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震后绵阳市肺结核综合防治体系对肺结核患者的检出率、治愈率、病死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建立以绵阳传染病医院为医疗救治中心的综合肺结核防控及救治网络;对灾区某区域人群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对重症肺结核"三集中"救治模式;专业人员全程督导下的规范化的标准化疗和专业管理体系。结果 2008-2010年绵阳地区检出率(发病率)分别为90.96/10万、81.73/10万、76.42/10万;痰菌涂阳率分别为42.15%、51.68%、55.84%;肺结核病死率分别为0.51%、0.34%、0.27%;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008-2010年治愈率分别为86.81%、92.59%、93.56%。结论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多部门参与、发挥基层三级结防网络优势互补、医防合作、拉网式筛查、实施"三集中"救治、专业督导人员指导的督导短程化疗(DOTS)等综合防控措施,对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提高病人治疗管理质量和保持高治愈率是行之有效的,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ACLF患者12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经过3~6个月治疗,本组患者生存52例(43.3%),死亡68例(56.7%);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前病程、长期抗病毒和是否接受人工肝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存组年龄≥50岁的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4%和46.1%,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的61.8%和79.4%(P0.05);两组血清PAB、TBA、BUN、Cr和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存组患者血清TBIL和P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Alb、CHE、TC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和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9%、15.4%和11.5%,显著低于死亡组的45.6%、14.7%、39.7%和26.5%(P0.05),而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血清TBIL、Alb、CHE、PT、TC、AFP、年龄和并发症作为自变量,预后结果作为应变量,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T、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发生是HBV相关的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了解影响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把好可能导致死亡因素的治疗关,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才能提高救治ACLF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黄曲霉毒素B1(AFB1)模拟表位pⅧ噬菌体展示载体,为建立无毒害免疫学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呈现AFB1抗原模拟表位的噬菌体载体,并引入肠激酶酶切位点,诱导表达,肠激酶处理重组噬菌体颗粒,酶联免疫吸附法鉴定反应原性.结果 重组质粒酶切谱、PCR扩增结果及测序结果均与设计一致,在pC89载体中插入了GACGACGACGACAAGCATCCTAGTGATCCGCGTCATGGG序列,肠激酶处理后的重组噬菌体颗粒可与AFB1抗体特异性结合,吸光度(A)值可达2.112.结论 成功构建了包含肠激酶酶切位点的AFB1抗原模拟表位pⅧ噬菌体表达载体,重组噬菌体颗粒经初步表达有一定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比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及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拉米夫定以及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两组疗程为48周,对比两组各时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换率,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转换酶(AL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水平,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4~48周后的HBV-DNA转阴率及HBeAg转换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的TBIL及AL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T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6.67% (8/48),与对照组的18.75%(9/4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20年1—6月四川省绵阳市常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绵阳市2017—2020年各年度1—6月常见传染病发病监测报告数据,描述其发病的主要特征。结果:2017—2020年各年度1—6月绵阳市年均报告病例数居前4位的呼吸道和人群聚集性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185.02/10万,占法定传染病总报告的61.93%,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总体呈下降趋势。4种传染病流行趋势和好发人群各不相同。结论: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对于潜伏期短的急性呼吸道和人群聚集性传染病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但肺结核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常见传染病需针对不同病种不同的流行特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探讨miR-132、miR-143、miR-638、AFP在乙肝相关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乙肝相关肝癌患者104例,取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32、miR-143、miR-638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AFP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乙肝相关肝癌癌组织中miR-132、miR-638表达较低,miR-143、AFP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iR-132、miR-638表达水平较低,miR-143、AFP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Ⅰ、Ⅱ期患者相比,Ⅲ、Ⅳ期患者miR-132、miR-638表达水平较低,miR-143、AFP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高分化患者相比,中分化患者miR-132、miR-638表达水平较低,miR-143、AFP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中分化患者相比,低分化患者miR-132、miR-638表达较低,miR-143、AFP表达水平较高(P<0.05)。乙肝相关肝癌患者miR-132与miR-638表达呈正相关,miR-132表达与miR-143、AFP表达呈负相关;miR-638表达与miR-143、AFP表达呈负相关;miR-143与AFP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iR-132、miR-143、miR-638、AFP在乙肝相关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异常,可能共同参与乙肝相关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ACLF患者12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经过3~6个月治疗,本组患者生存52例(43.3%),死亡68例(56.7%);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前病程、长期抗病毒和是否接受人工肝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存组年龄≥50岁的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4%和46.1%,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的61.8%和79.4%(P<0.05);两组血清PAB、TBA、BUN、Cr和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存组患者血清TBIL和P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Alb、CHE、TC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和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9%、15.4%和11.5%,显著低于死亡组的45.6%、14.7%、39.7%和26.5%(P<0.05),而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血清TBIL、Alb、CHE、PT、TC、AFP、年龄和并发症作为自变量,预后结果作为应变量,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T、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发生是HBV相关的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了解影响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把好可能导致死亡因素的治疗关,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才能提高救治ACLF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20年1—6月四川省绵阳市常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绵阳市2017—2020年各年度1—6月常见传染病发病监测报告数据,描述其发病的主要特征。结果:2017—2020年各年度1—6月绵阳市年均报告病例数居前4位的呼吸道和人群聚集性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185.02/10万,占法定传染病总报告的61.93%,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总体呈下降趋势。4种传染病流行趋势和好发人群各不相同。结论: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对于潜伏期短的急性呼吸道和人群聚集性传染病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但肺结核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常见传染病需针对不同病种不同的流行特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