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10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4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40%)5例,肺功能减退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其冠脉造影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临床随访结果 .结果 44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手术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及急诊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率均为0%.所有患者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平均随访14.2~9.3月(6~65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亚急性或延迟性支架内血栓形成;6例(13.6%)患者有心绞痛症状复发;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困心力衰竭死亡;37例(84.1%)患者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35例(79.5%)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提示发生再狭窄3例(8.6%):1例为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分叉处再狭窄转外科行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分支开口发生再狭窄,使用切割球囊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选择性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近、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注射部位出血率高达34%~42%,十分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及依从性,本文将探讨一种按压贴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实验设计,研究收集2019年2月-10月某院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对于术中发现慢血流或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临床通常在术后会皮下注射3天(Q12h,共6针)低分子肝素,将这6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针),对照组皮下注射后常规不按压,实验组采用自制按压贴在注射后进行物理按压,比较两组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纳入171例患者共1026针次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3针次.实验组不仅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42%VS.44.83%,P<0.01),且实验组皮下出血患者的平均出血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56±12)mm2 VS.(719±170)mm2,P<0.01].亚组分析中发现对照组中高龄患者(≥60岁)的皮下出血率较非高龄患者(<60岁)高(50.81%VS.44.30%,PP<0.05),女性患者皮下出血率高于男性(48.81%VS.44.06%,P<0.05).围术期抗血小板方案对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按压贴可有效预防ACS患者PCI术后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显著减少出血后的出血面积,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且使 用按压贴较传统手工按压可显著降低护理工作量,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住院106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53例,予以常规剂量(80mg)缬沙坦治疗,1次/d;大剂量组,53例,予以大剂量缬沙坦治疗,80mg,2次/d。两组均按照指南予以抗心衰治疗,疗程6个月。在治疗后测定两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值,以及进行6min 步行试验。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治疗后大剂量组的 NT-proBNP 水平[(3042.6±116.3)pmol/L 比(2565.8±98.2)pmol/L]及 LVESd [(34.5±2.2)mm 比(29.4±2.0)mm]、LVEDd [(55.1±2.9)mm 比(50.2±2.5)mm]、IVST [(12.9±1.8)mm 比(10.7±1.2)mm]、LVPWT [(11.8±1.1)mm比(10.9±0.9)mm]显著降低(P 均<0.05);大剂量组的6min 步行距离[(271.2±24.9)m 比(367.7±22.3) m]显著增加,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43.40%比62.26%)(P 均<0.05),而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衰更加有效且安全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e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和呼吸骤停4例,男,年龄37~69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到医院后均出现心搏和呼吸骤停,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另1例为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颤动。4例病人经常规心肺复苏术和高级生命支持后仍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不适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应用ECMO行循环呼吸支持,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结果在ECMO辅助后,4例患者心电和血流动力学较前稳定后,送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和双支血管病变各1例,三支血管病变2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均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并植入支架。急诊介入治疗后,在心电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撤除ECMO。ECMO支持时间5~28h(平均18h)。痊愈出院3例.另1例在撤除ECMO后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结论ECMO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提供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为冠状动脉介入提供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和舒血宁,观察两组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治疗组治疗后TCH,TG,LDL-C均显著下降(P<0.05),HDL-C增高(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性(P>0.05).综合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女,45岁。因心悸、胸闷、气促入院。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不全。入院ECG如图1,被诊断为Ⅰ°AVB(房室传导阻滞),予加快心率的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改变。进一步分析心电图发现,QRS波群中的 r’为逆行P波,P:R为2:1,115次的室性心率为235次的房性心率2:  相似文献   
7.
欣维宁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欣维宁(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组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常规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TIMI血流Ⅲ级、ST段下降情况、术后心功能、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Ⅲ级和90min内ST段下降>50%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时应用欣维宁能够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1病历报告 患者,女,40岁.因消瘦、多汗1年余,反复心悸,晕厥1d于2003年8月12日入院.病程中伴有多汗,失眠,脾气暴躁,体重减轻约20kg.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甲亢",予口服药治疗后稍好转,但甲状腺逐渐增大.近半年自行停药,症状加重.¨前出现反复心悸,晕厥伴抽搐,发作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22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12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53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48例,肺动脉瓣狭窄(PS)球囊扩张术(PBPV)14例,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和(或)股动脉法,术前、术后行左、右心导管造影检查,术中联合使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结果:122例CHD介入治疗,技术成功120例,2例未封堵成功,成功率98.4%。ASD患者53例中,52例封堵成功,发生并发症3例。VSD患者7例,6例介入治疗成功,发生并发症1例。PDA患者48例,均封堵成功,7例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PS患者14例行PBPV均成功扩张,均使用单球囊扩张,术后跨瓣压差均降至20mmHg以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紧急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CHD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对部分病例可替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小鼠血小板反应蛋白4(thrombospondin-4,Thbs-4)表达水平的影响,及ADSCs修复SCI的作用。方法:制备小鼠T10 SC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DSCs移植组,每组30只。取同种系转绿色荧光基因小鼠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s。损伤后即刻移植106个细胞至ADSCs移植组小鼠脊髓内,模型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术前及术后每周进行运动功能BBB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细胞存活、炎症反应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术后第7 d各组动物脊髓组织Thbs-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术后第3、14 d各组动物脊髓组织TNF-α浓度。结果:ADSCs移植后可在宿主体内存活至少2周。移植术后第7 d,Thbs-4在假手术组表达水平最低,模型组次之,在ADSCs移植组表达水平最高(P0.05);ADSCs移植下调SCI后TNF-α浓度;移植术后第14 d,ADSCs移植组ED-1+炎症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从第2周起,ADSCs移植组小鼠显著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ADSCs移植促进SCI小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与提升Thbs-4蛋白表达水平,减轻受损脊髓组织炎症反应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