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铭 《中外医疗》2009,28(18):59-59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激素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方法本文对34例口腔扁平苔藓病人采用地塞米松加等容量的2%利多卡因进行黏膜下注射并配合华素片舍化治疗1~2个月,对照组28例采用含激素(强的松)的鱼肝油合剂涂擦并配合华素片含化1~2个月。结果治疗组半年后复查痊愈率为52.9%,总有效率为94.1%;与对照组28例采用含激素(强的松)的鱼肝油合剂涂擦并配合华素片舍化的对照组(痊愈率14.3%,有效率60.5%)相比,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都有明显差异∽〈0.05)。结论说明本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具有显效快,近期疗效好的优点。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肿瘤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铭  孟昭忠 《普外临床》1997,12(3):176-177
作者对1557例甲状腺肿瘤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本组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良、恶性肿瘤分别为2.3%和9.8%,首次与再次手术分别为3.9%和10.5%,作者提倡术中暴露喉返神经,但对于双侧肿瘤,巨大肿瘤及甲状腺癌侵犯神经者应按其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作者提出了暴露喉返神经的三个解剖标本,以及神经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结果与术前比,PCE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上升(P<0.05),RFIR显著下降(P<0.05),术后3 d RCR、RFER仍显著上升(P<0.05),而RICR显著下降(P<0.05);PCI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下降(P<0.05),RFIR、RICR显著上升(P<0.05);PCIA组术后1、3 d RCR、RFER比PCEA组显著降低(P<0.05),而RICR显著上升(P<0.05);两组各参数在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和恢复作用明显强于PCIA。  相似文献   
4.
赵铭 《东方养生》2006,(2S):32-34
屋外的天空很蓝.多像3年前放风筝的那个天啊。 屋外的阳光很轻.3年前是否同样温暖过我们呢? 屋外的情侣很多.我们也这样甜蜜中走过3年啊…… 而今,难道这一切都消逝如烟了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凝聚和絮凝原理,研究了无机盐和高分子絮凝剂加入量对枯草杆菌BF 7658α-淀粉酶分离液澄清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钙可使α-淀粉酶发酵液的ζ电位降低,分离液的澄清度增加,用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来处理发酵液,则其分离液的澄清度较单用氯化钙为大,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如海藻酸钠加入量对分离液澄清度也有一定影响。实验中还发现,澄清的发酵液在10℃下贮存可保持澄清透明状态。  相似文献   
6.
腋动脉分支异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解剖资料  男尸,身高170cm,年龄40岁左右。尸解发现双侧腋动脉第二段发出胸肩峰动脉和肩胛下动脉。肩胛下动脉以一短干发自腋动脉,直径约3.5mm,立即发出较细的胸外侧动脉至胸壁,直径约1.5mm。主干继续下降,沿肩胛下肌下缘向后下走行约2.5cm,发出三条分支,由外向内依次是:旋肱后动脉,旋肩胛动脉,胸背动脉。其中最内侧一条与胸背静脉、胸背神经伴行至背阔肌,故确认为胸背动脉。最外侧一条与腋神经伴行向外。在尸体背面解剖三边孔和四边孔,可以证实,穿过三边孔的是旋肩胛动脉,穿过四边孔的是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故另外两条血管得…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穿刺成败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静脉给药的方法也已成为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此项操作,准确,迅速地完成此项操作。那么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完成此项技术操作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增强CT诊断下咽癌患者甲状软骨受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下咽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增强CT影像资料无缺失;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比较增强CT诊断下咽癌患者甲状软骨受累的临床价值。结果 86例下咽癌患者中,54例病灶位于梨状涡,表现为环形黏膜下浸润形态,其中29例侵犯至杓会厌皱襞及喉腔,19例侵犯至喉旁间隙,6例舌根部及口咽部受侵;32例位于咽后壁,27例肿瘤外突生长,5例浸润性生长,14例肿瘤沿咽后壁向上浸润,18例向下浸润。71例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团结块,15例咽壁广泛增厚,常规CT平扫66例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表达,且边界清晰;70例伴颈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时可见环形强化,9例病灶较大患者可见颈部弥漫性低密度影。与病理结果对照,增强CT诊断下咽癌患者甲状软骨受累的灵敏度为64.28%、特异度为89.65%、准确率为81.39%、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83.87%,kappa值0.560。结论增强CT诊断下咽癌患者甲状软骨受累具一定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后损伤段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和相关因子的表达,以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其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4组,建立SCI模型,观察rHu EPO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cl 2、Bax、Fas)的表达;TUNEL标记凋亡细胞;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较损伤组提高(P<0.05);损伤组的凋亡阳性细胞多于治疗组;治疗组Bcl 2阳性表达细胞多于损伤组(P<0.05)。结论 凋亡是 SCI后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rHu-EPO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脊髓损伤中,除了创伤造成的直接损伤外,脊髓局部还将发生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改变.有研究显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脊髓损伤段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实验室和同济医学院病理科.对象实验于2003-09/2004-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实验室和同济医学院病理科进行.雌性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4组,①空白组6只,只暴露脊髓,不损伤.②损伤组8只,脊髓损伤,不用药物.③治疗A组8只,脊髓损伤,仅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④治疗B组8只,脊髓损伤,联合应用重组入红细胞生成素和β-七叶皂甙钠.方法①动物模型制作24只大鼠应用改良的Allen方法致脊髓中度损伤.②给药治疗A组于术后1,3,5,8,11d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300 U/(kg·d).治疗B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剂量时间同治疗A组,β-七叶皂甙钠0.1 mg/kg,1次/d,连用11d.空白组及损伤组尾静脉推注等容量生理盐水.③神经功能判断在造模后1和12 d分别由同一个实验者进行功能评分记录.行为观察参照改良的Gale神经功能行为分析法评估,0分为严重障碍,6分为正常.斜板试验观察大鼠抓握能力决定斜板角度的大小,反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④组织学检查大鼠术后12 d处死.取损伤段脊髓标本切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⑤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fas检测取标本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显微镜高倍视野内染色呈棕色的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率.⑥凋亡神经细胞检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计算凋亡指数(凋亡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各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②损伤段脊髓组织学观察结果.③神经细胞凋亡因子检测结果.④凋亡神经细胞检测结果.结果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1和12 d空白组无显著差异.损伤组12 d斜板角度显著大于1 d时(P<0.05).治疗A和B组12 d行为评分及斜板角度值均显著大于1 d时(P<0.05),且显著大于损伤组P<0.05).②损伤段脊髓组织学观察结果损伤组损伤段变细,脊髓内有大部分坏死和大量胶质细胞增生;治疗A,B组大多数神经组织正常,治疗B组组织结构优于A组.③神经细胞凋亡因子检测结果损伤组bax,fas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治疗A,B组[损伤组(25.75±3.37)%和(41.37±2.83)%,治疗A组(19.87±3.56)和(26.00±3.29)%,治疗B组(12.00±2.97)和(17.50±2.20)%,P<0.05];bcl-2显著低于治疗A,B组[(9.75±1.83)%,(14.63±2.83)%,(21.63±5.34)%,P<0.05].④凋亡神经细胞检测结果损伤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治疗A,B组(50.75±5.39,34.75±3.01,24.00±3.46,P<0.05).结论细胞凋亡是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