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一常见外周血管性疾病,ⅡⅢ期较重症病例,治疗颇为困难,能否保留患肢,减少高位截肢是本病的治疗关键,亦是判断疗效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我们用自己研制的“复方通脉灵”行患肢动脉滴注,并结合中医辨证分型配服中药,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4年3月至1989年1月,共收治由名地转入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肢端坏疽误诊为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24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并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3月~1989年5月,我们采用复方通脉液经患肢动脉注入,配合创面局部湿敷。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2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0例均确诊为糖尿病,男17例,女3例,年龄41~64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8个月;肢端坏疽部位均在下肢,其中单下肢15例,双下肢5例。坏疽范围局限于足趾部11例,超越跖趾关节7例,超越踝关节2例。均为湿性坏疽或干性转为湿性,且继发感染。5例并发高血压、冠心病,1例脑梗塞,1例糖尿病肾病、肾衰。治疗方法全组病例按糖尿病常规治疗。复方通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6岁。因患上呼吸道感染服用退热药及增效联磺片,3天后右手拇、食、中指及左手不定位肿胀及疼痛,并伴有局部皮肤色泽改变,双下肢远端出现局限性结节。检查见两手指节以远和双下肢足部均呈对称性干性坏疽,桡动脉搏动左侧消失,右侧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均消失,诊为过敏性血管炎肢端坏疽。入院后即应用多种抗生素,低分子右旋糖酐,蛇毒及654—2等治疗,高热不退,肢体疼痛及坏死等  相似文献   
5.
向1984年以来,我们用复方通脉灵经患肢动脉注射或滴注为主,配合中药内服共观察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4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6例,男138例,女8例,年龄18~67岁(>40岁者39例,<40岁者107例),平均34岁。患病在左下肢者53例,右下肢者31例,两下肢者45例,两下肢一上肢者5例,一上肢者3例,两上肢者2侧,四肢皆有者7例。发病<1年者28例,1~10年者91例,>10年者27例。均符合1982  相似文献   
6.
一期动静脉转流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2~3级坏死病例属重症,治疗颇为困难,能否保留肢体,减少高位截肢率是本病的治疗关键,也是判断疗效的标志之一。1984年1月至1987年6月我们采用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方法治疗本病256例,其中属于Ⅲ期2~3级者38例(14.7%),疗效逐步提高、疗程缩短,高位截肢率逐渐降低。本文就该组肢体坏死病例的局部处理进行研讨,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经治38例中,男35例,女3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9岁,其中30~40岁者28例(64.4%)。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9年,其中3~7年者23例(53.4%)。肢体坏死情况:本组的坏死范围均超过趾跖关节,但严重程度不一。轻者仅累及一趾,重者则数趾发病,甚至双足趾均受累,范围可延伸至足背、足跖、踝部甚至达小腿、其中累及一趾者8例、二趾者6例,三趾者4例,四趾以上并累及  相似文献   
8.
1987年3月至1989年10月,我们采用一期高位动静脉转流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32例(37条肢体)。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4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5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2例,下肢动脉栓塞后遗症1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6年3月以来,利用吗啡经硬膜外腔注入治疗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TAO)剧痛患者35例,效果满意。本组病人均属Ⅲ期2~3级,其中男性34例,女性1例,年龄18~45岁27例,46岁以上8例。全部病例均经其它止痛方法无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