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系统评价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真实评价免疫功能对明确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给予适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意义。方法计数晚期肺癌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免疫细胞数;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和细胞内IL-4、INF-γ及穿孔素、颗粒酶水平;用MTT法评价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及其增殖活性。结果晚期肺癌患者组T、B、NK细胞绝对数及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但患者组的调节性T细胞(4.00±1.84)%明显高于健康组(1.27±0.78)%(P<0.05)。患者组的CD8+T细胞中IFN-γ、穿孔素及颗粒酶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而IL-4正好相反。患者组的免疫细胞增殖能力、PPD阳性率及对瘤细胞株的抑制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较健康人明显低下。  相似文献   
2.
抑郁情绪对老年肺癌化疗患者毒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存在抑郁情绪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的毒、副作用评分指标,并与无抑郁情绪的同龄、同病和进行相同治疗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4—07/2007-01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纳入标准:(1)首次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2)年龄≥60岁;(3)尚未进行放、化疗或手术治疗;(4)活动状态Karnofsky评分(KPS)≥60分;(5)预期生存期≥3个月;(6)自愿接受各种量嵌和问卷的凋查。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明确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抑制是否能促进化疗药物诱导的多药抗药肿瘤细胞系的凋亡。方法 选用口腔鳞癌细胞KB/S及其多药抗药株KB/VCR,常规细胞培养,比较单独或联合PKC抑制剂十字孢碱的情况下,多柔比星(ADM)诱导这2种细胞的凋亡情况。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吖啶橙荧光染色检测,并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结果 ADM 0.04 μg/ml,作用36 h有96.68 % KB/S细胞凋亡,作用48 h有64.99 %的KB/VCR细胞凋亡;将ADM质量浓度增加到0.4 μg/ml和2.0 μg/ml时,KB/VCR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69.74 %和37.18 %;合用十字孢碱后,凋亡细胞比例分别增加到82.58 %和47.65 %,经统计学处理,前者χ 2 = 4.5,P<0.05;后者χ 2 = 2.2,P>0.05。这些结果均经电镜和吖啶橙染色证实。结论 耐受凋亡可能是肿瘤细胞多药抗药的机制之一,而PKC抑制剂可解除这种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beta-榄香烯脂质体注射剂实验性治疗消化系肿瘤的作用. 方法: 用细胞培养方法测定beta-榄香烯脂质体及其乳剂对5株人消化系癌细胞株和1株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建立肝癌H22昆明鼠实体瘤和腹水模型, 尾静脉注射高(80 mg/kg)、中(40 mg/kg)、低(20 mg/kg)剂量beta-榄香烯脂质体, 测定其在动物体内的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 注射葡萄糖和40 mg/kg beta-榄香烯乳剂注射液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 结果: beta-榄香烯脂质体及乳剂对5株人消化系癌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34.1±4.5 mg/L-51.4±4.2 mg/L和41.5±4.7 mg/L-82.3±8.8 mg/L, 前者约为后者的1/2. 在实体瘤鼠, 高、中、低剂量beta-榄香烯脂质体和乳剂的抑瘤率分别为47.4%-50.8%、38.2%-45.0%、23.2%-28.2%和21.8%-43.0%, 平均瘤质量明显低于葡萄糖组(t>4.09, P<0.05). 在腹水瘤鼠, 脂质体和乳剂较葡萄糖组生存期延长51.3%-153.0%(t>7.92, P<0.05), 中、高剂量脂质体组较乳剂组明显延长(t>4.64, P<0.05). beta-榄香烯脂质体的刺激症状、尾静脉炎明显低于乳剂组. 结论: beta-榄香烯脂质体较乳剂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和较低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生化法检测95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8名健康人的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和CD56)和体液免疫功能(C3、C4、IgA、IgM和IgG);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38例初诊和47例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与18名健康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肿瘤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健康人,CD8(除生物治疗后)和CD56明显高于健康人,但初诊和化疗后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腺五肽(欧宁)治疗后的22例患者,CD3比例略有上升,CD4和CD4/CD8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CD56略有下降。经中药治疗的16例患者,CD4略有上升,CD8比例明显降低,CD4/CD8明显增高。肿瘤患者与健康人比较,IgG明显高于健康人;经胸腺五肽和中药治疗后,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基本正常;胸腺五肽和中药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仍达不到健康人水平;两种治疗方法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CIK细胞是过继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简化体外培养过程从而提高其增殖率和杀瘤活性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研究观察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recombinant human fibronectin,RN)诱导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体外CIK细胞扩增方法。