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5例(ASA病情评级Ⅰ~Ⅱ级) UAE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患者,随机抽取39例术前开始予自控镇痛,持续48 h,为PCIA组;26例术后自觉疼痛时予传统的肌注盐酸哌替定(杜冷丁组),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及副反应.结果:PCIA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杜冷丁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术中应用PCIA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狄庆明  梁吉 《中国针灸》2010,30(7):597-597
患者,男,79岁,退休职工,于2009年6月19日初诊.病史: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自主的咀嚼搅舌动作,并伴有阵发性双手震颤、说话不利、行走不稳等症状,日渐加重,严重影响饮食、睡眠及语言功能和正常生活.查体见患者神情呆滞,神不守舍,面色无华,吐字不清楚,口齿不停咬合,舌体在口中不停舔搅,有时舌伸出口外,双手间歇性颤抖,唇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诊为"震颤麻痹"之口齿异动症.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围生期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缺氧成活率日益增高,导致脑瘫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如此大量的脑瘫患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尚没有治疗脑瘫的特效药物,而以综合康复治疗为主。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穴位注射疗法应用于脑瘫患儿行之有效,已成为脑性瘫痪治疗中的重要手段。现将近十年来以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本病的临床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耳穴埋针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吉  刘泓 《西部中医药》1999,12(4):46-47
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耳穴埋针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5年。以上病例均经我院耳鼻喉科确诊。1.2诊断标准临床多以阵发性鼻...  相似文献   
5.
火针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临床采用火针点刺后拔罐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36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8~56岁;病程2~10天。病变分布在面颊、耳后部4例,胸背部7例,腰胁部23例,大腿内侧1例,髋部1例。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带有红晕的簇集样水疱群,呈带状排列,疼痛明显。2 治疗方法病变部位行常规消毒后,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靠近患者,右手持针(针具用特制钨锰合金针或选用普通28号毫针,针柄处用胶布缠绕以隔热)在火焰上烧至通红发亮时迅速点刺每一个疱疹和红晕处。点刺深度3mm左右,在疱疹病灶的头尾两端可适当深刺至5mm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8种针灸方法(针刺、艾灸、针刺+艾灸、温针灸、电针、耳穴疗法、穴位贴敷和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维普数据库(VIP)对于上述8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19日,运用Stata15.0和ADDIS 1.16.8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相关文献2850篇,最终纳入63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合计52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涉及针刺、艾灸、针刺+艾灸、温针灸、电针、耳穴疗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8种针灸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总有效率:针刺+艾灸、温针灸、耳穴疗法、穴位埋线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针刺。总有效率疗效排序:穴位埋线 > 温针灸 > 针刺+艾灸 > 耳穴疗法 > 穴位贴敷 > 艾灸 > 电针 > 针刺 > 布洛芬;②痛经症状评分:穴位贴敷优于针刺,穴位贴敷优于艾灸。痛经症状评分疗效排序:穴位贴敷 > 针刺+艾灸 > 穴位埋线 > 艾灸 > 温针灸 > 针刺 > 布洛芬。结论 8种针灸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率均高于布洛芬,且穴位埋线体现了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碳纳米管安装到原子力显微镜的标准硅探针上 ,制备了碳纳米管原子力显微镜针尖 ,运用其对生物样品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研究 ,成功地获得了DNA的精细结构和G型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G ,IgG)的Y形结构 ,这用传统的原子力显微镜针尖是无法获得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项针对慢性睡眠剥夺(CSD)大鼠自主活动能力及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筛选出的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平台对照(TC)组、模型(M)组和电项针(ENA)组,每组8只。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CSD模型,电项针组在造模21 d后电针项部两侧的风池和供血穴,20 min/次,共14 d。每周称量大鼠体质量并计算变化差值。治疗14 d后,用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的自主探究行为,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结果:睡眠剥夺后,M组和ENA组大鼠体质量较TC组明显减轻,干预后体质量逐渐增加,且ENA组体质量增加差值明显多于M组(P0.01)。干预14 d后,M组大鼠中央区滞留时间较TC组明显延长,行走总路程和中央区运动速度则显著下降(P0.05);与M组相比,ENA组中央区滞留时间缩短,行走总路程和运动速度均显著上升(P0.05)。HE染色结果显示,TC组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排列有序,包膜完整,染色均一;M组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数量减少,部分出现肿胀和坏死;ENA组神经元数量增多,水肿减轻或消失。结论:电项针可以明显改善CSD模型大鼠的自主探究能力,并有保护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受损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梁吉  郭鹏  段呼兵 《内蒙古中医药》2014,(5):120-121,136
<正>腮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目前主要依靠腮腺造影、CT、MR、超声检查及核医学等。影像学表现典型的腮腺肿瘤诊断不难,但表现不典型的恶性肿瘤,尤其是低度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近年来,CT和MR功能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有很大帮助。本文就CT及MRI功能成像在腮腺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1(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Ⅱ,LC3-Ⅱ)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空白组常规喂养,不给予任何干预,假手术组在双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模型组、针刺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双侧脑室注射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并确认造模成功。针刺组选取百会穴进行针刺治疗,造模成功后第2天针刺,连续干预28 d。28 d后利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法(WB)观察脑组织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以及跨越平台次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假手术组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中Beclin-11、LC3-Ⅱ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Beclin-11、LC3-Ⅱ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百会穴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区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针刺百会穴治疗AD的机制之一可能是调控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