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儿科急诊,经常在半夜见到心急火燎的妈妈带着孩子来就诊,进门就是,“医生,我的孩子发烧了”.但往往问及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具体情况怎样,常常是一脸茫然:“我没有给他量体温,只是觉得有点烫.” 其实,每个妈妈都应该学习一下量体温这个基本操作,一来心里有底,再者就诊的时候可以向医生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便于宝宝的治疗,此外还可以根据医嘱在家进行护理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水通道蛋白1、3(AQP1、AQP3)的表达与分布,及其与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对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3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AQP1及AQP3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与其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病理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Q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主要表达在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中,AQP3主要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中。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常膀胱组织与不同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QP1及AQP3的蛋白表达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膀胱组织与不同病理分期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QP1及AQP3的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QP1及AQP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QP1和AQP3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及病理分期有关,在膀胱癌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预测膀胱癌的侵袭性、分期及临床诊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磺胺嘧啶锌软膏、湿润烧伤膏3联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将5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磺胺嘧啶锌软膏及湿润烧伤膏涂抹包扎,对照组采用碘伏纱布湿敷包扎,观察总有效率和换药次数。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3联外用药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其意义。方法:取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25例及正常膀胱组织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 、AQP2和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1散在表达于正常膀胱组织中微血管和小动脉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QP1大量表达于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AQP1表达水平较正常膀胱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2主要表达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的细胞间质中,两者表达强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3主要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质及胞膜,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1 、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AQP1、AQP3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其意义。方法:取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25例及正常膀胱组织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AQP2和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1散在表达于正常膀胱组织中微血管和小动脉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QP1大量表达于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AQP1表达水平较正常膀胱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2主要表达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的细胞间质中,两者表达强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3主要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质及胞膜,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1、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AQP1、AQP3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1、3 (AQP1、AQP3)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复发现象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 blot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15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及15例复发组织水通道蛋白1、3的表达量,分析两者在复发前及复发前后表达量的差异与复发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复发后水通道蛋白1、3的表达量较复发前有所增加,且复发前蛋白表达量高的容易复发,其蛋白表达增加的量与随访的复发时间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水通道蛋白1、3的表达量在复发后的明显增加,其增加的量及初发后蛋白表达量与随访的复发时间相关,AQP1、AQP3可成为检测膀胱癌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脊柱后凸模型行体外模拟截骨手术在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模拟组32例(术前采取3D打印脊柱后凸模型行体外模拟截骨手术并制订手术方案)和常规组44例(采取常规方法制订手术方案实施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截骨角、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后前后患者最大后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手术并发症率。结果模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拟组患者的截骨角、住院时间与常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拟组术后12h、24h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拟组患者术后48h、72h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最大后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拟组患者术后在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的最大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测定值低于常规组,腰椎前凸角大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25%)与常规组(11.3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79,P=0.447)。结论3D打印脊柱后凸模型行体外模拟截骨手术有利于制订更加合理的手术方案,减小手术创伤及操作时间,有利于脊柱形态的恢复和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0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例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瘤栓分级采用美国梅约医学中心(Mayo Clinic)的五级分类法,其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 12例患者术前及术中根据瘤栓分型采取相应手术方式。其中肾全切伴下腔静脉瘤栓取出9例,肾全切伴下腔静脉瘤段切除加人工血管重建3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肿瘤10例,良性肿瘤2例。随访1~5年,平均为2.6年,恶性肿瘤患者中死亡3例,无疾病进展5例,病情进展2例,良性肿瘤2例无疾病进展。结论根据瘤栓的水平位置分型,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施行肾肿瘤和瘤栓的根治性切除术,是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石斛酚对人成骨肉瘤U20S 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10、25、50、75、100、150 μmol/L)的石斛酚处理U20S 细胞24、48 h 后,用CCK-8 法检测石斛酚对U20S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 实验检测25、50 μmol/L的石斛酚对U20S 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在脂多糖(LPS)诱导U20S 细胞炎症反应的基础上,再以石斛酚处理,qPCR、WB法分别检测U20S细胞中NF-κB(p65)、TNF-α、IL-6、PR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石斛酚作用不同时间对肉瘤细胞U20S 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P<0.05 或P<0.01);25、50 μmol/L的石斛酚能够明显抑制骨肉瘤U20S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均P<0.01),同时能够抑制细胞中NF-κB、TNF-α、IL-6、PRL-3 等蛋白的表达(P<0.05 或P<0.01);LPS诱导后,U20S 细胞中NF-κB、TNF-α、IL-6、PRL-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25、50 μmol/L的石斛酚处理后均能够降低U20S细胞中NF-κB、TNF-α、IL-6、PR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 或P<0.01)。结论:石斛酚对骨肉瘤U20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PRL-3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