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在神经母细胞瘤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6例神经母细胞瘤采用双源CT行常规平扫与140kV和80kV双能量增强扫描,将双能量增强扫描数据通过Liver VNC软件得到虚拟平扫图像。比较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的图像质量及钙化类型。比较肿瘤组织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的CT值,进行信度分析与Bland-Altman分析。结果:虚拟平扫图像质量略低于常规平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拟平扫显示团块钙化、颗粒钙化与常规平扫相同,显示细沙样钙化不如常规平扫。肿瘤组织的虚拟平扫CT值与常规平扫CT值内在一致性良好,两者平均差值为-2.8 H U。结论:双源CT虚拟平扫能替代常规平扫诊断钙化性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及MRI价值征象。方法91例高危孕妇,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2岁;孕周27~38.5周、平均孕周36.2周;分别分析临床资料及MRI宫内征象1)胎盘异常增厚及胎盘内T2WI低信号带;2)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3)子宫肌层变薄及局部膨隆。最终诊断结果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临床高危因素及MRI宫内征象在总体胎盘植入与对照组间以及MRI宫内征象在胎盘植入组内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1/91例为胎盘植入,其中26例浅植入(胎盘粘连)、13例胎盘深植入、2例胎盘穿透,余50例阴性。临床资料剖宫产和/或流产史次数大于等于2次、前置胎盘以及上述MRI宫内征象在总体胎盘植入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胎盘T2WI低信号带(P=0.015)、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P=0.007)、子宫肌层变薄(P=0.000)及局部膨隆(P=0.006)在胎盘植入组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剖宫产和/或流产史次数大于等于2次及前置胎盘是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上述MRI宫内征象均为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价值征象。其中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是胎盘浅植入的敏感征象。除胎盘异常增厚外,余下MRI宫内价值征象出现越多,提示胎盘植入越深,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犬颈总动脉实验性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截取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对8只成年家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玻璃管制成“S”形,一侧颈总动脉(CCA)作为母体动脉,截取另一侧颈总动脉节段穿过玻璃管模型与对侧CCA端端吻合.2周后作血管造影(CTA/DSA)证实模型内血流通畅.结果 8只犬均成功地建成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结论 应用犬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在放疗中形态和体积变化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60例宫颈癌患者给予与3次放疗和4次MRI检查。MRI检查时间点为:①第1次放疗前MRI检查。②第1次放疗后2~2.5周进行第2次放疗(剂量20~25Gy)前进行第2次MRI检查。③第2次放疗后2~2.5周进行第3次放疗(剂量45~50Gy)前行第3次MRI检查。④第3次放疗后1~2月患者随访时进行第4次MRI检查。肿瘤形态分为规则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肿瘤进行体积测量(分为ROI体积测量法和直径体积测量法)。ROI体积测量法:勾画MRI矢状面T2WI上肿瘤的ROI范围,利用公式计算肿瘤体积。直径体积测量法:测量MRI矢状面、横断面T2WI上肿瘤的3条最大径(d1,d2,d3),利用公式计算肿瘤体积。两种测量结果与肿瘤放疗后的衰退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肿瘤的分叶形和不规则形数量在放疗中先增加后下降,两者形态在放疗前占总数68%,第1次放疗后占80%,第2次放疗后占72%,第3次放疗后占33%。ROI体积测量法和直径体积测量法在放疗前和第3次放疗后测量的肿瘤准确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1=0.87和r4=0.82),但两者在第1次放疗后和第2次放疗后测量的肿瘤准确率相关性差(分别为r2=0.17和r3=0.67)。与ROI体积测量法相比较,直径体积测量法上肿瘤体积较大,而衰退率呈“缓慢下降”趋势。这可能与直径体积测量法高估肿瘤体积有关。结论:宫颈癌在放疗中衰退不一致,不规则形态增多。ROI体积测量法比直径体积测量法更能反映宫颈癌放疗中形态不规则变化及宫颈癌放疗期间的衰退率,更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MRI鉴别乳腺小肿块(最大直径≤1 cm)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160例乳腺小肿块患者的术前乳腺MRI检查图像,其中良性疾病组111例,恶性疾病组49例。比较2组病灶位置、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T2WI信号特征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年龄的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病灶大小和ADC值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病灶位置、周围脂肪征、形态、边缘、内部强化和TIC类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伴对侧同时恶性肿瘤比例和T2WI信号特征的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数资料亚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绘制年龄和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使用“Forward:LR”法,建立良、恶性疾病诊断模型,计算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率,输出预测模型列线图。结果(1)单因素分析:良性组和恶性组的周围脂肪征、病灶边缘、内部强化类型、TIC类型、T2WI信号特征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083、11.224、7.628、14.060、21.892;P<0.001、0.004、0.006、0.001、<0.001;Z=-3.952,P<0.001)。