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法预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组织微血管新生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预防和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针刺组各12只,每组再分7 d、14 d两个亚组各6只。针刺组在模型制备前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连续干预7 d,西药组在模型制备前予盐酸氟桂利嗪混悬液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 d, 7 d后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大鼠VD模型。造模1周后对7 d组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荧光单染法检测CD34、CD105阳性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造模2周后对14 d组大鼠除上述检测外再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区域总路程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针刺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区域总路程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氢吗啡酮对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的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H1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1.0 mg)、H2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1.5 mg)及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收集3组患者术前性别、ASA分级、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分别于注射前(T1)、注射后15 min(T2)及30 min(T3)时,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检测3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校正QT间期(QTc)、T波峰-末间期(Tp-e)及Tp-e/QTc比值.结果 3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2~3时H2组患者Tp-e缩短,T3时H2组患者Tp-e/QTc减小(P<0.05);与H1组比较,H2组T2~3时Tp-e缩短、T3时Tp-e/QTc减小(P<0.05).结论 静脉注射氢吗啡酮1.0和1.5 mg用于手术患者超前镇痛,对患者心室复极无影响,不增大心肌复极异质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电针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电传导和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针组(EA组),每组各8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IR组开胸后穿线结扎冠状动脉30 min,开放冠状动脉后再灌注30 min; EA组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30 min,再灌注即刻对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电针干预30 min。记录冠状动脉结扎前(T0)、缺血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血压(MAP),记录T2时的传导速度(CV)、有效不应期(ERP)与心律失常评分,计算激发波长(λ,λ=ERP×CV),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Cx43表达。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与EA组T1、T2HR及MAP降低,CV、ERP与λ降低,Cx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