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性临床研究。随机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2例,静脉输入阿加曲班,治疗7 d后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及实验室检查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降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加曲班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40例分为阿加曲班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他汀类稳定斑块,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糖)等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上,阿加曲班组第1、2天给予阿加曲班120mg/d,48h持续静脉泵入,第3~7天给予阿加曲班20mg,2次/d,抗凝治疗结束后加用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对照组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持续应用。测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天NIHSS评分及有效率。治疗前完善头颅影像学、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7、14、30天与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均降低,以治疗后第30天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可明显改善急性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远期预后,显效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正>脑梗死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因此,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大意义。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脑梗死复发已得到循证医学的证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旦停用阿司匹林,血小板活性可回升,从而导致卒中  相似文献   
5.
魏微  张微微  魏亚洲  李蓓蓓 《北京医学》2011,33(10):851-85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 r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以及精神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神经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洛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15例急性中度颈内动脉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普洛迪静滴,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静滴,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的变化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48%)(P<0.05)。治疗后7 d和21 d,治疗组NI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普洛迪具有多途径、多机制的协同药理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按照牛津郡社区卒中规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病因分型的构成,分析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不同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登记2004年1~7月入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OCSP标准进行分型,分析OCSP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197例.OCSP各亚型构成比为:全前循环梗死10.2%,部分前循环梗死26.9%,后循环梗死19.3%和腔隙性梗死43.6%.各型6个月末病死率比较,全前循环梗死占27.6%,腔隙性梗死占L1%,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型6个月末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腔隙性梗死最高(45.2%),全前循环梗死最低(7.4%),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型6个月末复发例数均较少,结论尚待进一步验证.结论OCSP分型作为一种缺血性卒中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方法,可以为缺血性卒中的预后估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分为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h后依照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分为2h、6h、12h、24h、3d及7d共6组.各时相点取材,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LN的表达变化,并使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LN的表达于再灌注2h开始降低,24h时达最低,第3日时开始回升.结论 LN可能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可能参与了再灌注损伤后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重塑及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脑干梗死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本病诊断率.方法:对94例脑干梗死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等为主要病因,临床症状以对侧锥体束征较多见.结论:脑干梗死表现复杂多样,非典型病例易误诊及漏诊,MRI诊断脑干梗死有独特优越性,CT不能确诊,但有助于排除脑干出血.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特征——附1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 opathy)是近20年来逐渐被医学界专家所认识的一组多系统的疾病,由线粒体出现结构功能紊乱导致能量代谢失调而引起。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线粒体脑肌病结合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