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将131例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以通痹散、消瘀散、解毒散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5例(治疗组),与通痹散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6倒(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膝关节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积分及w0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更有效的降低疼痛程度及滑膜厚度、减少关节积液、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但在改善软骨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不能有效改善软骨厚度。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2.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改良柳木小夹板治疗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改良柳木小夹板与传统小夹板治疗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1例桡骨下段伸直型骨折患者分为改良柳木小夹板治疗组、传统小夹板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1、3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第1、3、7、30天的疼痛、肿胀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15 d内的调整次数,评定治疗后第45天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肿胀、调整次数等方面的评分在自身前后对照、治疗后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治疗组在治疗前至第3天时段疼痛明显缓解(P<0.05),在第3天至第7天时段肿胀明显减轻(P<0.01),评分降幅分别为(28.71±5.16)、(0.84±0.52)分,15 d内调整次数为(1.58±0.78)次;对照组在第3天至第7天时段疼痛缓解,肿胀评分在第7d至第30 d时段才明显减轻,评分降幅分别为(13.83±3.13)、(1.40±0.56)分,15 d内调整次数为(3.03±0.81)次.而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柳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能显著减少骨折早期的肿胀、疼痛和调整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小夹板外固定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与关节石膏伸直位制动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效果.方法 将21只实验兔采用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正常组、木瓜蛋白酶组及石膏组,每组7只.木瓜蛋白酶组予6%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溶液于实验开始第1、4、7天行右膝关节腔注射,注射结束4周后造模完成;石膏组予膝关节伸直位固定6周;记录实验期间动物不良情况发生率,造模完成后处死实验兔,取软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Pelletier评分、Mankin′s评分,免疫组化测定软骨Ⅱ型胶原蛋白含量, ELISA法检测血清和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含量.结果 大体观察显示木瓜蛋白酶组与石膏组均出现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变窄、软骨缺损、滑膜增生硬化、炎症改变、骨赘形成;Pelletier 评分、Mankin′s 评分、Ⅱ型胶原蛋白含量、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COMP以及MMP-3的含量,木瓜蛋白酶组、石膏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木瓜蛋白酶组与石膏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木瓜蛋白酶组动物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与石膏关节伸直位制动均能成功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但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法更为快捷、简便,并发情况少,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90例ASA为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A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B组)、传统组(C组),各组30例。对三组患者进行麻醉穿刺操作时间、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Bromage改良法、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A组平均操作时间(4.7±0.9)min,B组为(3.5±0.7)min,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平均操作时间(6.8±4.7)min,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出现2例声音嘶哑,3例误穿血管,1例血肿;A组与B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阻滞完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药后15min、30min,A组和B组运动阻滞程度3级、4级、5级总例数明显多于C组,C组与A组、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C组麻醉优良率73.33%,与A组、B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可以提高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成功率,缩短神经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加快运动阻滞程度,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清热化瘀与清热益气化瘀中药巴布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家兔的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PGE2)的影响。方法 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4只SPF级雄性家兔,建立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将其编号后,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清热化瘀巴布膏组(清巴组)以及清热益气化瘀巴布膏组(益巴组),观测其皮下瘀血、肌肉肿胀、肌肉颜色和疼痛反应,检测24 h、72 h时各组受损肌肉组织及血清的PGE2含量变化,观察24 h、72 h时各组肌肉组织HE染色并予评分。结果 造模24 h、48 h、72 h时观测损伤症状评分,在损伤评分中造模后0 h,各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造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模及给药24 h后,各组与空白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在造模48 h后与模型组相比,益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HE染色形态学观察评分较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巴组的评分较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牛膝醇提物含药血清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实验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局部骨组织超微结构及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实验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牛膝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4只,分别予等量蒸馏水及牛膝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灌胃1周后采血制备含药血清,用牛膝醇提物不同浓度含药血清连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发泡治疗与伤湿止痛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血清P物质的影响,探讨发泡疗法作用机理。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1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发泡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伤湿止痛膏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检测血清P物质水平,评价疼痛、压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物质含量(4.52±2.26)nmol/L,治疗后第15天为(1.05±0.93)nmol/L,对照组治疗前血清P物质含量(4.36±2.94)nmol/L,治疗后第15天为(2.79±1.57)nmol/L,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P物质水平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自身对照、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压痛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自身对照、组间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泡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显著降低血清P物质、改善关节疼痛、压痛;P物质是发泡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过程中的重要靶点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8月至2011年9月采用左旋聚乳酸(polylactide,PLLA)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8~61岁,平均29.8岁。左足11例,右足17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原因:跌倒时扭伤25例,重物砸伤3例。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16例,Ⅱ区骨折11例,Ⅲ区骨折1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8~19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5周,骨折线消失时间为2~5个月,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足部畸形、螺钉断裂或早期降解吸收等情况。按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中前足评分标准评分,28例评分为82~100分,平均为89.6分,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其内固定性能良好,无明显的应力遮挡作用,避免了二次手术,疗效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量深圳市健康常住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美国GE Lunar Prodigy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对深圳地区常住的20岁以上的健康人2600例(男性1300例,女性1300例)的腰椎前后位(L2-4)、股骨颈、大转子、总体髋部的BMD进行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1组,得到骨密度均值、标准差。结果深圳地区常住男性腰椎前后位L2-4、股骨颈、大转子及总体髋部骨峰值均在25~29年龄组,女性均在30~34年龄组。此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5岁后加速下降,男性下降趋势平缓。结论骨骼不同部位、不同性别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峰值水平也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地区常住人口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推拿联合药物对早期2型糖尿病的影响,探讨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2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腰围、体重指数(BMI)、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PG(6.16±0.56)mmol/L]、腰围[(91.43±8.01)cm]、BMI[(25.53±1.23)kg/㎡]、2hPG[(8.26±1.97)mmol/L]、HbA1c[(6.05±0.89)%]、TG[(2.52±0.78)mmol/L]、TC[(5.32±0.71)mmol/L]、FINS[(14.59±3.67)mIU/L]、HOMA-IR(4.83±2.03)与治疗前比较数值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能与调节脂类代谢异常、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