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医药卫生   34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1991年开始,口服的碳吸附剂AST-120在日本被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但是在其他国家却不常用。在CKD的动物模型中,AST-120可清除尿毒症毒素,减轻氧化应激;在组织学水平观察到它可明显延缓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近端肾小管肥大的进展。在部分肾切除的大鼠模型中,AST-120显示出对其肾脏的保护作用超过了低蛋白饮食和降压药物。在CKD的患者中,AST-120也显示可延缓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肌酐浓度倒数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发生糖尿病后的20~25年,25%~40%的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1/3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降压药物,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不仅能够保护心脏,也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但是这些结论都是针对。肾脏保护的,对患者的病死率的影响却没有报道。本文旨在评价ACEI和ARB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各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尿路感染的综合研究30年总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60年代初本所在国内率先进行尿路感染(下称尿感)研究。目前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下述创新之处;①组织中南地区有关医务人员对妇女尿感发病率进行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调查;②在国内首次报告尿毒症并发尿感的特殊表现及其影响;③在国内首次报告真菌性屎感;④在国内首次提出慢性肾盂肾炎的新概念及其与返流性肾脏病的关系;⑤在国内首次报告返流性肾脏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⑥在国内首次报告用不沉淀尿找白细胞和细菌。白细胞排泄率及其临床意义,此较传统的Addis计数准确,⑦国内首次研制和报告Gtiess试验等化学试验对诊断的价值;⑧国内首次研究和报告了沉淀和不沉淀屎用染色或不染色的方法找细菌及其意义;⑨国内首先报告并指出,不能用传统导尿定性培养的方法来诊断尿感,定性培养仅对膀肫穿刺尿才有意义;⑩国内首先研制和报告了简单倾碟法,玻片培养法,较传统定量的培养方法简便,亦准确,⑾在国内首先研究和报告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和用ACB法作尿感定位,⑿在国内首先报告和提出了用单剂疗法治疗膀胱炎,14天疗法治疗一般肾盂肾炎,6周疗法治疗复杂性肾孟肾炎,对经常再发的病人则应给予长疗程低剂量疗法;⒀报告了一组国际上追踪时间最长的病例(16年),表明非复杂性尿感,纵使反复再发,罕见发生慢性肾盂肾炎(这是国际争论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megsin基因C2093T及uteroglobin基因G38A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的国外人群数据比较.[方法]提取201例汉族人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含megsin基因C2093T、uteroglobin基因G38A片段,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鉴定基因型,并以直接测序证实酶切结果.[结果]所调查的我国汉族人群megsin基因C2093T多态性分布为CC型85例(42.3%),CT型83例(41.3%),TT型33例(16.4%),与国外人群相比,CC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匈牙利人群(χ2=7.917,P=0.005),而TT型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匈牙利人群(χ2=6.228,P=0.01).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显示我国汉族人群同样与匈牙利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1.485,P=0.001).Uteroglobin GG、GA和AA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日本、匈牙利、意大利、朝鲜人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国汉族正常人群mesgsinC2093T基因多态性不同于匈牙利人群,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匈牙利人群.这种差异有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发病率和临床表现上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我国汉族人群uteroglobin G38A多态性与已报道的国外人群则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报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及肾移植术后病人尿二肽氨肽酶Ⅳ(DAPⅣ)的活性。结果表明有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人此酶活性增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肾移植术后合并急性排斥反应,此酶活性增高幅度大,出现时间早,敏感性较尿N-乙酰-β-葡萄糖酰胺酶(NAG)、血肌酸酐水平及尿量的变化等指标为高  相似文献   
6.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IL-16及PBMC中IL-16 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细胞因子及其网络在狼疮肾炎(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同健康正常人群相比较,LN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变化;而其变化谱又不同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更重要的是,细胞因子的变化还与LN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狼疮方治疗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经狼疮方、强的松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脾细胞CD40表达及肾脏功能,并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1)血清抗dsDNA抗体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狼疮方组及强的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脾细胞CD40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百分率模型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狼疮方组及强的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肾脏病理学半定量分析显示各治疗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总积分和肾小球硬化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病变较模型组均显著减轻。结论狼疮方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通过干扰CD40信号,减少自身抗体产生,从而对慢性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免疫球蛋白(Ig)G水平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疮肾炎患者及11名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gG水平,并作比较。结果:狼疮肾炎活动期、静止期IL-12和IgG水平较正常对照均明显升高(P<0.01),并且在活动狼疮肾炎IL-12与IgG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狼疮肾炎PBMC异常分泌IL-12、IgG,IL-12通过促进自身抗体分泌参与狼疮肾炎发病,IL-12水平可反映狼疮肾炎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狼疮肾炎患者48例,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狼疮肾炎活动组28例。狼疮肾炎静止组20例;另选非狼疮肾炎组12例,正常对照组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的血清IL-16水平。结果:狼疮肾炎活动组、静止组血清IL-1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狼疮肾炎活动组血清IL-16水平与SLEDAI成显著正相关(r=0.839、P<0.01),与血清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尿蛋白及狼疮肾炎肾组织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但狼疮肾炎静止组与非狼疮肾炎组之间血清IL-1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狼疮肾炎患者血清IL-16水平增高,可作为评价狼疮肾炎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及多变量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及其独立的预后因素,识别病人死亡的高危人群,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诊腹膜透析病人268例,采用Kaplan-Meirie法分析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多变量分析透析前各临床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8例病人中位数随访时间为26个月;1年、2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6%、67.1%、56.9%及44.4%;经时序检验,透析前病人年龄、体重、经济状况、残余尿量、原发病、合并疾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血磷浓度对生存率均有影响(P值均<0.05);经COX回归分析,透析前病人年龄、血清白蛋白及合并疾病成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我国腹膜透析远期生存率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透析前年龄、血清白蛋白及有无合并疾病,可对腹透病人的预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