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8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增祥 《遥感学报》2009,13(S1):130-137
基于长期开展全国土地利用及其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的实际和遥感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其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回顾和归纳。同时, 针对全国土地利用遥感应用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可望为进一步开展国土资源和资源环境综合研究提供参考, 并使土地利用遥感应用研究能够逐步向着预测、预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增祥  王伟  郝建华  牛瑞  孙谧 《海洋科学》2010,34(11):54-58
经过含H2O2的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从保存的水样中筛选到一株过氧化氢酶高产菌株CE-1,其所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比活分别为1 356.2 U/mL和3 401 U/mg。菌株CE-1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属内不同种间性状差异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将菌株CE-1鉴定为气单胞属(Aeromonas)细菌。  相似文献   
3.
我国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山地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低山丘陵为这些大江大河支流的发源地,这些区域的水土流失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本文以TM影象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支撑,从DEM中获取低山丘陵层,以此为MASK层,提取水土流失及相应的生态环境背景各层,包括土地利用、坡度、年降水、积温、植被等生态背景层,这些背景层是多年数据的平均,然后把水土流失层与环境背景各层分别叠加,分析不同环境背景下水土流失状况,从而为治理水土流失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矢量数据在多尺度栅格化中的精度损失模型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杨存建  张增祥 《地理研究》2001,20(4):416-422
在进行空间分析时,由于栅格数据便于空间分析,因而通常将矢量数据转化成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在转化过程中,采用不同尺度的栅格大小会造成怎样的精度损失?精度损失、栅格大小和平均斑块大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用模型来表达?本文正是针对这样的问题,以重庆市1∶10万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例,探讨了在不同尺度栅格大小(从30m×30m到1000m×1000m)的情况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转化过程中的精度损失情况,对精度损失与栅格大小和平均斑块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精度损失与地类的平均斑块大小和栅格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模型来表达。该模型为:Y=5.366-0.179X-0.978ln(S)+0.0348Xln(S)。模型中Y为精度损失,S为地类的平均斑块大小,X表示栅格的大小。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3。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有效刻画有利于国土资源空间优化,提升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水平。由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研究范畴尚不明晰,目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研究对形状、斑块分布和结构等方面关注较少,缺乏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同时,格局指标繁多且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如何建立指标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对应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在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内涵的基础上,将面积、形状和斑块分布总结为土地利用几何特征,将结构和多样性总结为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建立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指标体系,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明确了指标与空间格局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土地利用几何特征可以划分为简单大斑块型、复杂大斑块型、复杂小斑块型、简单小斑块型和散布型五种,不同的几何特征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形状和斑块分布的特点,体现了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关系。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共存在61种不同的结构,但主要的结构类型仅有14种,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体现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异性。中国土地利用多样性以3~5类为主,占比达66.69%,其特征总体上呈现“东北、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该研究丰富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的理论体系,填补了中国土地利用整体空间格局刻画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西藏中部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不需专家打分,而能将多指标所包含的信息综合为一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西藏中部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得出了西藏中部生态环境质量级的分布状态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森林植被动态变化信息的遥感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以云南省泸水县为例,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从LANDSAT TM图像中检测森林植被动态变化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1988年的LANDSAT TM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并将1999年的L ANDSAT TM图像与其配准。其次,分别从1988年和1999年的L ANDSAT TM图像中提取植被指数。然后,将1999年的植被指数减去1988年的植被指数,得到植被指数差值图像。最后,利用目视识别的方法,在植被指数差值图像上确定森林植被增加和减少的阈值,从而提取出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信息。由于云和雪的影响,造成一些伪变化的信息,为此,进一步将云和雪的信息提取出来,并将这部分伪变化信息掩模掉。该研究表明,此法可以简单有效地将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信息予以检测.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沙尘灾害特点及其下垫面状况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春季,中国北方地区多次受到沙尘灾害的影响,对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采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沙尘灾害的过程监测、空间特点分析和下垫面状况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沙尘灾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的了解,可以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防治等一系列决策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客观、及时的空间信息,有助于制定和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便减少沙尘天气的次数和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沙尘灾害特点及其下垫面状况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000年春季,中国北方地区多次受到沙尘灾害的影响,对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采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沙尘灾害的过程监测、空间特点分析和下垫面状况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沙尘灾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的了解,可以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防治等一系列决策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客观、及时的空间信息,有助于制定和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便减少沙尘天气的次数和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农牧交错带边界判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域与牧业区域相交汇的地带, 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一条过渡带和生态安全的 重要屏障, 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农牧交错带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迄今为止对于农牧交错带边界的认识尚未达成共 识。不同学者划分方法不一, 划分标准和指标不一致, 导致划分的农牧交错带在空间上差异很大, 因此有必要对农 牧交错带的边界做进一步的研究。农牧交错带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等自然因素的限制, 但也与人类对土地利用的方 式密切相关, 因此它更是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存在的。本文在总结以前农牧交错带边界判定研究中主 要用到的方法及存在不足的基础上, 建议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考虑农牧交错带, 并就边界确定的研究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