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阐述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的设计理念和手术技巧,评价并讨论该假体治疗髋臼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共11例髋臼周围原发恶性肿瘤接受3D打印定制一体化假体半骨盆置换术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45.6岁,其中累及骨盆Ⅰ、Ⅱ区3例,累及骨盆Ⅰ、Ⅱ、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发酵彝药解本10号和303号对盐酸林可霉素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重建作用。方法采用盐酸林可霉素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按12 mL·kg-1的剂量灌胃给予小鼠不同浓度的解本10号和303号,连续7 d。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实验结束,取小鼠回盲肠的粪便,提取DNA,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解本10号和303号可显著提高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内的菌群种类和丰度,使有害菌减少,益生菌增多。结论发酵彝药解本10号和303号可有效重建失调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3.
Berho M,Oviedo M,Stone E等人对86例接受术前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了一项为确定术前放化疗肿瘤缩小与淋巴结状态的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术前放疗用40~60Gy盆腔照射,化疗则为5-FU静脉输注[(1500mg/(m^2·周)],并采用Dworak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经新辅助放化疗后有49患者肿瘤缩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与单通道内镜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n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 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单侧双通道内镜ULBD术组(双通道组,n=51)和单侧单通道内镜ULBD术组(单通道组,n=69)。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MacNab标准评估的优良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并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按照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双通道组的优良率(84.31%)与单通道组(8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单通道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组的住院时间长于单通道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VAS、ODI评分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两组间的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年龄≥75岁,髓内信号为水肿型、囊变型,术前腰椎失稳,术前纤维环破裂患者占比高于有效组,病程相较于有效组长(P<0.05);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75岁,病程长,髓内信号为水肿型、囊变型,术前腰椎失稳,术前纤维环破裂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ULBD术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单通道内镜ULBD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双通道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势,同时年龄≥75岁,髓内信号为水肿型、囊变型,术前腰椎失稳,术前纤维环破裂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较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3D打印股骨近端弧形柄仿生假体的设计要点,评估将其应用于重建股骨中上段超极限骨缺损的手术要点和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21年1月,17例患者接受了3D打印股骨干弧形柄仿生假体重建。男11例,女6例;年龄10~76岁,平均30.1岁。骨肉瘤9例,尤文肉瘤4例,软骨肉瘤2例,脂肪肉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病程5~14个月,平均9.5个月。Enneking分期:ⅡB期16例,ⅢB期1例。根据X线片测量术前股骨头中心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弧形柄尖端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以及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颈干角。通过X线片、CT和断层融合成像技术(Tomosynthesis-Shimadzu metal artefact reduction technology,T-SMART)评估骨-假体界面的骨整合状况及假体表面骨长入情况。随访患者生存状态、有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通过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评价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患者股骨切除长度为(163....  相似文献   
6.
罗翼  段宏  闵理 《华西医学》2014,(3):494-498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共收治骨盆和骶骨肿瘤患者156例。其中51例采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控制术中出血(球囊组),105例行传统外科切除术(常规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球囊组和常规组分别有92.2%(47/51)、86.7%(91/105)的患者获得整块切除或边缘切除。球囊组手术时间(171.96±65.16)min,术中出血量(746.86±722.73)mL,输血量(411.76±613.73)mL,术后引流量(294.50±146.09)mL,术后拔管时间(2.98±1.07)d,常规组分别为(223.10±111.54)min、(1582.57±1130.30)mL、(1081.90±937.14)mL、(362.67±155.79)mL、(3.44±1.7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住院时间、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球囊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控制出血可以充分显露术野,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适当延长球囊阻断时间,并不增加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可明显提高肿瘤整块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Jung B,Pahlman L,JohanssonR等人对1995-2004年在瑞典登记的15104例老年(〉60岁)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旨在评价老年直肠癌患者的年龄因素对治疗策略和预后的影响,其中有11725例患者行传统腹部开口的直肠癌切除术。结果显示,高龄组(≥75岁)患者处于Ⅳ期肿瘤的比例较低龄组患者低(10.3%比13.4%,P〈0.001),进行术前放射线治疗的人数也相对较少(34.3%比67.2%,P〈0.001)。手术治疗中,患者多数采用前切除术式(anterior resec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组配式半骨盆假体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定位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行骨盆肿瘤切除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患者42例,以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STS评分)评估术后功能,并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及复发率等效果。测量假体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位置,以理想旋转中心的位置作参照,在水平方向上将其分成内移组、正常组和外移组,在纵轴方向上将其分为上移组、正常组和下移组等亚组,并分析假体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偏移与患者术后1月、3月、6月和12月功能的关系。结果 共随访分析4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12~69岁,平均年龄38岁。随访时间12~86月,平均随访36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0%,髋关节脱位发生率7.1%。3年生存率69.4%、5年生存率43.7%。术后1月、3月、6月功能逐渐好转,MSTS评分呈递增趋势,3个时间点的MST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2月功能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在纵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均不影响患者术后功能(P>0.05)。结论 将假体固定在最易牢固固定、软组织可充分覆盖、髋周肌肉易于重建和股骨偏心距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的位置,组配式半骨盆假体治疗骨盆肿瘤疗效满意,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位置与术后功能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证据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前,股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修复已成为关注热点,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allograft prosthesis composite, APC)和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是重建股骨近端大段缺损最常用的两种方法[1-6]。相较于人工肿瘤假体,APC有利于骨量保留;注重生物重建,术后功能好;异体骨与宿主骨愈合后增加人工关节固定臂;使用寿命更长,且能够有效避免关节脱位,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术后感染、骨折、骨不愈合、骨吸收、疾病传播和手术难度大等[4-10]。APC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混合型(即假体异体骨骨水泥固定,假体宿主骨非骨水泥固定),目前,非骨水泥型和混合型APC较为流行,但骨水泥型APC因其初始固定佳、患者功能恢复快、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等因素,仍有可借鉴之处。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骨水泥型APC围手术期管理的注意事项,总结骨水泥型APC术后并发症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