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炎1号方联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共52例,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炎1号方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24 h后Upr、CHOL、TG、Scr、Fg、D-D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补体C3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各项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1号方联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较好,能更有效地控制患者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清胆固醇,并且能调节机体体液免疫紊乱、改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6岁,2007年3月2日饮酒后跌倒在地,出现口齿不清、意识恍惚,遂在当地医院急诊科就诊。测BP137/74mmHg、血K^+6.0mmol/L;颅脑CT提示脑肿胀;拟诊:化学物品中毒、代谢性脑病。给予吸氧、脱水、催醒、抗感染、抑酸等处理。3月3日测尿素氮14.0mmol/L、肌酐213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6mmol/L、血钾6.2mmol/L,考虑急性肾衰竭入住ICU给予CVVH治疗。3月6日患者神志渐转清、尿量渐减少。3月13日入住肾科行血液透析和对症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滋肾通关古方对慢性肾盂肾炎大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免疫学角度研究慢性肾盂肾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1组(造模后立即开始灌胃中药)、中药治疗2组(造模后30天开始灌胃中药)、西药组(术后30天开始灌胃左氧氟沙星),除正常组外建立慢性肾盂肾炎大鼠模型,分别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尿常规和尿培养阳性情况,比较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西药组、中药治疗1组、中药治疗2组大鼠尿常规和尿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中药治疗1组大鼠尿SIgA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中药治疗1组大鼠CD3+细胞数、CD4+/CD8+比值明显高于西药组、中药治疗2组。结论:早期运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模型大鼠,能够上调其体内CD3+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促进其尿SIgA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滋肾通关方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和滋肾通关方低剂量(7.0 g生药/kg)、中剂量(14.0 g生药/kg)、高剂量(28.0 g生药/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高脂高糖喂养4周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构建糖尿病肾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连续4周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d。给药前和给药后第1、2、3、4周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损伤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FBG和血清BUN、Cr、TC、TG、TNF-α、IL-6、IL-1β均显著升高(均P<0.05);肾组织可见病理学损伤改变;TGF-β1、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明显上调,而Smad7的表达明显下调。滋肾通关方低、中、高剂量组治疗4周后糖尿病肾损伤大鼠FBG和血清BUN、Cr、TC、TG、TNF-α、IL-6、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改善,TGF-β1、Smad3、α-SMA、Vimentin表达下调且Smad7表达上调,在不同剂量的滋肾通关方观察组中,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肾通关方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在我国一组人群普查中,尿路感染发生率为0.9%,尤以女性多见(2.37%)[1].由于西医临床尚无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2],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再发率并无明显下降,因此,合理治疗以降低其再发率仍是临床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TCS),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脊柱、椎管、脊髓异常。.终丝变异、变短、增粗、紧张而使脊髓圆锥受到牵拉,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症候群。主要症状为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等。成人型TCS相对少见,伴肾衰竭者国内外更是鲜有病例报道,本文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CKD4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CKD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合自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口服及中药通腑泄浊方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UTP)、血红蛋白(Hb)、血钾(K)、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89%(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UA、UTP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P0.01);2组患者治疗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CKD4期患者具有安全可靠的临床疗效,可延缓肾功能减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R语言,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挖掘中药方剂治疗反复发作性泌尿系感染的组方规律。方法:在CNKI中收集中医方剂治疗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方剂数据库,使用R语言来挖掘组方规律。结果:CNKI中满足条件的方剂共104首,包含144种中药。以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清热类药物使用最多,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主入肝、肾、膀胱和胃经,共得到20组频繁药对,4首聚类方。结论:核心频繁药对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间的相互组合,组方以清热利湿为主,同时根据病机特点,不忘补虚行气活血。  相似文献   
9.
蒋春波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08,26(2):398-39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重心逐渐由“治已病”向“防未病”方向转变,补肾在“治未病”、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治未病”以扶正为关键,扶正以“平补肾气”为要点。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补肾中药能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多环节多途径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清利湿热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理论内涵及机制, 为清利湿热法治疗CKD提供理论支撑, 进一步阐释"湿热伤肾"的现代科学内涵。中医认为, 湿热是造成肾脏损害的重要病机, 清利湿热法在抑制CKD免疫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拮抗肾脏纤维化方面起关键作用, 机制主要与调控TNF-α水平、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拮抗TGF-β1分泌等多种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