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制备壳聚糖修饰雷公藤多苷纳米粒(LMWC-TG-NPs),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LMWC-TG-NPs;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雷公藤多苷纳米粒(TG-NPs)处方,单因素试验考察壳聚糖(LMWC)修饰方式;以含20%乙醇的PBS(pH 7.4)为释放介质考察LMWC-TG-NP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优化的处方工艺:以1.0% Poloxamer 188、80 mg PLA、12 mL有机相、丙酮-乙醇(2∶3)制备TG-NPs混悬液,以与TG-NPs混悬液等体积的10% LMWC溶液修饰TG-NPs制备LMWC-TG-NPs;根据优化条件制备的LMWC-TG-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207.6±3.4)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78±0.009(n=3),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1.83±2.43)%、(10.70±0.37)%(n=3);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所制备的LMWC-TG-NPs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为后期研究其肾脏靶向和毒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诊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远期心功能。方法将20例发病时间<24 h的AMI患者随机分成移植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分别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后3 h内经导管注射BM-MNC或安慰剂至梗死相关冠状动脉。PCI术后1周、6个月及4年,随访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同位素心肌灌注图像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PCI术后4年,对照组有2例患者失访,移植组有2例患者拒绝继续随访。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移植组的LVEF由PCI术后1周的0.538±0.092升高至6个月时的0.586±0.099(P<0.05);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LVDd由PCI术后1周的(50.4±6.0)mm显著增加至PCI术后6个月时的(55.2±7.1)mm(P<0.05);而移植组的LVDd维持不变(P>0.05)。移植组PCI术后4年的LVEF为0.639±0.064,显著高于PCI术后6个月的0.586±0.099(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含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BMEM)的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s),并考察其体外性质和组织分布。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NT-NPs,通过光子相关光谱法和透析袋法分别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采用125I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测定经大鼠鼻腔给药后在脑、心、肝、脾、肺及肾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并以每毫克组织的放射性计数表示组织分布情况。结果:纳米粒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76.1±30.8)nm,Zeta电位为(-29.2±3.1)mV,包封率为(70.6±4.3)%;体外释药呈现缓释和突释双相。与不含任何吸收促进剂组相比,BMEM组脑中的药量显著提高,增加了约19.11倍;其他各组织(除肺外)的药量亦有显著提高(P<0.01)。与冰片(BO)组相比,BMEM组脑和脾中的药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含BMEM的NT-NPs包封率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BMEM可有效增加NT-NPs经鼻腔吸收入脑及其他各组织的药量,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吸收促进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冯健  赵燕敏  李范珠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3):1011-1015
 目的 考察3种吸收促进剂对于多肽类大分子物质神经毒素(NT-Ⅰ)鼻腔给药后脑内递药的作用。方法 运用125I-NT-Ⅰ同位素标记法,以清醒大鼠为实验模型,采用同步多处脑微透析技术,连续测定单用NT-Ⅰ(105 μg·kg-1)以及NT-Ⅰ合用冰片、薄荷和冰片/薄荷低共熔物大鼠鼻腔给药后分别在嗅球和小脑组织间液中NT-Ⅰ的浓度。结果 单用NT-Ⅰ鼻腔给药进入脑内非常有限。冰片/薄荷低共熔物组小脑和嗅球中AUC分别是(2 283.51±34.54)和(1 358.58±32.56) ng·min·mL-1,均低于单用冰片或薄荷组中在同一脑区的AUC。而两个脑区中低共熔组的达峰时间均较单独使用冰片和薄荷脑组的达峰时间短(P<0.05)。结论 冰片、薄荷和冰片/薄荷低共熔物均有促进NT-Ⅰ通过鼻黏膜吸收入脑的作用。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吸收促进作用较单独冰片和薄荷脑弱。但是,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可促进NT-Ⅰ鼻腔给药后快速入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self-assembled neurotoxin-loaded nanoparticles of core-shell type, NT-SAN大鼠鼻黏膜给药后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NT(FITC-NT,采用聚乙二醇-g-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PEG-g-PECA为载体,乳化聚合法制备FITC-NT-SAN。