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以中华枸杞(Lycium chinese Mill.)和宁夏枸杞‘宁杞5号’(Lycium barbarum L.)为实验材料,通过外源施加根腐病菌串珠镰孢菌(Fumonisin moniliforme)分泌的毒素伏马菌素B1 (Fumonisin B1, FB1),对枸杞叶片进行糖代谢组和脂质代谢组检测分析。糖代谢组检测分析发现,‘宁杞5号’中激活更多的糖分子参与调控对FB1的响应,包括海藻糖、D-果糖、蔗糖以及D-半乳糖;而中华枸杞中只有L-岩藻糖和D-山梨醇两种糖分子受FB1诱导表达量上调。脂质代谢组检测分析发现,在中华枸杞与‘宁杞5号’中分别有67种和66种脂质分子参与调控枸杞对FB1的应答,这些脂质分子主要集中在脂肪酸、磷脂酸、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磷脂酰乙醇胺等11个类别。此外,本研究发现,FB1诱导枸杞叶片中磷脂酸下调表达、甘油三酯上调表达,而且甘油二酯和磷脂酰乙醇胺的高积累量有助于提高枸杞对FB1的耐受力。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枸杞响应根腐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提高枸杞对根腐病菌的抵抗力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枸杞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茄科植物中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与药用植物,随着茄科植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陆续完成,急需对基因组中大量功能未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是近20 a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高效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总结VIGS作用原理、VIGS载体开发和改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就近年来VIGS在茄科植物品质性状、生长发育、植物-病原真菌互作以及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和调控相关重要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VIGS技术应用于茄科植物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枸杞栽培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巍 《宁夏农林科技》2010,(1):34-36,26
枸杞系茄科(Solanaceae)枸杞属(LyciumL)落叶灌木,是起源较古老的植物之一,日本学者Fukuda研究枸杞属植物叶绿体的DNA分子系统进化,认为枸杞属物种起源年代应该在29.4±9.7万年。枸杞还是一个世界性分布的物种,该属植物在全球呈离散性分布,约有80种,其中欧亚大陆约有10种,中亚种类较多,非洲南部20余种,北美洲南部20余种,南美洲南部分布多达30余种。中国自然分布枸杞属植物共有7个种、3个变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枸杞植株叶片及根系中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对施氮量的生理响应。【方法】共设置3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分别为N1(减氮20%,540 kg/hm2)、N2(中氮,675 kg/hm2)、N3(增氮20%,810 kg/hm2),分别测定叶片和根系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脲酶(UE)的活性。【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宁杞7号叶片中NR、GS和UE的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N2处理NR显著高于N1、N3(P<0.05),GS和UE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土层枸杞植株根系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随施氮量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0~10 cm土层中,根系的NR、GS及UE分别呈降低、先增加后降低及基本不变的趋势;在10~20 cm土层中,根系的NR和UE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GS则呈先降低后基本持平的趋势;在20~30 cm土层中,根系的NR、GS及UE则分别呈先增加后降低、降低及增加的趋势;且不同施氮量间根系中NR活性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间GS、UE...  相似文献   
5.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枸杞(Lycium L.)果实的VC、棕桐酸、油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0个品质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枸杞品质81.8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枸杞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品质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枸杞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可为枸杞亲本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无籽枸杞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宁夏枸杞为二倍体,含籽量多,不便于深加工增值。为了培育出向市场提供优质的深加工枸杞新品种,采用倍性育种的方法,成功地培育出了三倍体无籽枸杞。本文就三倍体枸杞的形态特征、生长结果性状、产量、千粒重、果实、主要营养成份、适应性和抗性做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提供了配套栽培技术,即增加枝条短截次数,使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和叶面喷肥保花、保果增加产量,使三倍体枸杞新品种的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枸杞蚜虫发育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测定,对枸杞蚜虫世代发育与温度的关系,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蚜虫在银川地区每年约19.65代.完成一代需有效积温88.36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8.909℃.7~8月持续高温对枸杞蚜虫种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5种菜用枸杞为试验材料,开展nrDNA ITS序列分析研究,探索适宜于枸杞nrDNA ITS序列分析的优化技术体系,从而为建立分子水平的菜用枸杞鉴定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旨在揭示枸杞间作耐盐植物的生态调控作用。采用枸杞带间作大葱、油葵和玉米的生态种植模式,分析枸杞园昆虫的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发生指数、多样性指数、植被盖度和景观多样性。结果表明:相对于枸杞连片种植,枸杞和油葵的行间间作可以降低害虫发生的丰富度,但对木虱和瘿螨的防治效果较差;枸杞和大葱间作具有降低害虫密度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较稳定的群落结构,昆虫多样性指数最高;枸杞和玉米间作具有降低虫口密度和害虫发生的丰富度;间作模式的植被盖度、基盖度和景观多样性均高于枸杞连片种植,其中盖度提高10%~34%,基盖度提高0.49‰~0.92‰,景观多样性提高0.14~0.26。因此,枸杞与大葱和玉米间作,具有很好的调控枸杞带中昆虫多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扩繁及菌根化枸杞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杞7号"枸杞为试材,以红三叶草和玉米2种宿主植物对4种丛枝菌根真菌(AMF)菌种进行了菌剂扩繁,采用枸杞嫩枝扦插育苗技术,利用自繁的AMF菌剂进行枸杞菌根化苗木繁育;苗木出圃后田间定植,调查田间的性状表现,以期为AMF在枸杞上的应用和深层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采用红三叶草和玉米2种植物作为宿主植物可以扩繁出高质量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侵染率在94%以上,基质中孢子密度168~351个/50g干土;接种后育苗成活率均在60%以上,各处理间差异不大;接种处理的幼苗根系中均含有大量的真菌的菌丝体,菌根真菌的侵染率达43%以上;菌根化苗木的苗高生长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缩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和混合接种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了53.45%~89.66%,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摩西球囊霉接种处理较对照提高了39.66%,达显著差异水平;接菌处理的地径的生长量虽高于对照,但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存在差异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