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炙甘草汤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炙甘草汤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方剂,在临床行之有效并应用甚广。《伤寒论》太阳篇182条原文:“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主要精神是不论外感病或内伤疾病,只要表现“脉结代,心动悸”的脉证,就应先考虑应用。炙甘草汤以复血脉为功,故又称“复脉汤”。此方同时见于《千金翼》与《金匮》“血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为伤寒六经中的少阳主方。少阳经居半表半里之间 ,是太阳、阳明及三阴经病邪出入的枢纽。故小柴胡汤为和解枢机的要方 ,也是临床应用很广的一个方剂。1 小柴胡汤证在伤寒论中的论述1.1 小柴胡汤证 (即少阳本证 )的论述仲师提出 :“伤寒五六日 ,中风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胁下痞硬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或不渴、身有微热 ,或咳者 ,小柴胡汤主之”(98条 )。“血弱气尽 ,腠理开 ,邪气因入 ,与正气相搏 ,结于胁下。正邪分争 ,往来寒热 ,休作有时 ,嘿嘿不欲饮食 ,脏腑相连 …  相似文献   
3.
益肝消症散对DMN致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勇  黄存垣 《江西医药》1999,34(5):278-281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重症肝炎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肝炎(急性、亚急性肝坏死)是炎症组织和肝功能受广泛损害,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的危重疾病。现将中医对此病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中医对重症肝炎的认识在中医文献中有类似重症肝炎的记载。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称“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为急黄。因起病急、来势猛、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故又称“疫黄”或“瘟黄”。祖国医学认为重症肝炎的病机特点是邪盛正衰。在急剧加重的病程中邪正矛盾始终交织一养于互为因果。多数患者由于正不敌邪而恶化。由起湿热弥漫,侵犯于肝薰蒸于胆,化毒入营,逆传心  相似文献   
5.
活络效灵丹出自张锡钝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 ,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腿疼臂疼、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瘕积聚等。笔者在临床运用自如 ,举例如下 :1 坐骨神经痛肖某某 ,男 ,1993年 4月初诊。左侧臀部疼痛 1个余月 ,在当地县医院治疗无效 ,痛时牵引左足小腿 ,足跟亦痛 ,行步加剧 ,饮食、二便正常 ,脉弦 ,舌质较暗红。处方 :全当归 15g ,丹参 15 g ,生乳香 10 g ,生没药 10g ,川牛膝 15 g ,川断 12 g ,桑寄生 2 0g ,陈皮 10g ,木瓜 10 g ,大伸筋 10 g ,五加皮 10g。服上方 4剂 ,症状减轻 ,再服至 10剂 ,症状大减。原方加金…  相似文献   
6.
纵谈"肝主疏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肝主疏泄的理论渊源、生理意义及肝失疏泄的病理表现作一探讨,冀其能从理论上达到共识,在临床上产生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免疫性、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病势缠绵、反复难愈、危害较大的特点.为将国内对“乙肝”的防治经验加以总结.现将近几年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 关于乙肝抗原1965年 Biumberg 等首先发现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血清中,含有一种新的抗原性东西,能与多次输血的血友病病人的血清起沉淀反应,称为澳大利亚抗原(Au(I)]。1968年Prinse 指出:该抗原与输血后引起的肝炎有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炎(以下简称“慢肝”)属中医的黄疸、胁痛、臌胀、症瘕等范畴。笔者通过临床多年的摸索,以一贯煎治愈慢性肝炎甚众,兹举隅并谈体会如下:1病案举例胡某某,男,56岁,南昌县人,工人。1974年起,头昏持续至今,间断性地在院门诊治疗。1976年12月,...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高热症的认识与辨证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高热症的认识与辨证要点黄存垣,李金华(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高热症,病因病机,辩证要点中医所称的“发热”也即是“身热”,含义有二:其一,是指体温超过正常37℃者;其二,为体温低热或正常,但自觉感到身体局部(如手、足心)或全身发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