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文  于长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20-2822
目的 观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急性反应.方法 将124例初发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放疗组和IMRT组.IMRT组在CT融合图像上逐层勾划靶区,将靶区分成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1V),分7个等角度共面野静态IMRT照射,1次/d,5次/周,共28次,其中GTV每次2.5Gy;CTV1每次2.2Gy,CTV2每次2.0Gy.放疗结束3个月后评价其疗效.结果 IMRT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而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放疗组的急性放射反应明显高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的IMRT近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放疗方法,急性反应低.  相似文献   
2.
朱卫国  于长华  韩济华  李涛  周锡垒  陶光洲 《癌症》2009,28(12):1265-1269
背景与目的:对于颈及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并不一定都能满足临床要求,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IMRT)又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定义了一种简单调强放疗技术(simplified IMRT,sIMRT)。本研究中我们应用sIMR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并分析急性放射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MRT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TV1,给予64Gy(2.13Gy×30次)的照射;PTV2,给予54Gy(1.8Gy×30次)的剂量,设计等角度5野sIMRT计划。在开始放疗的第1~5天和第29~33天给予顺铂(DDP)+氟尿嘧啶(5-FU)方案同期化疗2个周期,放疗结束后28天原方案重复2个疗程。结果:患者可在6周内完成治疗计划,5野sIMRT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剂量分布和IMRT相似,但明显优于3D-CRT。所有患者完成了治疗计划,治疗中仅1例发生Ⅲ级放射性气管炎,无因放疗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患者。食管病灶达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者27例(90%),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3例(10%),总有效率达100%;淋巴结病灶达CR者13例,PR4例。毒性反应主要为Ⅰ-Ⅱ级白细胞下降。结论:sIMRT较复杂调强计划治疗颈胸上段食管癌剂量分布相似,明显优于3D—CRT,近期疗效满意,急性放射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及组织损伤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全身陀螺旋转式60Co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陀螺刀)对老年人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35例70岁以上的ⅠA、ⅠB、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采用陀螺刀治疗。照射剂量肿瘤边缘(50%剂量线)7 Gy/次,治疗8次,5次/周,肿瘤周边物理剂量56 Gy。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与治疗后2~3个月影像资料进行比对,病灶完全缓解(CR)率57.1%(20/35),部分缓解(PR)率42.9%(15/35),总有效率100%。1年肿瘤局控率94.3%(33/35),1年总生存率88.6%(31/35),2年肿瘤局控率74.3%(26/35),2年总生存率71.4%(25/35)。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2.9%(8/35),Ⅰ、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1.4%(4/35),无Ⅲ级以上放射性反应。结论陀螺刀对早期老年人NSCLC近期疗效好,治疗不良反应轻微,是老年人早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配合同期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行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SIB—IMRT,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Gy/30次。放疗期间每周1次化疗,顺铂(DDP)40mg/m^2。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计划肿瘤靶区(PGTV)1D。的平均剂量为70.48Gy,平均体积为98.5%;PGTV1、PGTV2、计划淋巴结转移灶靶区(PCTV)1和P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8、66.4、62.3和54.8Gy。皮肤、黏膜、涎腺和咽的Ⅲ度急性不良反应仅发生在少数病例中,分别占33%、10.0%、6.6%;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白细胞减少,对症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疗程。患者中位随访期6.5(4—10)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结论SIB—IMRT在初治晚期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可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化疗配合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 ,我科于 1996年 9月— 1998年 9月对 96例不能手术的晚期食管癌做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一组 48例 ,先用大剂量 PDD 5-Fu诱导化疗 ,化疗 2次 ,2周后行放射治疗 ,放疗开始后用小剂量 PDD 5-Fu化疗 ,每周 1次 (综合组 ) ;另一组行单纯放  相似文献   
6.
