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婴,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050g,查体无异常。生后3天奶后吐奶及粘液,腹不胀,大便正常,疑咽下综合征,予1%苏打水洗胃后仍呕吐,呕吐物为白色奶块及粘液,无胆汁,偶呈喷射状,并渐出现脱水体征,禁食补液治疗,后改为少量多次喂奶,改变体位。呕吐仍不缓解,小儿出现氮质血症,经内科治疗基本纠正。一般情况好,无感染,拍胸片未见异常,呕吐无加重。于生后14天钡餐造影显示幽门管细窄,胃排气延迟,转外科治疗,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肥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为预防不孕不育症早期进行干预寻找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来门诊就诊的100例不孕症患者为不孕组,同时随机选择无生殖系统异常妇女43以及37例配偶已妊娠5个月以上的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男性采取人工取前列腺液。女性标本为阴道分泌物,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阳性率。结果不孕不育组患者共有46例患者出现Uu或Mh阳性,阳性率46.0%,其中Uu阳性率21.0%,Mh阳性率18.0%,Uu+Mh阳性率7.0%;对照组患者11例出现Uu或Mh阳性,阳性率13.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不孕不育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提示不孕不育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尿液和胃肠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由肠道菌群和其寄居的环境组成,具有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吸收、黏膜屏障、免疫调节等作用,与机体生理及病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人体微生物群落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等组成,他们之间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肠道微生物生物量占人体微生物总生物量的78%,约有400~500种肠道细菌。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具有稳定性,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种细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在质量和数量上形成生态平衡。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及结构,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杆菌受到抑制,会发生各种肠道疾病和肠外疾病。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人类抵抗肠道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关系密切。关于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中医药也成为打开肠道微生态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着手,系统论述了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桃核承气汤保留灌肠对急性胰腺炎腑实热结证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桃核承气汤灌肠治疗。治疗7d后对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桃核承气汤保留灌肠能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气管插管对神经外科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F5组,芬太尼5μg/kg;F10组,芬太尼10μg/kg。余诱导用药相同安定0.1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采用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V-MCA),同时监测BP、HR、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后3分钟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插管前和插管后3分钟,两组V-MCA均明显降低(P<0.01);血压在插管前降低(P<0.01),插管后恢复麻醉前水平。但两组间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能抑制插管刺激引起的脑血流量增加和心血管反应,减少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揭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dependence syndrome, MPDS)现状及其与自尊的相关性,为干预大学生MPDS的发生及其对自尊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10所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相关内容,包括:手机使用情况、手机依赖量表及自尊量表。结果 大学生MPDS发生率为33.80%;自尊的总体平均分为(19.60±4.37)分;MPDS与自尊显著负相关(r=-0.197,P<0.01)。结论 大学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倾向,MPDS者的自尊水平较差,指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有助于减少手机依赖,维持良好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的中医治法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检索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IETM的临床研究,文献发表时间范围为2000年-2021年。提取中医治法和用药信息并建立数据库,进行中医治法、用药频次及频率、主药剂量的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4篇,其中中药口服91篇、中药灌肠69篇。在口服中药方剂中,中医治法频次在前5位的依次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健脾、通腑泻下、利湿退黄;在灌肠中药方剂中,中医治法频次在前5位的依次是活血化瘀、通腑泻下、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利湿退黄。口服中药方剂共91首,涉及中药148味,频次在前10位的中药依次是大黄、丹参、赤芍、茵陈、白术、茯苓、栀子、黄芪、郁金、枳实;灌肠中药方剂共69首,涉及中药77味,频次在前10位的中药依次是大黄、赤芍、枳实、厚朴、茯苓、乌梅、薏苡仁、蒲公英、黄芩、丹参。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口服中药方剂10组药对聚类组合、4组3味药聚类组合、2组多味药聚类组合。灌肠中药方剂得到7组药对聚类组...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严重肝损伤,是临床危重症之一,临床表现以身目发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为主,症状变化多端,并发症累及多个脏腑,加上目前尚无特效药,所以病死率极高。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阴阳学说、五行相生相克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在肝衰竭的防治和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益。文章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从中焦脾胃入手,试述中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在肝胆病证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中焦理论与肝衰竭"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的关系,探索肝衰竭从中焦理论辨治的机制,这对临床治疗肝衰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对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循环是心脏手术中维持有效循环、保障脑等重要器官有效灌注的唯一方法[1] 。但体外循环对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拟应用经颅多谱勒 (TCD)研究体外循环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 ,探讨体外循环中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择期心脏换瓣手术病人 2 4例 ,年龄 18~ 5 0岁 ,体重 4 0~6 0kg ,心功能Ⅱ~Ⅲ级。体外循环时间6 0~ 10 0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4 0~6 0min二、麻醉 术前用药为吗啡 0 2mg·kg-1、阿托品 0 0 1mg·kg-1,术前 30min肌肉注射。入室后开放静脉 ,用咪唑安定 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