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与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DEB-TACE与c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筛选出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者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术后疾病稳定(SD)率、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共1177例患者,519例患者接受DEB-TACE治疗,658例接受cTACE治疗。与cTACE组相比,DEB-TACE组CR率显著增加[相对风险度(RR)=1. 42; 95%可信区间(95%CI):1. 18~1. 72,P=0. 0002],术后12个月生存率显著增加(RR=1. 09; 95%CI:1. 01~1. 17,P=0. 03)。两组PR率(RR=1. 13; 95%CI:0. 97~1. 30,P=0. 12)、SD率(RR=0. 82; 95%CI:0. 64~1. 05,P=0. 12)、6个月生存率(RR=1. 05; 95%CI:1. 00~1. 10,P=0. 07)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碘化油TACE相比,载药微球更具疗效优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3D磁共振T2W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ⅠA期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A期宫颈癌患者52例与HSIL患者3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利用汇医慧影平台将患者按10:3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在矢状位T2WI和DCE上由三名放射科医生手动勾画宫颈,获得宫颈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数据降维。采用KNN算法建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训练集和测试集ROC曲线下的总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4个指标展开分析。结果 T2WI模型、DCE模型以及T2WI联合DCE模型最终提取出的影像组学特征征别为23、11、28,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833、0.797,0.877、0.870,0.897,0.813。结论 T2WI联合DCE图像影像组学模型比单一模型更具有临床价值,有助于评估病情,并针对病情所处阶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建立影像质控分类算法模型,提高对X线胸片异物的检出效能。方法:利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ResNet-50开发全自动正位X线胸片影像异物检测模型,实现正常X线胸片影像与存有异物影像的分类,并通过热力图的形式显示具体质控识别点的位置和范围。结果:该模型在验证集的准确率达96.9%,AUC为0.994(95%CI:0.993~0.995),采用AI辅助质控对每张X线胸片进行分类的速度较人工质控快10倍。结论:模型的准确性、速度和轻量级架构使得该模型适合嵌入医院PACS系统中进行质量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病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急性严重腹痛发生危险因素,并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模型、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并实行TACE术的患者,分别收集其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按照8:2分成训练集及验证集,按照BPI评分标准,“0~3”分无或轻度疼为阴性组,共计57例,“4~10”分中重度腹痛分为阳性组,共计71例,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影像组学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影像组学模型:对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动脉期+门脉期、动脉期+延迟期、门脉期+延迟期及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联合组学模型的训练集AUC值为0.79,验证集AUC值为0.78,其效能高于其它六组组学模型。临床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ACE术史、TACE术后腹痛病史、肿瘤距肝包膜距离是否>1cm、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cm、肿瘤数目是否>2、有无血管侵犯及TACE术式是其独立...  相似文献   
5.
钱宝鑫  高星杰  朱梦瑜  杨震霞  宋娟  段中潮  邵洁  杨洁 《天津医药》2011,39(10):881-883,985
目的:研究人类Tudor-SN蛋白TSN结构域4个亚片段的功能,构建重组质粒pEGFP-C2-Tudor-SN-TSN(Ⅰ~Ⅳ)。方法:以重组质粒pSG5-Tudor-SN-flag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目的基因,将双酶切后带有粘性末端的目的片段和pEGFP-C2载体连接,从而构建重组质粒pEGFP-C2-Tudor-SN-TSN(Ⅰ~Ⅳ)。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荧光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可见Tudor-SN-TSN(Ⅰ~Ⅳ)的cDNA片段;脂质体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后可在相应位置检测到融合蛋白pEGFP-C2-Tudor-SN-TSN(Ⅰ~Ⅳ)。结论:真核pEGFP-C2-Tudor-SN-TSN(Ⅰ~Ⅳ)重组质粒构建及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合并血小板(PLT)减少患者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临床疗效及对PL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DAA治疗合并PLT减少(PLT<150×109/L)的CHC患者83例,应用无干扰素方案的DAA治疗12~24周,评估治疗结束(EOT)及结束后第12周患者病毒学应答、肝功能指标、PLT、肝硬度(LSM)的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前进行正态转换,后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LT升高的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基线LSM对治疗后PLT升高的预测价值。