统一测定。比较研究各处理中存留和脱落荚中氧自由基代谢、相关脱落酶、可溶性物质等生理指标的调控效应。【结果】(1)随着荚发育进程,脱落荚中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存留荚,脱落纤维素酶(abscission cellulose,AC)、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活性显著低于存留荚。(2)DTA-6和S3307都能够调控大豆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二者过程不同,结果相似。二者调控效应表现为:总体上降低了存留荚MDA含量,提高了SOD、POD活性,效果S3307优于DTA-6,在绥农28和垦丰16鼓粒中早期,合丰50鼓粒后期阶段性的降低了存留荚AC活性、PG活性。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差别随着荚的生育进程,随之变化,不同荚生育时期,差异幅度不同。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指标的差异也受品种内在遗传因素影响。【结论】脱落后的荚生理指标状态与存留荚相比表现为质膜过氧化作用增强,保护酶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可溶性物质增加,脱落酶活性降低可能受脱落过程环境影响较大。脱落荚和存留荚生理相关指标存在差异,并受荚发育时期和品种影响。DTA-6和S3307调控后存留荚具有较强的生理调控和自我修复能力,其膜损伤、渗透调节、保护酶系统、脱落酶活性降低等均对降低脱落有积极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以锰对大豆光合作用和产量影响为中心,概述了近年来有关锰在大豆光合机理、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在锰营养对大豆光合特性伴随产量影响变化规律的进一步研究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化控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鼓粒期至成熟期叶片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讨调节剂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机理,为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 ~ 2014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林甸试验基地,进行叶面喷施烯效唑(S3307)和2-N, N-二乙氨基乙醇酯(DTA-6)田间试验。试验于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1次,设3个处理: 1)CK,喷施清水; 2)喷施DTA-6,浓度60 mg/L; 3)喷施S3307,浓度50 mg/L。大豆盛荚期(R4期),用叶绿素仪测定大豆倒3叶和倒9叶的叶绿素值;大豆鼓粒始期(R5期)开始第一次取样,以后每隔5 d 取样一次,共取样7次,测定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淀粉酶总活性。大豆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22 d,调节剂极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不同部位,尤其是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3307和DTA-6处理的倒3叶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9.32%、 7.02%,倒9叶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11.12%、 10.38%,各处理倒3叶和倒9叶的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达到正相关。DTA-6和S3307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40、 45和50 d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CK;DTA-6和S3307处理的蔗糖含量分别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40~50 d和35~50 d达到了最大增加量,S3307对蔗糖积累的作用效果较好;DTA-6和S3307处理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50、55和60 d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均高于CK;不同调节剂处理对淀粉酶总活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第45 d时,调节剂作用的淀粉酶总活性达到最大值,各处理淀粉酶活性的高低顺序为S3307、 DTA-6>CK均与CK处理差异显著。不同调节剂处理均增加了单株荚数、粒数、粒重,S3307处理的单株荚数和粒数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DTA-6处理的各产量因素与CK相比,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013年S3307和DTA-6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增加20.74%和14.96%;2014年S3307和DTA-6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19.33%和14.13%。【结论】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S3307和DTA-6均显著增强了大豆叶片的生理代谢。尤其在喷施调节剂后50 d,此时恰处于籽粒灌浆期,S3307和DTA-6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于CK。两调节剂均显著促进了生育后期大豆叶片的生理活性,延缓了叶片衰老,进而提高了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弱光胁迫下黄瓜霜霉病田间发病规律及遗传特性,筛选抗霜霉病黄瓜品种,以15份黄瓜自交系为试材,在弱光条件下通过子叶接菌诱导寄主植株发病,同时结合田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调查进行复合抗性鉴定,进而筛选抗病组合,并对其分离世代进行抗性鉴定与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5份材料中共筛选出4个典型品系HB1、HB2、HB3和HB4,其病情指数分别是14.17、28.71、63.33和78.33,分别属于高抗、抗病、感病和高感病类型。这4个亲本的F1代及分离世代群体中霜霉病抗性与亲本抗性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抗性亲本的后代表现出较强的抗性;F2代群体病株分离现象比较明显,呈偏态分布,有明显的主基因+多基因存在特征,表明弱光胁迫下黄瓜霜霉病受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效应值较大。经田间抗病性鉴定分析,初步筛选出组合HB12、HB13和HB21为抗霜霉病组合,可用于后续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采用3因素5水平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田间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磷和种植密度处理对红小豆伤流量及成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对伤流量的影响,氮、磷起主要作用,互作均不显著;理想氮、磷和密度组合方案为N 20.60~25.80 kg.hm-2,P2O520.67~32.45kg.hm-2,密度21.04万~23.96万株.hm-2。适宜的氮、磷和密度能够提高植株伤流量。氮、磷和密度对伤流量及氨基酸含量影响都呈正抛物线状,氮肥达到了显著水平;氮—密度互作达到显著水平;理想氮、磷、密度组合范围为N 24.97~30.85 kg.hm-2,P2O526.14~42.86 kg.hm-2,密度为19.63万~22.70万株.hm-2。伤流量及氨基酸含量变化与红小豆氮素的吸收效率有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碳代谢的影响。以大豆嫩丰18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结果表明,两处理在喷药后35~56 d增加了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喷药后7 d、21 d、35 d、42 d和56 d增加了叶片中蔗糖含量,在喷药后7 d、21 d、28 d、42 d和56 d提高了叶片中淀粉含量,其中S3307处理调控效果较好;在喷药后35 d两处理降低了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其中S3307处理在喷药后42~49 d提高了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DTA-6处理在喷药后42~49 d降低了籽粒中淀粉含量。两处理均能够获得协调的源库关系,增加了籽粒库容量,并最终提高了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0.
DTA-6对大豆花荚脱落纤维素酶和GmAC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PGRs)可以调控大豆花荚脱落。2012-2013年在大庆林甸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基地采用大田小区试验,R1期对大豆绥农28(SN28)、垦丰16 (KF16)和合丰50 (HF50)分别叶面喷施DTA-6调节剂,对调控花荚离区脱落纤维素酶(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荚脱落纤维素酶(AC)活性、花荚脱落率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TA-6抑制大豆花荚离区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最大可达51% (±CK%);大豆荚的AC活性能够在喷药后阶段性地被降低,在不同品种上增加和降低存在差异;能够显著降低花荚脱落率(P<0.05);能够显著增加产量(P<0.05)。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是通过降低花荚离区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调节AC活性,从而减少植株的花荚脱落率,以实现对产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