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以抑酸剂为基础的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的效果。方法 NERD患者100例,随机分抑酸剂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抑酸剂+利胆药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胆维他;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组(口服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抑酸剂+利胆药+促胃肠动力药组(口服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胆维他),疗程共8周。采用耐信量表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症状评分,并作比较。结果四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76%,72%,88%;四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治疗后,抑酸剂+利胆药+促动力药组效果最明显,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RD患者的内科治疗应尽量采用联合用药,以抑酸剂为基础,合用促胃肠动力药及利胆剂,是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应用BiPAP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组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心率和呼吸改善情况以及动脉血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48 h,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包括PaO2、PaCO2以及pH值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双水平无创通气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旨在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15例的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88株,占64.7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21.3%、大肠埃希氏杆菌16.9%等;革兰氏阳性球菌42株,占30.9%,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1.03%,溶血葡萄球菌6.62%等;真菌6株,占4.41%,主要为白色念珠菌3.68%.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有低耐药率,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有低耐药率.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导,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明显,临床医生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防止耐药细菌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急诊科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78例,检测血清中PCT、C反应蛋白fCresponseprotein,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与病毒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患者血中PCT水平明显升高(P〈0.01),CRP、WBC的水平亦有明显升高(P〈0.01,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WB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P〈O.01),但三个指标中PCT阳性率明显高于CRP、WBC;PCT在三个指标中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均为最高。结论PCT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作为诊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否存在相关性,同时探讨左右半结肠癌中IL-17和EMT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3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L-17和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波形蛋白(Vim)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IL-17、Vim mRNA表达水平升高,E-cad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肠癌中IL-17与EMT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 > 0.05)。结肠癌组织中IL-17 mRNA和EMT标志物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L-17 mRNA表达水平在左半结肠癌中较右半结肠癌高(P < 0.05),而EMT标志物的表达在左右半结肠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7和EMT可能对结肠癌起促进作用,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也与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IL-17 mRNA在左半结肠癌表达高于右半结肠,有望成为结肠癌(尤其是左半结肠癌)监测和治疗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