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超微田七痛经胶囊与普通田七痛经胶囊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有关溶出度法测定2种胶囊溶出度;采用粉末流动性测定仪测定2种胶囊休止角;比较2种胶囊对小鼠子宫、卵巢发育的影响,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的影响,对缩宫素所致大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超微田七痛经胶囊各项指标均优于普通田七痛经胶囊,与常规粉体相比,在给药剂量减少至1/3的情况下,可达到相同的药效作用。结论:试验为超微粉体技术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15b-YARA EGFP,表达并纯化出融合蛋白YARA-EGFP,观察其穿透人结直肠癌细胞的情况.方法 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出表达型载体pET15b-YARA-EGFP,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YARA-EGFP,将鉴定和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加入体外培养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结果 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YARA-EGFP,能高效地转导入体外培养的人结直肠癌细胞,并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MTT法检测在其高浓度时仍对细胞无毒性.结论 YARA-EGFP融合蛋白能高效地转导入体外培养的人结直肠癌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成血管因子受体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经典的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分析其表面标记(CD34、CD90、CD29)等鉴定MSC特征;以P1-P17MSC为实验材料,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PDGFR、VEGFR和NRP1的表达。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初步探索VEGF在MSC迁移中的作用,同时利用MTT法评价VEGF对MSC增值的作用。结果:培养的MSC呈现出CD90、CD105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强表达PDGFR-β和NRP1、不表达VEGFR(Flk1和Flt1)和PDGFR-α,VEGF促进了MSC的增殖和迁移。结论:VEGF可能通过PDGFR-NRP1促进了MSC的增值和迁移。  相似文献   
4.
PEP-1-SOD1融合蛋白转导入大鼠心肌组织的能力及其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EP-1-SOD1融合蛋白转导进人大鼠心肌组织的能力,并测定转导的目的蛋白酶活性.方法:实验分为SOD1组和PEP-1-SOD1组,分别经大鼠尾静脉注射500 μg纯化后的SOD1及500μg纯化后的PEP-1-SOD1融合蛋白入大鼠体内,于注射后0.5,1,2,4,8,24 h时间点取心脏(n=6,每组,每个时间点),经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6 h后行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P-1-SOD1进入大鼠心肌组织的能力和分布情况.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SOD1活性.结果:PEP-1-SOD1组注射后0.5 h时,大鼠心肌组织中即出现均一的明亮红色荧光信号,分布于细胞浆及细胞核,具有时间依赖性的特点,荧光强度最强点为1 h时间点,而SOD1组未见到红色荧光信号.于注射后0.5 h时SOD1活性开始升高PEP-1-SOD1组为(85.37±1.67),SOD1组为(52.23±0.67),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后1 h时SODl活性可达高峰,PEP-1-SOD1组为(119.16±1.37),SOD1组为(53.47±1.02),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4 h逐步下降;SOD1组各时间点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P-1-SOD1融合蛋白能以天然活性形式迅速高效的转导人大鼠心肌组织,并保持酶活性达24 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P73在PH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PHC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检测20例PHC癌组织(PHC组)和18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GP73蛋白以及GP7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HC组GP73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37±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3±0.04)(P0.05);PHC组GP73阳性表达率为80.0%(16/20),正常对照组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中GP73蛋白表达量与GP73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76,P0.05)。结论:GP73在PH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GP73能作为一种有临床意义的肝癌标志物,为PHC的诊断提供可靠的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自然杀伤细胞(NK)及补体C3等指标水平来评价腹腔镜微创术对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120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60例)及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60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手术前后IL-2、IL-6、NK细胞活性及补体C3水平,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LC组患者手术前后IL-2、IL-6、NK细胞活性及补体C3水平分别为(8.09±0.114 vs.7.89±0.25)、(54.87±16.02 vs.56.93±12.61)、(55.12±7.16 vs 53.99±8.11)、(1.39±0.25 vs.1.33±0.15),各指标手术前后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C组患者手术前后IL-2、NK细胞活性及C3水平分别为(8.02±0.14 vs.5.12±0.78)、(55.62±7.76 vs.45.99±8.11)、(1.45±0.23 vs.1.0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手术前后水平为(55.41±15.12 vs.68.93±1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较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干扰损害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比较,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算法大螺距肺动脉双源CT(DSCT)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的69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肺动脉CT扫描,分别采用SAFIRE和FB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种重建算法的肺动脉CT图像质量、噪声、SNR和CNR。结果 SAFIRE算法图像的肺动脉CT图像质量显著优于FBP算法[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28±0.36)分和(1.99±0.56)分,P<0.001];SAFIRE算法的噪声显著低于FBP算法[分别为(14.60±2.11)HU和(18.52±2.65)HU,P<0.001];SAFIRE算法的SNR和CNR显著高于FBP算法(SNR分别为26.57±4.99和20.23±3.94,P<0.001;CNR分别为23.41±4.58和17.77±3.62,P<0.001)。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肺动脉DSCT成像时,与FBP算法相比,SAFIRE算法的肺动脉CT图像噪声更低,图像质量更高,显示肺动脉细小分支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 Calot 三角冰冻样粘连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沈阳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8月—2013年8月治疗伴有 Calot 三角冰冻样粘连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77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经腹腔镜实施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伴有 Calot 三角冰冻样粘连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术式还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丹参酮lXA(TanⅡ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TanⅡ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Tan II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药物作用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实验组较对照组G0/G1期细胞数量增多,而S期细胞数量减少.4.0mg/L TanIIA作用0、24、48、72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4.52%、19.7%、25.3%、40.4%,随时间的延长而凋亡细胞增多.结论 TanⅡ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且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多枚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多枚空心螺钉对153例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结果随访146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优良率为91%。结论治疗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PFN优于多枚空心螺钉及D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