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s,TEN)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使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共收治15例移位的股骨干骨折儿童,年龄3~11岁。左侧5例,右侧10例。横断骨折6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3例。在股骨远端内外侧切口,逆行穿入2枚同等直径的弹性髓内钉。试行闭合复位,成功后穿入2枚弹性髓内钉。若闭合复位失败,行骨折断端小切口辅助复位。内固定后欠稳定的病例行髋"人"字支具或髋"人"字石膏外固定。使用Flynn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2例儿童术中闭合复位成功,3例行切开复位。2例术中对位力线欠佳。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12例,髋"人"字支具外固定3例。所有儿童随访12~40个月,平均28个月。1例出现术后再骨折,2例出现成角畸形。按照Flynn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3例。结论弹性髓内钉是一种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操作严格遵循原则,术后适当外固定,定期复查就能取得好的临床疗效。对于大于10岁或体重大于45 kg儿童的股骨干骨折选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骨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我中心于1990~2017年接受治疗的27例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0例,女17例,平均34 (19~50)岁。其中2例A型(累及S3以下)接受病灶边缘性切除;8例B型(累及S2及以下)、12例C型(累及S1及以下)、5例D型(累及骶髂关节)接受瘤内刮除术。术后随访18~132个月,平均58个月。其中5例失访,入组22例。结果术后复发6例(27%),均为接受病灶刮除病例。2例行再次刮除后未复发,4例行保守治疗(连续栓塞,迪诺单抗)后1例肺转移,其余病变未有进展,目前均带瘤存活。刮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鞍区麻木及一过性二便功能障碍。5例术后出现伤口深部积液,1例出现肠瘘,1例出现内固定断裂。结论对于S3以下骶骨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对于S3以上病变瘤内刮除可以保护患者的鞍区感觉和二便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脊椎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可显著降低术后脊柱恶性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三节段TES较单节段更为复杂。本研究探讨了单一后路三节段TES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手术技巧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2012年,在我科接受单一后路三节段TES的5例患者,包括乳腺癌脊柱转移2例,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1例,脊柱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脊柱原发间叶软骨肉瘤1例,病变节段分布于T4~11之间。按照Tomita外科分型均属于第6型,脊髓损伤中Frankel C级4例,Frankel D级1例。Tomita评分平均为3.4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平均为48%。脊柱不稳定性SINS平均得分13分。术前除1例间叶软骨肉瘤患者外均接受了肿瘤滋养血管栓塞手术,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三节段TES。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8 h,平均失血量6260 ml。术中结扎双侧三对根动脉和神经根后脊髓监护未发生明显改变,术后患者亦未发生明显功能障碍。5例30~62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随访期间1例局部复发,进行了二次减压手术,目前带瘤生存;1例死于肺转移;其余3例均为无瘤生存。患者VAS疼痛评分从术前平均7.8 (7~9)分降至术后平均1.6 (1~2)分;脊髓损伤Frankel评分从术前4例C级,1例D级术后均恢复至E级。所有标本术后病理证实均达到切缘阴性。结论本研究证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掌握手术技巧的情况下,三节段TES治疗脊柱恶性肿瘤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肩胛骨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功能和外观的影响。方法2001年5月至2012年5月,25例累及肩胛骨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瘤患者在我科接受治疗。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0.25~73岁,平均43岁。25例包括转移瘤9例,4例行保肢手术;骨原发性恶性肿瘤16例,15例行保肢手术。按照 Enneking 外科分期:II B 期16例,III 期9例。4例转移瘤保肢患者中2例行肩胛骨部分切除,保留了肩肱关节;1例行全肩胛骨切除后肱骨头悬吊;1例行全肩胛骨切除后限制性全肩胛骨肩关节假体置换。15例原发恶性肩胛骨肿瘤保肢患者中有7例行肩胛骨部分切除而保留了肩胛盂和肩肱关节;1例行异体肩胛骨移植;1例行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例行自体肩胛骨灭活回植;3例行肩胛骨全切除和肱骨头悬吊;2例进行了全肩胛骨的整体切除,人工限制性全肩胛骨肩关节置换术。19例随访6~60个月,平均36个月。结果6例死亡,其中2例肝癌肩胛骨转移瘤患者和1例血管肉瘤肩胛骨转移瘤患者死于原发肿瘤多处转移、脏器衰竭。1例肩胛骨骨肉瘤患者死于肺转移。1例肩胛骨滑膜肉瘤患者死于局部复发加肺转移。1例肩胛骨骨髓瘤患者死于非原发疾病。依据美国骨肿瘤学会( musculoskeletal tomor society,MSTS )(93)对各类重建手术进行评分。