采用大鼠脑微透析技术及荧光分光光度法,以FITC-NT-SAN和FITC-NT溶液肌内注射给药为对照,连续测定FITC-NT-SAN经鼻黏膜给药后FITC-N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PAG部位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 FITC-NT-SAN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89.6±8.9nm,包封率为(58.43±0.62%。FITC-NT-SAN经鼻黏膜给药后在PAG的FITC-NT浓度均明显高于FITC-NT-SAN和FITC-NT溶液的肌内注射给药(P<0.01,ρmaxtmax 和AUC0-∞分别为(89.26±7.58ng·mL-1、120.00 min和(26 320.88±1 007.74ng·min·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7.28%。结论 以PEG-g-PECA为载体的FITC-NT-SAN经鼻黏膜给药有助于提高NT的脑内浓度及生物利用度,该结果为研究适宜蛋白质多肽类等大分子药物经鼻黏膜给药的脑靶向新剂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关木通及当归四逆汤各拆方组中马兜铃酸A的变化趋势,探讨中药配伍对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方法:参照当归四逆汤原方比例将供试样品分6组:关木通组、全方组、关木通+补气补血组、关木通+散寒组、关木通+甘草组、阴性对照组(全方去关木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甲醇—水—冰乙酸(体积比74∶24∶1)为流动相,以DiamonsilTM(钻石)C18(250 mm×4.6mm,5μm)为色谱柱,检测波长237 nm,测定各组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果:与关木通组相比,当归四逆汤全方中马兜铃酸A含量最低;关木通+补血组马兜铃酸A含量也有明显降低。结论:在方剂配伍理论指导下,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关木通的毒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聚山梨酯-80包裹的神经毒素-Ⅰ(NT-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PBCA) 纳米粒(T-80-NT-Ⅰ-PBCA-NP),并考察其脑内药动学特征。 方法 以 PBCA 为纳米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 T-80-NT-Ⅰ-PBCA-NP,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经鼻腔给药后,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以未包裹的 NT-Ⅰ-PBCA 纳米粒 (NT-Ⅰ-PBCA-NP) 为对照组,研究神经毒素-Ⅰ在脑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 的动力学过程。 结果 大鼠鼻腔给药后,聚山梨酯-80包裹与未包裹的 NT-Ⅰ-PBCA 纳米粒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 tmax分别为 (71.018±7.641)、(55.830±6.072) min; Cmax分别为 (117.189±10.036)、(52.277±6.217) ng/mL;AUC0→∞分别为 (22 836.633±51.052)、(12 786.934±30.723) ng·min·mL-1。 结论 T-80-NT-Ⅰ-PBCA-NP 鼻腔给药后延长 NT-Ⅰ 达峰时间,且显著提高 NT-Ⅰ的脑内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壳聚糖修饰雷公藤多苷纳米粒(LMWC-TG-NPs),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LMWC-TG-NPs;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雷公藤多苷纳米粒(TG-NPs)处方,单因素试验考察壳聚糖(LMWC)修饰方式;以含20%乙醇的PBS (pH 7.4)为释放介质考察LMWC-TG-NP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优化的处方工艺:以1.0% Poloxamer 188、80 mg PLA、12mL有机相、丙酮-乙醇(2∶3)制备TG-NPs混悬液,以与TG-NPs混悬液等体积的10% LMWC溶液修饰TG-NPs制备LMWC-TG-NPs;根据优化条件制备的LMWC-TG-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207.6±3.4)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78±0.009 (n=3),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1.83±2.43)%、(10.70±0.37)%(n=3);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所制备的LMWC-TG-NPs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为后期研究其肾脏靶向和毒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纳米载体是药剂学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类新型给药系统,它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纳米载体有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胶束、和纳米结晶等,它们的粒径、表面性质及其释药环境等是影响纳米载体药物口服吸收的主...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65岁),其中48例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洛克)6.25 mg/次,2次/d,逐渐加量,2周剂量加倍1次,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另外,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服用倍他洛克后,静息心率明显降低,地高辛和胺碘酮的使用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范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更易达到靶目标心率,降低了病死率和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