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外周动脉闭塞行血管内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22例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31-75岁,平均43.8岁。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动脉闭塞,病变涉及动脉24段;病程时间2-480小时(平均122.5小时);病变长度3-65cm(平均30.5cm)。22例均行血管内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50-300万单位(平均127万单位),2例尚行经皮穿血管内成形术(PTA)治疗。结果:溶栓治疗后,18例血管复通,4例溶栓失败;复通率为81.8%(18/22),包括完全复通8例(44.4%,8/18)和部分复通10例(55.6%,10/18)。行PTA治疗的2例,狭窄血管直径分别为0.2cm扩为0.5cm和由0.2cm扩为0.4cm。18例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未见严重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溶栓是急性外周动脉闭塞首选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结合PTA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诊断与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98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子宫动脉走行、分布、血供程度、肌瘤表现和特点等。结果 198例均为富血型,按子宫动脉供血范围或比例不同可分为一侧供血为主型(59、1%)、双侧对称供血型(32.8%)及单纯一侧供血型(8.1%)。子宫动脉卵巢支或(和)卵巢动脉显影96例,占48、5%。肌瘤的典型表现是动脉早期子宫动脉分支在肌瘤表面呈弧形分布的粗大的外层血管网和动脉晚期外层血管网分出的细小分支伸入肌瘤内形成内层血管网。结论 内外层血管网表现是鉴别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重要征象;子宫肌瘤的DSA表现对子宫肌瘤的栓塞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肢体骨肉瘤介入性综合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介入性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肢体骨肉瘤的效果。方法 对 5 5例经病理证实的肢体骨肉瘤给予 3个阶段性的治疗 :(1)经动脉局部灌注及全身化疗 2个疗程。 (2 )动脉内局部小剂量灌注同时放疗。 (3)全身化疗 6个疗程。所有病例随访 12~ 2 10个月。按完成治疗阶段分A、B、C3组 ;A组完成全部 3个阶段的治疗 ,B组完成第 1、2阶段的治疗 ,C组仅完成第 1阶段的治疗。回顾分析 3组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累计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A、B两组总的局部控制率为86 36 % ,局部复发率为 13 6 4 %。 1、3、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A组 10 0 0 0 %、71 4 3%、5 3 19% ,B组 81 2 5 %、6 2 5 %、6 2 5 % ;C组 1年生存率为 2 7 2 7% ,第 2年全部死亡。 3个组的中位生存期 (含带瘤 )为 :A组 6 2 2 3个月、B组 2 0 5 7个月、C组 8 2 5个月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A组与B组比较 :χ2 =2 8 5 8,P <0 0 0 0 1;A组与C组比较 :χ2 =5 3 95 ,P <0 0 0 0 1;B组与C组比较 :χ2 =16 39,P <0 0 0 0 1)。结论 对肢体骨肉瘤进行介入性综合治疗能获得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及较好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应用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经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疗效不佳或出现不可耐受反应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50~100 mg/次,2次/d共使用3 d,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癌痛患者疼痛评分在3 d内可控制在3分以下.腹痛、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未见增加.结论 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癌痛患者中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的非肝动脉营养血供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产生、来源与肿瘤位置,肝动脉闭塞与否的关糸,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对疑产生非肝动脉营养血供60例肝癌(肝总动脉段闭塞18例,肝固有动脉段闭塞26例,肝动脉正常16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时常规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选择膈动脉、肾动脉、肋间动脉、内乳动脉造影。对确定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化疗栓塞。结果 共发现26例,28支非肝动脉营养血供,其中膈动脉11例,异位右膈动脉6例,肋间动脉4例,内乳动脉3例,肾上腺动脉2例,网膜动脉动2例。对已确定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化疗栓塞后,全部病例病灶内碘药沉积好,AFP下降。结论 肿瘤侵犯包膜,粘连或累及邻近组织是产生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基础。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来源与肿瘤位置关系密切,与肝动脉闭塞与否无关。对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选择性化疗栓塞可使癌灶获得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激光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无水乙醇⑸湎?譚OCE PEI)疗法为对照组,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激光消融(TOCE ILT)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TOCE ILT和TOCE PEI治疗,两组疗法均可重复操作,直至CT显示肿瘤消融完全为止,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和随访.结果 120例患者中完成2年随访者105例,其中研究组54例,对照组51例,研究组完全坏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8%vs 73.9%,χ2=4.405,P=0.036);研究组AF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8%vs 56.1%,x2=4.592,P=0.032);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6%和88.2%,无统计学差异,2年生存率分别为79.6%和60.