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新生儿十二指肠隔膜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隔膜是先天性十二指肠异常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的一种类型 ,临床罕见。我院近十五年诊治 3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 1985年~ 2 0 0 0年 3例患者。其中男 2例 ,女 1例。年龄 1天~ 17天。主要临床症状为频繁呕吐 ,呕吐物内含胆汁。患儿体重明显下降 ,表现脱水、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便秘 ,1例无正常胎粪排出 ,2例排黄便。1例腹部不膨隆 ,2例腹胀。1.2 检查方法 采用 5 0 0mA×G 5 0 1X光机摄立位腹部平片。经鼻饲管于胃内注入 2 0ml泛影普胺 ,立位及卧位透视观察并点片。2 结果1例立位…  相似文献   
3.
心肌肌钙蛋白T对梗死后心绞痛病人预后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梗死后心绞痛(PA)病人预后的判断价值。②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10d后,连续20d检测126例PA病人血清c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随访0.5年,观察心脏事件(再梗死、猝死或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③结果连续20d检测,cTnT均正常(cTnT≤0.2μg/L)者26例,随访期内只有1例发生心脏事件;cTnT升高≤10次者51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12例,其中非Q波心肌梗死4例,Q波心肌梗死8例;cTnT升高>10次者49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29例,其中非Q波心肌梗死20例,Q波心肌梗死9例。特别是非Q波心肌梗死后的PA病人,其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Q波心肌梗死(χ2=15.32,P<0.001)。CK-MB升高者13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5例。④结论血清cTnT监测可以判断PA病人的预后,cTnT持续升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21例严重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7例,病窦综合征4例;19例有阿斯氏综合征发作史,2例有程度不同的脑供血不足表现.21例均安置埋植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其中更换起搏器2例,共23例次,均获成功.经随访5月~5年,除1例因电极脱位而猝死者外,22台起搏器均正常.所有患者因心律失常引起的主要症状均消失,并恢复正常工作或轻体力活动.表明埋植式起搏器是治疗伴有阿斯氏综合征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结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对静脉的选择和电极导管的固定,对电极脱位、感染和皮囊破溃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进行讨论.认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电极导管值得推广应用;术后应避免置有电极上肢过度活动;更换生理性起搏器是治疗起搏器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1 资料与方法  选择了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6例,按Braunwald分级标准分为3级;入院后0~4小时及12~24小时静脉采血各1次,检测血清cTnT浓度;随访时间定为入院后6个月内。血清cTnT的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一步夹心法。血清cTnT的正常值:≤0.2μg/L。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用四格表χ2检…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据文献记载有家族史者约占1/3。我院近几年来在三个家族中发现19名患者。对其中的16例,经病史、体检、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后,确诊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见图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26名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抽血测定血内皮素-1(ET-1)和心脏肌钙蛋白T(cTnT),另设30人的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不同等级的中中尉得ET-1含量不同,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等级的中毒患者伴明显心肌损伤的百分率(以cTnT≥0.2μg/L为界限值)间亦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ET-1与cTnT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5,r=0.6944)。提示:  相似文献   
8.
饮酒对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青岛266003)张春祥,范洪亮,刘淑红,崔淑美,董国雄,翟振道,鲁东成,霍玉庆内皮素(ET)是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于1988年发现的一种含21个氨基酸的肽类。它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强的内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期间的心电变化特征。方法  46例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成功再灌注的AMI,其中 2 4例接受溶栓治疗和 2 2例接受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 ,于发病的 6小时内以动态心电图技术持续2 4小时监测心电图变化 ,并与 1 5例无灌注者进行对比。结果 ①再灌注发生后 ,相应导联ST段迅速下降 ,约 2小时达较低水平 ;同时 ,T波正向振幅进行性降低 ,距再灌注 0~ 2 2 (2 7± 4 5)小时呈现T波倒置并逐渐加深。②再灌注后的 1小时内 ,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加 ,6~ 8小时后显著减少。结论 AMI早期再灌注发生后呈现特征性心电变化 ,及时识别这些特征将有助于临床评估再灌注状态和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是否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一个早期指标.②方法测定4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前后血清肌红蛋白和CK-MB水平.采用双抗体法检测血清肌红蛋白,酶联耦合法检测血清CK-MB.③结果再灌注组肌红蛋白上升速度快,酶峰出现在发病后(5.53士1.19)h,而未灌注组肌红蛋白上升速度缓慢,酶峰出现在发病后(10.00±1.59)h.两组肌红蛋白酶峰出现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t=9.37,P<0.001).再灌注组CK-MB活性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3.00±1.36)h,未灌注组CK-MB活性峰值出现在发病后(22.86±1.87)h,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17.67,P<0.001).再灌注组肌红蛋白酶峰前移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84.6%.再灌注组CK-MB活性峰值前移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0.2%.再灌注组肌红蛋白酶峰与CK-MB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t=22.67,P<0.001),但二者酶峰前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x2=0.002,0.157,P>0.05).④结论血清肌红蛋白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脉再通的一个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