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未明的大肠炎性疾病,脾虚为其重要的病机特点之一.健脾法对其疗效的影响较为肯定。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便秘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同时也可谓是一种病。其治法临床报道文献很多,疗效满意。而单方及重用组方中药治疗便秘,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需要挖掘整理。现将近年来与其有关的文献作一回顾性整理。  相似文献   
3.
中药熏洗是肛肠科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因它疗效确切,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传统方法将药物多以煎煮熏洗,临床应用有诸多不便,目前许多学者将经验效方研制成了洗液或冲剂来熏洗,疗效尚佳。2002年7月~2004年4月我们将熏洗坐浴汤采用自动煎药包装机煎成袋装汤剂应用于临床,治疗痔疮1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解决混合痔术后疼痛、肛缘水肿、排尿困难、创口愈合缓慢等术后并发症问题。方法:治疗组采用切修内扎术治疗混合痔49例,对照组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47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切修内扎术操作简便、手术彻底、痛苦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病因未明的下消化道炎性疾病,至今国内尚无较理想的治疗药物。近年应用灌肠疗法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多,现简要州顾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黄归芷膏灌肠给药对Wistar大鼠的急性毒性以及对直肠黏膜的刺激性,确定安全有效的给药剂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将二黄归芷膏浓缩后,分两个剂量组给Wistar大鼠灌肠给药,观察给药后大鼠的毒性反应.以最大浓度(1 496mg/mL),最大直肠给药体积(1.44mL/200g)一次性直肠给予大鼠,每日1次,对照组灌肠等量麻油.观察两组大鼠的直肠黏膜刺激性.结果: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药临床使用安全性较高;刺激性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刺激性无显著差异.结论:二黄归芷膏大鼠急性毒性试验最大耐受量为10.8g/kg,是人用灌肠量的172.8倍,表明该药在正常灌肠剂量下无急性毒性,对大鼠直肠黏膜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肿祛痔汤治疗炎性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炎性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消肿祛痔汤熏洗坐浴,对照组用1∶5000PP液熏洗坐浴,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d后,治疗组疼痛、水肿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治疗组疼痛、水肿程度显著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肿祛痔汤治疗炎性痔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混合痔是指齿线上下静脉丛同时发生扩大、曲张、并相互吻合,融为一体形成的疾病,是中医肛肠科中难治性疾病之一。由于肛门直肠是具有复杂生理功能的器官,其血管、神经和淋巴分布相当丰富,无论采取哪种术式,对肛门直肠的损伤和缝合均能造成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水肿和疼痛是混合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还会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以至影响到手术效果[1-2]。因此,改善术后的局部血液  相似文献   
9.
田社清 《医药导报》2003,22(11):773-773
目的:研究龙珠软膏在痔瘘术后创面换药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痔瘘患者术后用0.1%苯扎溴铵消毒创面。治疗组150例,将龙珠软膏涂抹在适当大小的黄连膏纱条上,将纱条塞入肛管内并贴于创面上。对照组则在黄连膏纱条上涂抹黄连膏贴于疮面。两组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3~7d。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最长18.8d,最短10.5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最长25.5d,最短15.8d。治疗组比对照组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平均6d左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痔瘘术后创面采用龙珠软膏换药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慢性直肠炎的临床表现以慢性腹泻为主症,并常伴有腹痛、腹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状。本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口服给药疗效常不够理想。近来,经直肠给药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益的进步,主要包括保留灌肠、直肠滴入、直肠喷药等形式,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