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77,P=0.034).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1周研究组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95.90±56.06U/Lvs 116.31±45.27U/L,t=2.04,P=0.043).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栓塞后综合征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OCE ILT疗法治疗肝癌疗效好,副作用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对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对卵巢功能与正常子宫肌组织的影响及意义。资料与方法:101例子宫肌瘤与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LPE)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通过栓塞后月经观察、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MR检查、经前诊刮及栓塞后全子宫切除标本病理研究,了解栓塞后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的改变。结果:月经观察无闭经发生,经前诊刮病理提示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MR检查正常子宫肌层未见缺血改变,切除标本病理观察正常子宫肌组织亦未见坏死发生。结论:TUAE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技术,对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HepaSphere载药栓塞微球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2015年6月—2017年7月使用DEB-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8例。通过CT或MR比较患者近期肿瘤局部反应,通过相关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观察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功能改变等。 结果 TACE术后肝功能表现为一过性改变;术后并发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对症支持处理后均可缓解;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72天。根据mRECIST标准,1月客观缓解率(CR+PR)为81.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6.6%;3月客观缓解率(CR+PR)为75.9%,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3.1%;6月客观缓解率(CR+PR)为65.5%,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7.9%;一年生存率为93.1%。结论 使用DEB-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与激光消融术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A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使用药物为吡柔比星(THP)50mg 丝裂霉素(MMC)10mg 卡铂(CBP)300mg 超化碘油。3~5次疗程后,全部病人在CT引导下行激光消融术。与B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仅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使用药物也为THP50mg MMC10mg CBP300mg 超化碘油,行3~8个疗程。治疗后复查二组患者的CT、甲胎蛋白(AFP)值及肝功能。结果A组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5.4%。32例AFP值升高的患者,28例下降,3例不变,1例上升。治疗后第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1.5%。B组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41.6%,28例AFP值升高患者中,下降12例,不变5例,上升11例。治疗后第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4%、39.4%。两组肿瘤完全坏死率、AFP值的下降情况及第1、2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其相应P值皆为0.001)。结论TACE联合激光消融术能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是1种值得推广的肝癌治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后3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5年以上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1988年5月至1996年4月,对660例肝癌行动脉碘油药物乳剂栓塞化疗(LP-TACE),其中63例尚行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治疗(PEI)。660例中,96例获病理确诊。临床分期为临床Ⅱ期543例,Ⅲ期117例;肿瘤分型为单结节型171例,多结节型67例,巨块型388例,弥漫型34例;肿瘤瘤径≤10cm者256例,>10cm者404例;动脉造影为富血型538例,乏血型122例;甲胎蛋白(AFP)<20μg/L者473例,>20μg/L者187例;肝功能A组430例、B级164例、C级66例。60例共行LP-TACE 1765次(平均2.7次),其中63例共行PEI 165次(平均2.6次)。介入治疗后生存年以上者38例,其中8例获得病理证实。660例均进行随访,失访者按失访日期作为死亡时间统计。着重就生存年以上38例的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肝癌生存5年以上,其中生存超过7年14例,超过10年6例(2例至今分别已生存了13年6个月、13年3个月);5、7、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38/660)、2.1%(14/660)、0.9%(6/660)。38例中,临床分期均为Ⅱ期;肿瘤分型为单结节型20例,多结节型8例,巨块型10例,弥漫型0例;肿瘤瘤径≤10cm者27例,>10cm者11例;动脉造影均为富血型;AFP<20μg/L者18例,>20μg/L者20例;肝功能A级29例,B级9例,C级0例。38例共行LP-TACE 175次(平均4.6次),其中18例共行PEI 75次(平均4.2次)。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分型、肿瘤大小、造影情况、AFP变化和肝功能是影响中晚期肝癌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而LP-TACE质量的保证(包括完全栓塞法和侧支栓塞法)、PEI的应用、并发症的处理和长期随访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