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例结直肠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直肠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3月首次治疗的19例结直肠GIST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加以随访,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手术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0.0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9.3%和69.4%.非扩大切除术者(即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与扩大切除术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核分裂和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和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行局部完全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2.
青年人结直肠癌283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人(年龄≤30岁)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年龄≤3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共283例,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283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中,临床表现以黏液血便(71.4%)、大便习惯改变(63.6%)最为常见,全组误诊率31.7%,肿瘤部位以直肠(57.2%)最多,其次是乙状结肠(15.8%),恶性度高的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共占50.4%,TNM分期:Ⅰ期11.0%,Ⅱ期23.2%,Ⅲ期29.5%,Ⅳ期36.3%,5年生存率:Ⅰ期79%,Ⅱ期71%,Ⅲ期44%,Ⅳ期6%,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35%。结论青年人结直肠癌误诊率高,恶性度高的病理类型比例高,分期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分布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114例大肠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大小、病理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肠壁浸润、有无淋巴、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相结合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结果①本组大肠癌ER的表达率9.4%,PR的表达率是15.4%。②ER和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ER和PR的表达率和病理分级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ER和PR的表达率和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大小、病理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肠壁浸润、有无淋巴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对判断病理分级有意义。某些大肠癌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可为制定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在胃肠间质瘤(GIST)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GIST中的分子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GIST患者的药效反应和预后与其本身的基因改变,即分子分型密切相关。借助分子分型,将肿瘤生物学行为相似的患者归为同一组别,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可能会成为今后GIST临床实践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新TNM分期系统在我国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 收集855例首次在我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分别按新、旧TNM分期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各期的生存率,并将新、旧分期进行比较,分析新分期的优缺点。结果 按旧分期系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79.9%、56.4%和11.5%,各期差异有显著性;按新分期系统,Ⅰ,ⅡA,ⅡB,ⅢA,ⅢB,ⅢC,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84.5%、71.2%、82.9%、57.0%、34.2%和11.5%,其中ⅢA与ⅡA,ⅡB的差异无显著性,其余各期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新分期对评价结直肠癌的预后较旧分期更为精确,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化和统一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相关的临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4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44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手术死亡者共62例,手术死亡率为1.38%,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心血管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吻合口漏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前基础疾病、术前合并症、腹水、手术年代、手术性质、Dukes分期、术后并发症等为影响手术死亡的因素,而年龄、肿瘤部位、组织类型、病理分级与手术死亡无关.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基础疾病、术前合并症、腹水、手术年代、手术性质、Dukes分期、术后并发症是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基础疾病、术前合并症、腹水、手术年代、手术性质、Dukes分期、术后并发症是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AR)介导腺病毒与靶细胞之间的粘附,是腺病毒转染靶细胞的限速因子。本文分析CAR在瘤旁上皮组织、结肠肿瘤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为设计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结肠癌组织中CAR的表达.分析CA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瘤旁上皮组织相比,肿瘤组织普遍存在CAR表达下调.但CAR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CAR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相关。结论:结肠癌组织中存在CAR表达下调,提示在设计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CAR表达变化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肉瘤。1983年Mazur等首先提出GIST这一概念,10年前Hirota等发现了其分子特征。目前GIST被定义为组织学上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呈束状、弥漫状排列,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117)、巢蛋白(nestin)以及功能未知蛋白(discovered on GIST1,DOG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数目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15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免疫表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CD4+、CD4+/CD8+、NK细胞均明显下降(p<0.01),CD8+则明显升高(p<0.05), 随着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进展, CD3+、CD4+均明显下降(p<0.05), CD4+/CD8+、NK细胞亦下降,CD8+则明显升高 。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及姑息切除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CD3+、CD4+、CD4+/CD8+ 、NK细胞均回升,CD8+则降低。未能切除肿瘤仅行改道术或者探查术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CD3+、NK细胞则继续下降, CD8+稍上升,但是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而CD4+及CD4+/CD8+则略高于术前。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与肿瘤分期有关,分期越晚,免疫功能越低。根治术和姑息切除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治疗(放疗或放化疗)可使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都发生改变,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后继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8月至2008年2月接受新辅助治疗及TME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例93例,建立数据库。选择年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组织类型、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ypT分期)、放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are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和CA19—9水平、放疗后血清CEA水平和CA19—9水平、放射剂量、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的同期化疗与否、放射治疗与手术的时间间距等12项临床病理指标及治疗参数,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各因素对93例行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血清CEA水平、放射剂量、放射治疗与手术的时间间距、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的同期化疗以及ypT分期是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ypN分期)的相关因素。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同期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及术后T分期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481和0.503。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ypT分期仍与ypN分期相关,ypT0-1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低。含奥沙利铂的同期化疗可显著降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有改善预后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