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相关性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记录349例老年大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假定相关临床因素、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寻找老年大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49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43例,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后第1天动脉血乳酸、血糖及72h液体平衡值(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前基础病、并存症、手术当天出血量及输血量、72h是否转为液体负平衡在大肠癌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组与无严重并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后第1天动脉血乳酸、血糖及72h液体平衡值,术前基础病、并存症、手术当天出血量及输血量、72h是否转为液体负平衡是老年大肠癌手术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传统静脉剥脱器增加自制丝线性材料剥离头改良剥脱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5月-2013年5月到鞍钢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46例患者(46条下肢)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传统静脉剥脱器增加自制丝线性材料剥离头改良剥脱法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静脉剥脱器剥脱法剥脱大隐静脉主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数(≥1cm)、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肢体的疼痛分级、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皮下淤血及肢体肿胀麻木患者例数、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改良剥脱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较传统剥脱器剥脱法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切口数减少,一次性剥脱成功率高(95.8%),术后疼痛时间低于传统剥脱器剥脱法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剥脱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静脉剥脱器。  相似文献   
3.
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或栓塞所致的急腹症在临床上少见,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该病的发生率也在增高,该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预后较差。笔者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共收治此类病人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4-85岁。所有患者均因急性腹痛入院,其中既往有脾切除病史3例,  相似文献   
4.
腹内疝多以急性腹痛就诊,症状重、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易致肠绞窄,是临床上少见、易误诊的急腹症之一。笔者于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共收治经手术探查证实的腹内疝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就是脾大、脾功能亢进及胃底、食管交通静脉曲张,常造成的外周血液细胞减少及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危及生命。肝移植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措施,但由于费用高昂,供体不足,并不能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目前临床上以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治疗该病的推崇术式,其目的就是去除脾亢,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出血机会,但该类患者合并贫血、凝血功能差,术中失血较多,手术风险较大。本文就是根据该类患者的上述特点,采用手术中预先结扎脾动脉的方法,解除脾脏充血,使得脾脏自然收缩,从而使其内部的血液成分通过自体输血的方式进入外周循环系统,从而改善血液的氧合能力、凝血能力及免疫能力,降低手术风险,为临床上减少异体输血、节约血液资源提供一种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发生是原癌基因激活与抑癌基因失活导致细胞增生过度和分化异常所致,亦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结果。在胃癌的发生与发展中,不仅有癌细胞过度增殖,同时还存在癌细胞凋亡异常,两者是胃癌发生与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观察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mivin及抑癌基因p16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胃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7,US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通过调控Wnt/PCP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S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USP7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USP7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W480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SW480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PCP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USP7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沉默USP7使SW480细胞中USP7的表达降低(P<0.00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下降(P<0.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01);与shNC组相比,沉默USP7使Wnt7a蛋白和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01,P<0.001),JNK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USP7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沉默USP7抑制SW480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Wnt/PCP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常的胰液和胆汁分泌后分别经胰管、胆管于十二指肠壁内汇合从而产生消化食物的作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指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提前汇合,Oddis括约肌无法对胰胆管汇合部全程调控,使胰液、胆汁提前混合,相互逆流,从而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它是胆系癌的危险因素之一。PBM的标准化治疗包括胆囊切除及扩张的肝外胆管切除,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对于没有肝外胆管扩张的PBM,单纯胆囊切除即可,因为胆管癌的发生率不高。但是近年来,多篇文献报道术后残存胆管及胰管再发癌变的发生率增高[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被  相似文献   
9.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的屏障功能和肝脏的解毒功能可以防止肠道内细菌易位及肠道细菌产物如脂多糖(LPS)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然而,若肠道的屏障和肝脏的解毒等防御机制被破坏.细菌则可易位到肠道外的空间并促使免疫系统异常活化,从而引发肝脏慢性炎症损害。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细菌易位和肠道细菌产物如LPS在肝硬化中的作用以及有关影响因素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应用CT及彩超评估非手术脾脏钝性损伤(NOMBSI)中迟发性脾破裂(DRS)的发生率,探讨NOMBSI和DRS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脾脏创伤患者475例,分析不同症状、伴发症状、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对DRS发生产生的影响.结果:DRS发病时间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577,P=0.002).DRS患者CT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