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5篇
地球科学   5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原地区1500年-2000年所有19次M≥6级地震后空间图像的分析,初步认为M≥6级地震发生后平均63年内,在距原震中平均176km内无M≥5级地震发生,全部19次震例均呈现出内部减震效应,而在其外围出现地震增强的活动图像特征,增震效应对应率为72%。这种强震后的减(增)震效应,不仅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而且对1年尺度以上的地震趋势预测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倾斜连续观测是地壳形变观测研究中重要内容。汶川8.0级地震前,布设在四川德阳金河测点的新型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观测到了明显的地形变异常现象。分析其观测结果可知,汶川8.0级地震前约半月时间内德阳金河测点的地倾斜运动速度较过去的平均运动水平提高了数十倍,且震前地表快速倾斜的方向在N25°W左右。除此之外,德阳金河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测点还观测到较为完整的,对应于可以反映地表应力集中、释放过程的震前地表破裂过程。上述现象为今后研究强震孕育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介绍与分析了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其它类型地倾斜仪在震前的观测结果。事实证明,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在强震前的浅表过程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今后的地震前兆台网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北山-走廊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盆地产铀远景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庆银  陈祖伊  刘红旭  于金水 《铀矿地质》2006,22(6):321-327,335
北山-走廊地区位于塔里木、华北、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柴达木等板(地)块的交汇处,中-新生代经历了印支、燕山、四川、华北、喜马拉雅和新构造等构造运动时期,发育了众多中、小型叠合盆地。通过对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沉积响应和变形等特征的分析,归纳了该区中-新生代经历三次挤压隆升、两次伸展断陷的构造演化规律。在此构造背景下发育的沉积盆地可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充填了不同特征的沉积物。其中,断陷盆地发育时期气候潮湿、物源充足、砂体发育、岩石中含有机质等还原剂,有利于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因此,将中-下侏罗统确定为本区的主要找矿目标层,下白垩统为次要找矿目标层。目标层沉积后构造改造总体较强,晚侏罗世的构造改造北强南弱,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改造西强东弱、南冲北拗。基于上述认识,认为潮水和巴音戈壁等盆地北缘具有较好的铀成矿远景,值得进一步勘查。  相似文献   
4.
5.
山区公路路基边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系统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凯  盛谦  张勇慧  李志勇  李红旭  岳志平 《岩土力学》2010,31(11):3683-3687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边坡点状分布、数量较多、规模相对较小且易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影响的特点,确立了以位移和降雨量为主的监测原则,基于GPRS技术,集成触发式位移计、容栅式雨量计、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和太阳能供电装置,形成了经济、节能、高效的单体边坡远程监测硬件系统。采用Visual C++网络编程技术,以SQL Server2005为数据库平台,开发了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软件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远程实时接收和可视化分析管理。由于公路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多样,系统还集成了多种时间预测模型,建立了边坡变形预报模型库。通过在常吉高速公路的安装运行,系统成功地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保障了极端天气下公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基于日本K-NET和KiK-net台网的4695条俯冲带板内地震记录,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阻尼修正系数(DMF)的几何均值进行关于阻尼比和谱周期的回归拟合,分场地类别建立了考虑阻尼比和谱周期的竖向加速度谱DMF模型.为探究震源、路径和场地效应对该模型残差分布的影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将残差分离得到各类残差及相应的残差标准差,...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13日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大乌斯出现了罕见的气象灾害,本文通过分析茫崖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发现,复杂多变的恶劣天气是导致此次中型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从高空资料和多个物理量场资料初步揭示了春末夏初茫崖风雪交加天气的成因,为今后精细化预报服务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为探索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9-2010年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新安江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受水文季节变化过程、浮游生物生长及人类活动等的综合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特别是上游街口断面各指标季节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上,上游水质明显劣于下游水质,上游水域透明度低,氮、磷及叶绿素含量高,反映出外源供给和人类活动对新安江水库水质的决定性贡献,控制外源污染是新安江水库水质提升的关键.统计分析表明,新安江水库主要感官指标透明度主要受控于藻类生物量,而藻类生物量变化与氮、磷营养盐的含量关系密切.严格控制入库营养盐通量,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性异常增殖已成为解决新安江水库水环境问题的核心.另外,新安江水库经济鱼类赋存量与捕捞量对水质有一定影响,年度捕捞量与水体透明度具有反相关关系,不能排除鱼类密度过高导致的生态系统失调的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开展渔业养殖的水质效应研究,加强渔业管理,确定科学合理养殖模式,保证新安江水库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强噪声图像去噪一直是图像处理技术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提高强噪声图像的去噪质量和对图像边缘的保护,针对三维块匹配(Block Matching 3D,BM3D)方法对强噪声图像去噪效果不佳及图像线状奇异性(如边缘)缺乏最优表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维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和BM3D的组合去噪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含噪图像进行NSST正变换,得到不同尺度和不同方向高频子带的剪切波系数;然后对每个尺度不同方向的高频子带求取贝叶斯阈值,并利用渐进半软阈值函数对各高频子带进行去噪;最后对低频子带和各去噪高频子带进行NSST逆变换,得到去噪结果。将去噪图像作为BM3D中基础估计阶段的预滤波,能够进一步提高基础估计阶段分组的正确性,为BM3D去噪奠定良好基础。组合去噪方法结合了NSST与BM3D的各自优势,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低噪声图像,本方法和BM3D方法去噪效果相同,略优于非局部平均法;对于强噪声卫星影像,本方法去噪效果优于BM3D和非局部平均法。  相似文献   
10.
以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为研究对象,在精细岩芯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矿物组合、ZTR指数、砂岩碎屑组分、粒度累积概率图和砂地比等参数综合分析结果,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E23湖盆扩张期弱退积型浅水三角洲物源方向、砂体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发育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 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南祁连山中酸性岩浆岩和中高级变质岩发育区,物源方向为近北东—南西向,稳定重矿物(磁铁矿、石榴子石、白钛矿和锆石)含量高(质量分数介于81. 0%~99. 9%)、不稳定重矿物(绿帘石和角闪石)含量低。② 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为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砂体的成分成熟度一般中等—较差、分选磨圆度中等—较差,粒度概率图以反映河流作用的一跳跃一悬浮式为主;沉积构造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块状层理、正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③ 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继承性发育3条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的砂体富集带(砂地比值介于35%~65%之间),早期到中期砂体发育程度增强,呈进积式;中期到晚期砂体发育程度有所减弱,呈弱退积式。④ 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处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持续发育3个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沉积朵叶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其次为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早期到中期浅水三角洲前缘发育规模增大,中期到晚期发育规模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