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 pulmonary fibrosis,RPF)是临床上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和骨髓移植预处理后常见的并发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被公认为与RPF发生和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介导因子,是RPF形成的关键。笔者总结了近年来TGE-β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及其在RPF发病机理与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综合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07-2010-07收治的63例韦氏环NHL所有病例,用Kaplan-Meier计算其3、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死亡20倒,3、5年OS分别为76.1%和64.4%.3、5年DFS分别为69.0%和61.6%.原发灶放射治疗剂量<40、40~50 及>50 Gy的5年OS分别为48.6%,73.7%和48.2%,x2=3.766,P=0.152.放疗前给予≥3个周期的化疗组及<3个周期的化疗组5年OS分别为71.3%和58.5%·x2=0.797,P=0.37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疗效与国际预后指数(IPI)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韦氏环NHL患者宜采取综合治疗模式.近期疗效与IPI可作为韦氏环NHL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2年6月,该院行综合治疗的23例食管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率为100%,18人随访满2年。全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7.9%,39.6%,26.4%,生存率分别为83.2%,56.0%,33.6%,中位生存期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长度和照射方式(同野照射与分隔野照射)为预后影响因素(χ2=8.385、6.489,P=0.015、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方式为影响预后因素(χ2=6.917,P=0.009)。结论食管多原发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综合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后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治疗33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前程采用常规放疗,T型野DT30Gy/15次后,食管病灶改为后程调强适形放疗,至总量56~70Gy,中位剂量62Gy,双锁骨上区预防照射剂量50Gy。结果:全组CR12例(36.3%)、PR20例(60.6%)。1、2年局控率为83.2%、71.6%,1、2年生存率为69.7%、62.4%,中位生存期22个月。结论: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疗效较好,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5.
顺铂每周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顺铂每周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有效率、生存率和毒副反应。[方法]67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2例和单纯放疗组35例。同步放化疗组每周同步应用顺铂(DDP)40mg。两组病人放疗方法一致,均常规放疗,鼻咽部剂量为70Gy/7周,颈淋巴结剂量为56~70Gy/5.5~7周。[结果]同步放化组CR率为84.4%,而单放组为57.1%(P〈0.05)。同步放化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单放组,但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可耐受。同步放化组和单放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4%、77.1%和87.1%、6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每周方案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有效率和生存率,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DWI作为MR功能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信息以帮助肿瘤评估,更好的区分食管病灶及纵隔淋巴结转移。DWI-CT融合图像更有利于靶区勾画。在食管癌的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中,监测ADC值变化有助于早期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DWI检查能弥补单纯依据造影评价食管癌近期疗效的不足。本文综述了DWI在食管癌诊断、靶区勾画、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等在放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急性放射性皮炎防治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射线引起的皮肤反应是肿瘤放疗的常见副作用,同期放化疗增加了皮肤反应的发生[1]。据估计乳腺癌放疗患者皮肤反应从轻度红斑到湿性脱皮的发生率约87%~96%,其中湿性脱皮发生率相对低,大约10%~15%。Mercedes Portas等报道照射3~10Gy时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蛋氨酸(MET)PET-GT鉴别脑胶质瘤放疗后复发与坏死.方法 30例放疗后怀疑复发或坏死的胶质瘤患者接受MET PET-CT检查,放疗结束与PET-CT检查间隔时间中位数13.5个月.复发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坏死诊断根据病理结果 或临床随访.结果 19例MET PET-CT 检查后考虑复发患者接受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其中18例病理确诊为胶质瘤复发,1例病理确诊为坏死.11例PET-CT诊断为放疗后坏死,经长期随访(>6个月)后临床症状稳定及MRI或CT 影像诊断病灶无增大.PET-CT鉴别脑胶质瘤放疗后复发与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1.7%和96.7%.结论 MET PET-CT可有效鉴别脑胶质瘤放疗后复发与坏死.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11C-methionin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v(MET PET-CT)in differentiating tumor recurrence from radiation necrosis in brain slioma patients.Methods From June 2008 to September 2009,30 brain glioma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tumor recurvence or radiation necrosis after radiotherapy were evaluated by MET PET-CT.The median time between initial radiotherapy and PET examination was 13.5 months.Tumor recurrence were confirmed by histological analysis while necrosis was based on histological analysis or the subsequent clinical follow-up.Results Eighteen out of 19 patients were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tumor recurrence among those tumor recurrence shown by MET PET-CT after surgery or stereotactic biopsy.11 patients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radiation necrosis because of stable neurological sympotoms and without massive enlargement of the lesion during the after follow-up.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MET PET-CT for detecting tumor recurrence were 100%,91.7%and 96.7%respectively.Conclusion MET PET-CT is a powerful tool in differentiating brain tumor recurrence from radiation necrosis after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9.
经典型Kaposi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51岁.因双下肢紫红斑、结节10余年,加重伴溃疡2月余,于2007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双足多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块、结节,易出血,疼痛不明显,在多家医院先后予激光、外用氟尿嘧啶治疗后好转,但反复发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全身症状.12年前患肺结核,已治愈.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ⅡA对放射性肺纤维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分次照射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效果及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 MV X线右胸照射,3 Gy/次,5次/周,总量30 Gy。每次照射前1 h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15 mg/kg。照射后5个月取大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羟脯氨酸含量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每克湿肺羟脯胺酸含量在对照组、照射组与丹参酮加照射组分别为(21.99±3.96)、(38.25±7.18)(、28.94±4.29)μg/g。照射组较对照组肺泡炎、纤维化病变加重,羟脯氨酸含量、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升高;丹参酮加照射组较照射组肺泡炎、纤维化病变减轻,羟脯氨酸含量、TGF-β1表达下降。结论丹参酮ⅡA能增加肺组织对放射性损伤的耐受,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表达,使炎症及纤维化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