鼠伤寒治验     
例 1 男 ,3个月。患儿发热 ,体温 39.4℃ ,泄泻 ,大便水样并夹脓血日 1 0余次 ,恶心 ,厌食 ,时哭闹 ,眠不安 ,睡后露睛 ,消瘦 ,精神不振 ,囟门下陷 ,多方治疗效不显 ,大便培养为沙门菌 ,即诊断为鼠伤寒。处方 :葛根 9g,青蒿 6g,蝉蜕 5 g,黄连 3g,黄芩炭 5 g,炒金银花 9g,白头翁 6g,炒白芍 6g,陈皮5 g,乌梅炭 6g,石榴皮 1 0 g,苍术、白术各 6g,扁豆花 6g,炒薏苡仁 1 5 g,太子参 9g。 2剂 ,水煎服。二诊 :药后发热渐退 ,体温 37.6℃ ,精神好转 ,不恶心 ,能吮乳 ,哭闹轻 ,大便次数减少至日 7~ 8次 ,仍带水 ,脓血减少。上方去扁豆花 ,加马齿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增殖抗原(PCN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AD)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 84例(ⅢA、ⅢB、Ⅳ期分别为29、30、25例),均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检测对比不同TNM分期、治疗前后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采用Logistic法分析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与疗效关系。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Ⅳ期患者疗前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高于 ⅢB和 ⅢA期[(584.11±60.25) pg/ml∶(531.06±51.37) pg/ml和(477.54±46.49) pg/ml、(96.13±7.54) U/ml∶(88.52±5.91) U/ml和(82.41±5.0) U/ml、(3.02±0.26) ng/ml∶(2.87±0.22) ng/ml和(2.71±0.15) ng/ml,均 P<0.05],ⅢB期高于 ⅢA期(均 P<0.05)。疗后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低于疗前水平[(396.11±50.23) pg/ml∶(528.37±75.09) pg/ml、(74.81±4.72) U/ml∶(88.68±6.13) U/ml、(1.92±0.24) ng/ml∶(2.86±0.31) ng/ml,均 P<0.05]。疗后18个月生存患者PCNA、TSGF、SE-CAD水平低于死亡患者[(332.51±54.32) pg/ml∶(444.92±60.07) pg/ml、(70.59±6.20) U/ml∶(78.05±8.44) U/ml、(1.71±0.24) ng/ml∶(2.08±0.27) ng/ml,均 P<0.05]。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均 P<0.05)。84例NSCLC患者疗后客观缓解率为29%(24/84)。疗后血清血清PCNA、TSGF、SE-CAD高表达组生存曲线低于低表达组(均 P<0.05)。结论 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在晚期NSCLC患者中呈高表达,与临床分期、预后密切相关,且有助于预测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灶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3~18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2cm11例,2~3?cm33例,>3cm32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9例,伴脏器转移3例。放射治疗采用60Co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10.8~75.0Gy。结果未完成治疗计划的9例患者均于照射后1年内死亡。照射剂量为50~75Gy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7/76)、27.6%(21/76)和9.2%(7/76)。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放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照射剂量以组织量65~75Gy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定位CT分析肌少症对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患者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放化疗的147例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依据模拟定位CT勾画计算主动脉弓上缘水平横断面双侧胸肌面积(PMA)。PMA身高校正(PMA/身高2)得出胸肌指数(PMI)。将男女患者分别依据PMI三分位数分组,其中低PMI者(男性<11.55 cm2/m2,女性<8.69 cm2/m2)为肌少症组。比较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和3年总生存(OS)率的差异。结果 147例患者中49例(33.3%)存在肌肉减少,该类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肌少症患者(40.8%∶18.4%,P=0.005)。肌少症患者1年和3年OS(61.2%和10.2%)显著低于非肌少症患者(82.7%和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证实肌少症是预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基于定位CT获得的PMI在诊断肌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能可以作为诊断肌少症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于长华  彭进  朱卫国 《西部医学》2005,17(2):166-166,16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的应用。方法66例纵隔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放组和普放加三维适形组,每组33例。普放组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先予前后野治疗;40Gy后缩野,采用斜视避脊髓加量,总量58-66Gy,平均61Gy;普放加三维适形组前40Gy次采用同样治疗方案,然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Gy/次,5次/周,加9—13次不等,总量64—79GyY。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部治疗计划,近期疗效两组分别为: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11%、23%,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60%、71%,无进展(NR)率分别为29%、6%,其中普放组3个月内死亡1例。两组1 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37%、19%、1 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分别为52%、35%,1 2级急性放射骨髓抑制分别为55%、62%。1 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和1 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两组间有差异显著性。结论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有良好的应用,急性放射性反应轻微,近期疗效好于传统普放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