结果 83例CHC合并PLT减少的患者中,肝硬化患者占61.4%,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为98.8%。与基线相比较,EOT及SVR12时,患者血清AST、ALT、GGT、TBil、Glo水平下降,Alb水平升高,LSM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PLT在EOT[(1...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口服木糖醇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及肾脏IGF-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造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5%、10%、20%木糖醇(Xy)喂养组(D+5%、10%、20%Xy),另外设置正常对照组(NC)。喂养中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木糖醇,开始分组喂养前留取血糖结果,第8 w末处死,处死前测量血糖。通过SABC免疫组织化学和定量分析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脏IGF-Ⅰ表达的平均光密度(MOD)。结果血糖结果≥16.7 mmol/L证实模型构建成功。差异性喂养8 w后,各糖尿病组(DM)血糖与NC组相比仍升高(P<0.05),DC组血糖较0 w升高(P<0.05),而各D+Xy组8 w较0 w无明显变化。肾皮质/髓质IGF-Ⅰ表达的组间变化趋势一致:DC组较NC组IGF-Ⅰ表达量高;相比于DC组,随着饲料中添加木糖醇以及浓度的升高,IGF-Ⅰ表达量有逐渐降低趋势;皮质D+20%Xy组较DC组降低(P<0.01)且已与NC组无差异,髓质三个D+Xy组的IGF-Ⅰ表达量介于NC组、DC组之间。糖尿病大鼠在口服不同浓度木糖醇8 w后血糖与肾脏IGF-Ⅰ的表达量高度相关,r皮质=0.981(P=0.019),r髓质=0.998(P=0.002)。当血糖t∈28~35 mmol/L,皮质/髓质回归曲线方程可分别表示为y=186.036-705.932/t(R2=0.977,P=0.012),y=122.038+13.157 l nt(R2=0.997,P=0.002)。结论口服一定剂量木糖醇可稳定血糖及抑制肾脏IGF-Ⅰ表达,具有一定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人类Tudor-SN蛋白SN(1~4)基因片段分别定向连入pERFP-C1质粒,使Tudor-SN蛋白SN各功能片段与红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内融合表达。方法:以重组质粒pSG5-Tudor-SN-flag为模板,PCR法扩增出目的基因,利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法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ERFP-C1载体上,再将构建成功的pERFP-C1-Tudor-SN-SN(1~4)重组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内,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以单/双酶切及基因测序法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均无误,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红色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重组pERFP-C1-h Tudor-SN-SN(1~4)质粒构建及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序列探讨3D影像组学特征与肿块型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20例患者,且治疗前均经DCE-MRI检查。将所有患者图像从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以DICOM形式上传至慧影大数据科研平台,使用双盲法在动态增强第三期沿病灶周围逐层勾画感兴趣区,后将该病灶勾画的所有感兴趣区融合成三维容积感兴趣区(3D-VOI),进行组学分析,提取纹理特征,共1409个纹理特征,采用方差选择法、单变量特征选择法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对病灶进行特征筛选及降维处理,最终得到最有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有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得出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评估模型效能。利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对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病灶大小、年龄、月经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4型,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4种分型的预测模型AUC值分别为0.80、0.77、0.79、0.79。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及病灶大小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预测价值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 收集2019-2022年在本院术前行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n=159及39)。对T2WI、DWI、e-THRIVE+序列分别逐层勾画,得到3D VOI,提取组学特征并降维处理、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CCL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结果 三序列联合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LM的效能高于单一序列模型,其训练集与验证集AUC值分别为0.919及0.896。逻辑回归分析得到CCLM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CEA、CA199及NLR(P<0.05)。三者联合的临床模型效能亦高于单一临床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00及0.791。结论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CCLM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基于CEA、CA199、NLR的临床模型对于CCLM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