(2)多因素分析:年龄>50岁、周围脂肪征阳性、T2WI上略低信号或周边高信号、ADC值≤1.22×10-3mm2/s是提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特征(OR=6.728,95%CI:2.123~21.318,P=0.001;OR=5.545,95%CI:1.306~23.533,P=0.020;OR=31.110,95%CI:2.167~446.576,P=0.011;OR=13.794,95%CI:2.096~90.790,P=0.006;OR=5.802,95%CI:1.350~24.938,P=0.018)。(3)鉴别诊断模型:联合上述特征的诊断模型对乳腺小肿块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分别为89.2%(33/37)、69.4%(59/85)、55.9%(33/59)、93.6%(59/63)和75.4%(92/122)。结论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MRI图像特征表现重叠,单一特征鉴别诊断较困难。联合患者年龄、周围脂肪征、T2WI信号特征和ADC值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ROI体积测量法和直径体积测量法对宫颈癌放疗效果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60例宫颈癌患者给予 3次放疗和 4次MRI检查。①第 1次放疗前MRI检查。②间隔第 1次放疗 2~ 2 .5周进行第 2次放疗 (剂量 :2 0~ 2 5Gy)前进行第 2次MRI检查。③间隔第 1次放疗 4~ 5周进行第 3次放疗 (剂量 :45~ 5 0Gy)前进行第 3次MRI检查。④间隔第 3次放疗 1~ 2月患者随访时进行第 4次MRI检查。测量 4次MRI矢状面、横断面T2 WI上宫颈癌病灶大小 ,采用公式计算病灶体积。ROI体积测量法 :勾画矢状面T2 WI每个层面上病灶ROI范围 ,通过公式计算病灶体积。直径体积测量法 :测量MRI矢状面、横断面T2 WI上病灶的 3条最大径(d 1,d 2 ,d 3 ) ,采用公式计算病灶体积。 2种测量结果与肿瘤放疗的衰退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ROI体积测量法和直径体积测量法在放疗前和放疗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r1 =0 .89;r4=0 .80 ) ,而在放疗期间相关性不明显 (r2 =0 .17,第 2次放疗前测量 ;r3 =0 .69,第 3次放疗前测量 )。与ROI体积测量法相比较 ,直径体积测量法上肿瘤体积较大 ,而衰退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 ROI体积测量法比直径体积测量法在放疗期间更能反映宫颈癌放疗的衰退率 ;在评估宫颈癌放疗效果方面 ,更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中结构扭曲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3月10日本院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患者的相关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连续性纳入乳腺X线摄影诊断为腺体结构扭曲且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排除病变部位有既往外伤或手术史的患者。最终入组32例病例,其中22例单纯结构扭曲,10例合并微钙化、局灶不对称致密或肿块等征象。分别分析X线摄影腺体结构扭曲伴有其他征象者、单纯性结构扭曲者的阳性预测值(PPV)及进一步MRI检查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腺体结构扭曲且有伴随征象者,PPV为66.7%(8/12),进一步MRI检查减少30%的假阳性诊断;表现为单纯结构扭曲者,PPV为9.1%(2/22),进一步MRI检查减少86.4%的假阳性诊断;未发现MRI漏诊病例。结论:对于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腺体结构扭曲者,进一步MRI检查能够显著提高PPV。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照分析儿童差分化脊索瘤(PDC)的影像与病理特征, 提高对PD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回顾性收集2011年11月至2021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PDC患者。8例患者均弥漫强表达brachyury, 同时INI1表达缺失。发病年龄(4.7±3.6)岁。原发病灶位于斜坡者7例、位于L2~L3椎管内外1例。CT表现为颅颈交界区以斜坡为主骨质破坏、无明显硬化边, 伴高密度软组织肿块。MRI上T1WI、T2WI及DWI均多呈等低信号, 表观扩散系数为(0.77±0.10)×10-3 mm2/s, 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MRI的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比较不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优化检查,提高对骨样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我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2例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9例,男女之比2.61;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9岁。13例同时行X线、CT、MRI检查,26例行X检查,21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8例增强。结果32例骨样骨瘤中,有24例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瘤巢,直径为0.28^-2.22cm,瘤巢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X线对瘤巢显示率为35%(9/26),4例瘤巢中心出现钙化;CT对瘤巢显示率为90%(19/21),出现钙化者16例,8例显示“血管沟征”;MRI平扫对瘤巢显示率为55%(11/20),增强MRI对瘤巢的显示率为100%(8/8)。20例MRI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骨髓水肿。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MRI增强扫描对瘤巢的显示率不亚于CT,增强MRI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地诊断骨样骨瘤,不用暴露于放射线就可定位瘤巢。  相似文献   
10.
病例 男,8岁,2月前外伤后因腹痛于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肾占位包块.患儿无明显呕吐、腹胀表现.患病期间患儿精神食纳可,夜眠佳,大小便无殊,体质量无明显改变.入院时患儿一般指标:体温36.5℃,脉搏97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4/61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