方法抽取10名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各5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RN诱导法和传统方法培养CIK细胞,记录细胞增殖数;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免疫细胞表型和分泌IFN-γ、IL-4、穿孔素和颗粒酶B细胞的百分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对4种人肺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率。结果RN诱导的CIK细胞扩增倍数为传统方法的2.0倍-3.5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N诱导组和传统方法组CD3+CD16+CD56+细胞绝对数分别增加了3778倍和2069倍;RN诱导组细胞中CD3+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组(P<0.05);但CD3+CD4+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4种肺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RN诱导的CIK较诱导前:分泌IFN-γ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分泌IL-4的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易瑞沙作为肺腺癌一线治疗方案和化疗进展后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易瑞沙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收集病理明确诊断的肺腺癌病例53例,其中既往未接受化疗患者30例,既往接受以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患者23例。易瑞沙用法250mg/日,顿服。服药即开始随访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定期复查,评价疗效。持续观察30天,如果没有症状改善而疾病进展则再服用10天,仍无效停药;疾病控制则持续服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易瑞沙起效时间从2天到30天不等,平均7.7天。53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多为I-II级,以痤疮样皮疹、腹泻、皮肤干燥、脱屑最为常见;发现1例间质性肺纤维化。53例患者CR 3.77%,PR 50.94%,SD 28.30%,DCR 83.0%,中位有效时间7.5个月。其中,一线治疗组CR 3.33%,PR 63.33%,SD 26.67%,DCR 93.3%,化疗失败组CR 4.35%,PR 34.78%,SD 30.43%,DCR 69.6%,两组疾病控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5)。疾病控制率在女性为96%,男性为71.4%,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44),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易瑞沙治疗肺腺癌安全有效,患者不良反应耐受性及依从性好。化疗不影响易瑞沙的疗效。女性肺腺癌比男性肺腺癌患者接受易瑞沙治疗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IK和IKKβ连接蛋白(NIK and IKKβ binding protein,NIBP)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芯片中133例结肠癌和92例相匹配的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NIB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中肿瘤细胞NIB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上皮细胞(P=0.000)。NIBP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44),与性别、年龄、肿瘤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IBP蛋白高水平表达者较低水平表达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P=0.00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IBP蛋白表达水平是结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HR=0.461,95%CI=0.229-0.925,P=0.029)。结论:NIBP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预测结肠癌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β-榄香烯脂质体体内外对消化系肿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β-榄香烯脂质体注射荆实验性治疗消化系肿瘤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方法测定β-榄香烯脂质体及其乳剂对5株人消化系癌细胞株和1株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建立肝癌H22昆明鼠实体瘤和腹水模型,尾静脉注射高(80 mg/kg)、中(40 mg/kg)、低(20 mg/kg)剂量β-榄香烯脂质体,测定其在动物体内的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注射葡萄糖和40 mg/kg β-榄香烯乳剂注射液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β-榄香烯脂质体及乳剂对5株人消化系癌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34.1±4.5 mg/L-51.4±4.2 mg/L和41.5±4.7 mg/L-82.3±8.8 mg/L,前者约为后者的1/2.在实体瘤鼠,高、中、低剂量β-榄香烯脂质体和乳剂的抑瘤率分别为47.4%-50.8%、38.2%-45.0%、23.2%-28.2%和21.8%-43.0%,平均瘤质量明显低于葡萄糖组(t>4.09,P<0.05).在腹水瘤鼠,脂质体和乳剂较葡萄糖组生存期延长51.3%-153.0%(t>.92,P<0.05),中、高剂量脂质体组较乳剂组明显延长(t>4.64,P<0.05).β-榄香烯脂质体的刺激症状、尾静脉炎明显低于乳剂组.结论:β-榄香烯脂质体较乳剂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和较低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