1例异体肩胛骨18分,1例自体肩胛骨灭活回植26分,肩胛骨部分切除保留肩胛盂平均24分,肩胛骨全部切除肱骨头悬吊平均21分,人工限制性全肩胛骨全肩关节置换平均24.7分。肩关节前屈和后伸90°~20°。外展范围在40°~95°。结论肩胛骨部分切除保留肩胛盂和人工全肩胛骨全肩关节置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肩关节功能,对于学龄前儿童肩胛骨恶性肿瘤采用自体肩胛骨灭活后回植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无论是人工假体还是自体或异体肩胛骨可以恢复肩关节稳定性和部分功能,改善其外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出一个适用于临床的估计跟骨长度恢复程度的方法。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骨科足踝门诊拍摄了骨质发育成熟的足踝部非负重侧位X线片共178足,其中左侧81足,右侧97足;女60例,男83例;年龄14~73岁,平均(40.9±15.3)岁。跟骨、骰骨及周围跗骨均无骨折,不伴大骨节病、类风湿等全身性疾病。侧位X线上测量跟骰关节面高度;并经跟骰关节面高度的中点做垂线,垂线与跟骨后侧边缘处的交点至跟骰关节面中点的长度为跟骨长度,定义测量到的高度与长度的比值为跟骰比。然后用跟骰比估算的跟骨长度,来对比实际跟骨长度,评价此种评估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测量出的平均跟骨长度为(80.0±7.6) mm,平均跟骰关节面高度为(26.5±2.9) mm,计算出的跟骰比为(3.0±0.2)。用跟骰比乘以跟骰关节面高度计算出跟骨长度,估算出的跟骨长度平均值与测量出的实际跟骨长度的差异在3 mm之内。结论 跟骰比值是一种新的评判跟骨骨折复位后其长度恢复程度的较为可靠的方法。在临床中对于程度较重的粉碎性跟骨骨折、伴有骨质缺损的开放性跟骨骨折、双侧跟骨骨折等治疗时,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低龄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共收治12例儿童,男10例,女2例;年龄2岁10个月~5岁7个月,平均4岁1个月。均为新鲜骨折,伤后就诊时间1 h^5 d。按Bado分类法均为Ⅲ型(内收型)。所有患儿术前肘关节正侧位片显示桡骨头骨骺未显影。12例均在术中行肘关节造影观察肱桡关系,行手法或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以防止术后再移位。结果术中肘关节造影显示桡骨头向外侧移位,7例桡骨头位于关节囊外,5例桡骨头位于关节囊内。闭合复位后造影显示桡骨头均位于关节囊内,肱桡关系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没有桡骨头再脱位的发生。尺骨鹰嘴骨骺无早闭发生。患侧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良好。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无疼痛,运动弧正常,肘关节稳定,能很好地完成日常生活,评分均为100分。结论术中肘关节造影可以清楚显示桡骨头关节面与肱骨外髁关节面的关系,有助于判断是否复位到位,有助于减少术后复位不良的发生。克氏针内固定能防止术后骨折再移位,减少术后桡骨头半脱位或全脱位的发生,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X线、CT影像学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9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检查诊断骨巨细胞瘤的准确率,分析其X线及CT表现。结果 X线、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8.52%、89.66%,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X线表现:29例患者中,27例患者可见明显溶骨破坏区,骨皮质部分中断10例,其中偏心性生长15例;膨胀扩张25例,均可见明显扩张;"皂泡样"改变6例;15例患者可见硬化边改变,6例可见骨质外软组织肿块。CT表现:29例患者可见不同程度骨皮质中断不连,5例破坏呈虫蚀状,其中偏心性生长23例;19例患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0例呈不规则形,密度均匀;骨质破坏区域24例患者可见硬化边改变;23例患者肿瘤内可见不规则骨嵴。结论 CT及X线平片均可有效显示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CT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能显示肿瘤内部的细微结构、肿瘤侵犯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解决低龄儿童因桡骨头化骨核不显影导致复位困难的问题,采用术中肘关节造影方法辅助术中复位,观察复位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对16例桡骨头化骨核显影不明显或不显影的桡骨颈骨折儿童行术中肘关节造影,然后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7岁,平均5岁1个月。按O’brien分型,Ⅱ型9例,Ⅲ型7例。术中肘关节造影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造影剂为碘海醇。采用1枚2.0mm克氏针进行经皮插入骨折断端撬拨复位,2枚1.2~1.5mm克氏针通过骨折断端或骨折断端近端内固定。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评价术中造影对复位效果的影响。结果术中肘关节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桡骨头的关节面,有效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直观地判断复位后的效果。按照Metaizeau的整复标准评价,优14例,良2例,优良率100%。术后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个月。按照Metaizeau的疗效标准评价,16例均为优,优良率100%。随访时拍片复查未见尺桡骨近端骨性连接,无桡骨头缺血坏死,无针眼感染及桡神经深支损伤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零。结论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可有效提高儿童桡骨颈骨折桡骨头化骨核不显影的复位优良率及临床疗效优良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