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临床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接收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Ponseti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良好率为76.0%,实验组患儿的治疗良好率为96.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为24.0%,实验组为4.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进行Ponseti法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的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对19例患者20个椎体的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Kümmell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65~87岁,平均(73.45±5.62)岁。按Li分期:Ⅱ期3例,Ⅲ期不伴神经功能损害13例14个椎体,Ⅲ期伴脊髓损害3例。规定术中体位复位满意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体位复位不满意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观察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7个椎体行PVP,13个椎体行PKP,Ⅲ期3例合并脊髓损害者均同时联合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21.2个月。共发生4个无症状骨水泥渗漏,其中PVP组1个(1/7),PKP组3个(3/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PVP组骨水泥灌注量(6.40±术后3 d和术前比较椎体高度恢复(31.71±11.35)%,后凸畸形纠正(9.79±4.64)°,PKP组分别为(5.46±0.94)ml,1.09)ml、(24.77±8.51)%、(8.15±2.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患者腰背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减压内固定术患者神经功能均由术前Frankel D级恢复至E级。结论:根据Li分期结合术中体位复位情况对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患者进行个体化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术中体位复位不良可能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年龄对股骨颈骨密度和皮质厚度的影响,与股骨颈骨折的关系。方法对73例50岁以上因髋关节疾病住院病人行股骨近段CT扫描和DXA髋部骨密度测定,分为50~65岁组、66~80岁组和80岁组,以股骨颈骨密度为标准判断骨质疏松程度,以皮质比率作为评估皮质厚度的标准。结果股骨颈骨密度:50~65岁组为0.710±0.139、66~80岁组为0.613±0.104和80岁组为0.572±0.061。66~80岁组和80岁组与50~65岁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66~80岁组与8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长径皮质比率:50~65岁组与66~8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6~80岁组与80岁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股骨颈宽径皮质比率:50~65岁组与80岁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股骨颈骨密度和皮质厚度随年龄增高而降低,提示股骨颈皮质厚度变薄是高龄髋部骨折风险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MAGE-1 MAGE-3及AFP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AGE-1、MAGE-3和AFP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用于检测微小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MAGE-3和AFP mRNA的表达。结果: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MAGE-3和AFP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4.9%(30/86)、60.5%(52/86)和69.8%(60/86);所有患者肝癌组织至少表达其中一种mRNA。结论:MAGE-1、MAGE-3结合AFP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率较高,有可能用于联合检测肝癌血行微小转移。  相似文献   
5.
AFU、AFP及CEA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甲胎蛋白(AFP)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至今仍作为肝癌诊断的首选肿瘤标志物。但仍有约20%~4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呈阴性犤1犦。因此,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通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以明确病变性质是必要的。以往研究结果均分别证实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AFP、AFU(α-L-岩藻糖苷酶)和CEA(癌胚抗原)水平与非肿瘤患者之间的差异,进而证明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从临床实际出发,选取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和肝良性肿瘤3…  相似文献   
6.
经蝶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资料完整经蝶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椐肿瘤大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侵袭性、肿瘤病理类型等进行分类,根据术后激素水平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总缓解率为46.3%;微腺瘤、大微腺、巨腺瘤术后缓解率分别为76.1%、44.3%和13.5%: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腺瘤的缓解率则为37.0%和58.6%。手术治疗效果与肿瘤大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及肿瘤的侵袭性相关。结论微腺瘤和非侵袭性腺瘤采用经蝶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侵袭性腺瘤或巨大腺瘤采用经蝶手术治愈率较低,术后常需药物治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组织u -PA、u -PAR、t -PAmRNA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测定胃癌组织u -PA、u -PAR、t-PA的mRNA表达,用χ2 检验探讨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u -PA、u -PAR、t-PA的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 (P<0.01),低分化胃癌的u -PA、u -PARmRNA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的胃癌 ,而浸润侵袭达到或超过浆膜层者u -PA、u -PARmRNA表达则显著高于只累及粘膜和粘膜下层者 (P<0.05) ,但u -PA、u -PARmRNA表达与胃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则无明显关联 (P>0.05),t-PAmRNA表达的阳性率在各型胃癌中均很高 ,但与胃癌的分期、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均无关 (P>0.05)。结论 :u -PA、u -PAR和t-PAmRNA表达在胃癌中明显升高 ,u -PA、u -PARmRNA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疗、化疗、放疗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移植于裸鼠双侧后肢。于实验室模拟热疗条件(43℃,60rain),并参照人类结肠癌临床化疗及放疗方案。实验共分6组,即热疗、化疗、放疗、热化疗、热放疗及热放化疗组。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备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Bcl-2和Bax基因及P53表达的形态学变化。结果6种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下调P53和Bcl-2、上调Bax的表达。热放化疗组治疗后48hP53及Bcl-2达到最低水平,Bax达高峰。与另外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疗、热化疗及热放疗3组间对P53表达的下调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化疗、放疗组下调明显。治疗后48h热放疗组和热放化疗组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热疗组下调Bcl-2作用最小,与另外5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热放化疗组上调Bax基因表达的作用发生时间最早(2h):作用最强,与另外5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热疗组发生时间最晚(24h),作用最小,与另外5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热疗可能通过增强放化疗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其增敏作用。热疗联合应用化疗和(或)放疗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潘源  薛强  梁寒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39-14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在疾病的风险性评估、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反应和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所有药物一样,抗癌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代谢、分布和清除,通过其活性物质对治疗靶点的直接攻击而发挥作用,整个过程需要多种蛋白质/酶的共同参与和协同作用。如果SNP使其中任一蛋白质(包括治疗靶点本身)的功能和活性发生变化,将导致抗癌药物在特定个体中的功效和毒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急性期行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分期支架辅助治疗破裂的宽颈囊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1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神经外科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宽颈囊性动脉瘤患者58例(58个动脉瘤),急性期行单纯弹簧圈栓塞,二期行支架置入。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术后即刻及随访中的栓塞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预后。结果 58例患者(58个动脉瘤)均成功进行分期支架辅助治疗。分期治疗中位时间间隔4. 4(4. 1,4. 9)周。在分期支架置入治疗前,患者未发生动脉瘤再出血。支架治疗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闭塞30例(51. 7%),瘤颈残留22例(37. 9%),瘤囊残留6例(10. 3%),其中1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2 h出现支架内血栓事件,使用替罗非班后支架内再通。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46例(79. 3%),3分8例(13. 8%),4分4例(6. 9%)。影像学随访6~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47例动脉瘤完全闭塞(81. 0%),瘤颈残留7例(12. 1%),瘤囊残留4例(6. 9%)。无复发病例,所有载瘤动脉保持通畅。临床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50例(86. 2%),3分8例(13. 8%),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死亡。结论破裂的宽颈囊性动脉瘤急性期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后,行分期支架辅助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