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测算2017年北京市公立中医类医院的运行效率,为北京市中医类医院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整理北京市所有公立中医类医院的年度报表数据,通过DEA中的CCR和BCC模型测算其效率情况。结果:33所公立中医医院中,6所医院总体有效,有效率仅为18.18%。从医院级别来看,二级医院的纯技术效率优于三级医院;在非总体有效的三级医院中,60.00%以上三级医院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在非总体有效的二级医院中,88.89%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民族医医院的总体效率低于其它两类医院。从医院所在区域来看,生态涵养发展区医院的投入最低,城市发展新区投入最高,75.00%(3/4)生态涵养发展区非总体有效医院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而城市发展新区中,83.33%(5/6)医院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结论:北京市公立中医类医院整体效率不高;中医类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技术水平急需提高。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医医院的重视,适当扩大其规模;同时合理配置各区域的卫生资源,并实事求是地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以实现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勇  李硕  王溪  郭艺玮  马勇  石学峰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3):1615-1620
背景 作为全球第二大常见致死病因,脑卒中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会影响其医疗费用的支出,但目前关于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并探讨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加强患者经济保护、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库”(2010-2015年),于2018年10月采用机械抽样法在数据库中抽取城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 485例,收集其基本情况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基本情况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的年均住院次数为1(0)次,次均住院天数为11.0(6.0)d,次均住院费用为6 070.06(8 289.87)元。不同性别、年龄、险种类型、卒中类型、医院级别、地区、城市类别的患者,年均住院次数、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险种类型、卒中类型、医院级别、地区、城市类别、次均住院天数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患者住院费用较女性高1.8%,年龄每增长1岁患者住院费用上升0.07%,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较居民医疗保险患者高20.1%,卒中类型为入脑前动脉未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I63.2)、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I63.3)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脑梗死(I63)患者高40.8%、38.8%,二级、三级医院就诊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基层医院就诊患者高72.1%、121.1%,东部地区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中部、西部地区高23.5%、34.0%(P<0.05);住院次数也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住院次数每增加1次患者住院费用上升57.7%(P<0.05)。结论 不同特征脑卒中患者的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存在差异,住院费用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通过提高医院诊疗技术、缩短住院天数、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方式来实现费用控制,降低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与建议等方面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发现目前对中医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总量较少,多数研究针对的内容为中医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多数研究集中于以全国范围内的中医医院为单位进行公平性分析,对县级中医资源的研究内容较为欠缺,对中医财政投入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算并分析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乙型肝炎计划免疫工作的成本及变化规律,为乙肝计划免疫政策的制定、乙肝免疫项目投入–产出评价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 方法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并进行2次数据录入,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92 — 2013年,社区总成本从171.42万元增长到556.21万元,年均增长率为5.76%;单位成本则由12.47元增长到21.29元,年均增长率为2.5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乙肝计划免疫项目发生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成本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力成本的增长。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乙肝计划免疫方面发生的总成本、单位成本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单位成本的增长幅度小于总成本的增长幅度,人力成本的增长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成本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000-2016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方法 收集2000-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系统管理高危产妇比重、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等数据。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趋势,Spearman秩相关分析孕产期保健指标与孕产妇死亡率的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探究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结果 2000-2016年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Z=-7.75,P<0.01),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年均下降速度为7.50%,城市地区为2.51%;孕产妇保健指标呈上升趋势,且与孕产妇死亡率为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系统管理高危产妇比重和新法接生率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结论 2000-2016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年均下降速度高于城市,城乡差距缩小;孕产妇保健工作对孕产妇健康有重大意义,尤其要确保各地区的系统管理高危产妇及新法接生的实施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应用成本-效用分析方法对我国乙肝疫苗接种方面应用研究进展作一分析。在知网/万方/维普平台对"乙肝/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用/成本效果/成本效益"进行"主题"检索。从研究角度、研究区域、成本测算、效用指标、研究方法、敏感性与阈值等方面对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纳入的文献共17篇,其中6篇文献提出了明确的研究角度;8个省份(直辖市)开展了乙肝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用分析;绝大多数仅对疫苗接种费用进行了测算,14篇文献对成本进行3%的贴现;10篇文献使用了数学模型进行分析;9篇文献选取了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10篇选取了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作为效用指标,其中13篇进行了效用值贴现;共14篇文章对结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3篇文献提出了阈值。国内尚未出现系统的乙肝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用分析研究,缺乏全面的地区性的研究。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方面的调查,完善研究规范与方法,为决策者选取经济有效,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策略提出可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北京市1992—2013年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指标与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总成本之间的成本效果关系。 方法 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总成本为成本指标,对急性乙肝发病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主要包括成本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以及边际效果分析。 结果 1992—2013年间北京市乙肝疫苗接种的总成本增加,人力成本占比上升;随着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总成本的增长,急性乙肝发病率先增长后下降,由1992年的3.58/10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1.34/10万人;多期间增量成本效果比方面,1999—2005年这一期间的增量成本效果比较好。 结论 乙肝疫苗成本变化符合实际发展规律;急性乙肝发病率的变化可能与流动人口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增加、传染病报告规定变化、乙肝诊断标准变化以及机构投入优化有关;急性乙肝的发病率随成本投入的增加而下降,但是最优组合尚未出现,可进行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的跟踪评估并结合实际调整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测算并分析北京市医院产科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工作的成本及变化规律,为乙肝免疫规划政策的制定、乙肝免疫项目投入–产出评价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利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2次数据录入,采用SAS 9.4软件对注射时长的差异进行配对t检验,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医院注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2 — 2013年,北京市医院产科乙肝疫苗接种总成本(医院总成本)由41.00万元增长为434.42万元,总成本年均增长率为11.90%,医院产科乙肝疫苗接种单位成本(医院单位成本)则由5.38元增长为37.25元,增长了7倍,单位成本年均增长率为9.65%,医院产科在乙肝疫苗免疫规划项目发生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医院总成本的增长是由于人力成本的增长。结论医院产科在乙肝疫苗接种方面发生的总成本、单位成本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单位成本的增长幅度小于总成本的增长幅度,人力成本的增长是医院总成本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