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腹腔双套管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中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12例患者中3例术后6 d意外拔除T管,9例术后30 d常规T管造影胆管下端无梗阻后拔除T管,12例患者均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发生胆漏的时间为拔除T管后30 min至8 h。6例行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治愈,2例行双套管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肝胆管穿刺引流联合肝周穿刺引流治愈,2例行单纯腹腔引流治愈,1例行双套管治疗无好转,剖腹探查,并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病情稳定后带管出院。结论胆道术后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较多,大部分患者合并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自制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上市后药物循证评价方法对红花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红花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同时辅助其他检索,检索时间为2013年7月。纳入有关红花注射液的所有研究类型,对已发表的文献中报道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红花注射液相关研究69篇。文献报告的合计药物不良反应(ADR)病例为1111例,男性568例(51%),女性543例(49%)。36篇(52%)文献详细描述了红花注射液的ADR,33篇(48%)文献仅提及或未详细描述ADR。ADR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和循环系统的病变。原患疾病以循环系统病变为主。溶媒介质以及剂量基本符合其产品说明书中的要求。大多数 ADR在首次用药后出现,出现时间5 min~5 d 不等。结论现已发表文献数据表明红花注射液未发现有严重 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尾状叶肝次全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并针对其术后并发的胆管支气管瘘进行诊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甘肃省首例肝胆管结石合并左右肝萎缩、尾状叶代偿性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患者体表面积为1.47 m~2,标准肝脏体积为1 040 cm~3。根据CT检查预计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肝尾状叶)体积为643 cm~3,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61%。故行保留尾状叶肝次全切除术及尾状叶胆管T管引流术,术后采用定期入院复查进行随访,随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9月6日。结果该例患者成功施行了保留尾状叶肝次全切除术,手术时间280 min,术中失血量约3 000 mL,输红细胞1 400 mL、血浆800 mL。术后第8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肝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报告:肝内胆管胆色素性结石;胆管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灶区肝细胞水样变,未见癌变;术后第40天出院。患者术后2个月T管造影检查见胆管下端通畅,肝内外无结石残留,肝功能正常,拔除T管。术后6个月时出现反复咳嗽、咳胆汁样痰液,痰培养示大肠埃希菌、草绿色链球菌,诊断为胆管支气管瘘,经多学科协作讨论,给予右侧胸腔穿刺引流、肝周双重穿刺引流,同时给予抗炎、保肝、静脉营养支持等,咳胆汁样痰液明显减少。目前已随访1年,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消失,病情稳定。结论保留尾状叶肝次全切除治疗严重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但术后有并发胆管支气管瘘的可能;采用个体化治疗与多学科协作治疗胆管支气管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决策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入住甘肃省人民医院的一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患者成功行最大限度肿瘤减灭术,手术时间360min,术中估计失血量200ml,无输血。术后第8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肝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病理:(腹膜后)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结合临床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高度考虑: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术后第16天出院。随访4月,术区肿瘤复发,肝脏转移。随访时间目前截至2018年10月。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且预后极差的高度恶性软组织小细胞肿瘤,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最大限度肿瘤细胞减灭术和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预后,但预后不理想,仍需探究更有效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累及下腔静脉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治疗的多学科团队(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于2020年9月诊治的1例疑难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ICC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决策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该患者初步诊断为肝恶性肿瘤,侵及右侧肾上腺及下腔静脉,经MDT讨论后决定行手术治疗。该患者成功实施了肝肿瘤联合右侧肾上腺和部分下腔静脉根治切除及血管重建,手术时间300 min,术中出血约600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符合ICC诊断,下腔静脉和肾上腺可见癌组织累及。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于术后2周出院,已获访半年,规律行以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6期,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ICC起病隐匿,侵袭性强,初步诊断可依据影像学检查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确定;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经MDT讨论制定包括手术策略、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综合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毒死蜱属中毒农药。误服毒死蜱中毒不仅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及诱发胆碱能危象,而且造成上消化道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包括急性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及进展性上消化道瘢痕挛缩。笔者现报道1例毒死蜱中毒致胃瘢痕挛缩行全胃切除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