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科学   5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花米草入侵下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土壤生态化学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集了福建云霄漳江口米草入侵下红树林自然湿地保护区内红树林群落、米草群落、红树林-米草交互群落以及光滩的剖面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的总养分库、有效养分库及微生物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同一深度的含量变化为:红树林>红树林-米草混作>米草>光滩;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酶活性指标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从深度变化而言,上述各项土壤质量指标均随剖面深度而降低.米草入侵后土壤的各项养分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湿地土壤生态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退化.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与磷酸酶活性对滨海湿地土壤退化的反映最为强烈,可以作为指示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综述和评价中国土壤,特别是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以下简称碳库)的现状与演变态势, 讨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 提出了我国土壤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情是:1) 我国土壤背景碳储量较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2) 我国土壤固碳效应明显,未来固碳减排潜力显著;3) 技术和政策是实现和提高我国土壤碳汇、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的研发投入, 完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体系,研究构建气候友好的新型农业,以期在提高和稳定农业生产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3.
中国湿地土壤碳库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湿地分布广, 类型丰富, 但存在着垦殖率高、碳密度较低、围垦损失严重等问题。估计我国湿地土壤碳库达8~10 Pg, 占全国陆地土壤总有机碳库的约1/10~1/8, 过去50 a间的损失可能达1.5 Pg。围垦和过度放牧是我国湿地土壤退化和碳库损失的主要驱动因子。目前,湿地土壤碳库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可以为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探寻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在途径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潘根兴  曹建华 《中国岩溶》1999,18(4):289-296
作者基于在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的长期,系统观测及有关实验研究进展,从影响岩溶作用的土壤化学因素,土壤CO2及土壤有机碳行为等方面论证了土壤对于表层带岩溶作用的媒介及驱动意义,提出岩溶地球化学过程涉及到土壤中Ca^2+的移出及交换释放,土壤CO2对系统空气CO2浓度及HCO^-3排释的控制,并指出土壤有机碳是岩溶作用碳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土壤质量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近20年来土壤质量演变趋势分析得出: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先降后升;全N、速效N含量分别呈S型、直线上升趋势,局部地区有积累趋势;速效K和土壤pH值下降明显;土壤盐基交换量(CEC)有增高趋势。土壤环境负荷呈增大趋势,表现为土壤氮、磷出现季节性盈余,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率大;土壤重金属有明显积累特征;土壤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除草剂、表面活性剂在生态链中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全球土壤变化暨生态系统长期试验国际研讨会侧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12月10~14日, 由美国Duke大学Nicholas环境与地学学院发起,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地学与生物学部领域研究网络化计划(Research Coordination Network)、临界层探测计划(Critical Zone Exploratory Network)和美国农业部土壤过程计划(USDA Soil Process Program)资助的"全球土壤变化暨生态系统长期试验研讨会"在美国Duke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7.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实验场为例 ,对湿润亚热带岩溶土壤系统进行了土壤植被系统CO2 浓度变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CO2 产生等野外观测以及实验室土壤灰岩土柱系统模拟实验。实验表明在土壤地球化学条件的控制下 ,岩溶土壤系统存在着对空气CO2 的显著吸收效应 ,其值可达 2 2~ 130 g/ (m2 ·a) ,并以此为依据估算了中国岩溶土壤系统对大气的碳汇约为 4× 10 13g/a。因而揭示了岩溶土壤系统可能是十分重要的陆地碳汇 ,在讨论全球碳汇饱和问题中必须重视这一碳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岩溶生态系统中的土壤   总被引:149,自引:2,他引:149  
在偏碱富钙的岩溶生态系统中,其土壤具以下特征:①形成速率十分缓慢,形成1 m厚的土层需要250~7 880 ka,因而对岩溶区土壤侵蚀的评价应有新的认识;②高含量的钙离子使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的含量比例较高,且稳定性好,不易分解的腐殖质使石灰土供应营养元素具缓效性;③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及有效态具有不平衡性,且随钙镁含量的降低,其有效率显著提高;④粘粒含量高,当有机质含量高时,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有较好的供水、供肥能力,反之其团粒结构就失去稳定性,使土壤有效水含量、抵御水土流失的能力降低;⑤岩溶地貌制约石灰土的类型及分布,并延缓其向地带性土壤演化。因此石灰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应从岩溶学、土壤学与植物学相互协调的角度进行生态经济规划。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石花洞滴水水溶性有机碳(DOC)近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发现不同点滴水DOC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7月中旬均有一个大的主峰出现。初步说明中国北方石笋微层的层面物质沉积于7月雨季,主要来源于大的雨量对土壤中有机质的淋溶;洞穴顶板较薄的滴水点在5月和8月有明显的DOC次峰,可能与石笋亚年层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土壤碳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土壤碳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土壤碳的移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着重针对陆地系统碳汇饱和问题介绍了土壤碳对大气CO2源汇效应的碳转移过程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指出应加强对土壤碳转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土壤碳固存对大气CO2调控的机制和动态的研究,以便为缓解陆地系统碳汇饱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